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卷1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卷1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统分人复核人得分得分评卷人复核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戏谑.(xuè) 间.(jiān)隙分蘖.(niè) 踉.(liàng)踉跄跄B.吮.(shǔn)吸咀.(jū)嚼匹.(pǐ)配泰然处.(chǔ)之C.蛮横.(hèng) 创.(chuāng)伤可汗.(hán) 陨.(yǔn)身不恤D.涔涔.(cén) 牲畜.(chù) 拓.(tuò)片衣衫褴褛.(lǚ)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池州学院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年龄段者伸出魔爪。

C.日本的金融风波一定程度上是以总理大臣为首的政府管理不力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因。

D.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理想抱负,是否刻苦努力,还要看机遇与环境怎样。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部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5.以下成语出自道家经典的是()A.分崩离析B.退避三舍C.大相径庭D.言犹在耳6.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是()A.戎狄是膺。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B.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晋公子重耳之亡》)C.责我以在位久。

(《答司马谏议书》)D.众言同,于是乎书。

(《狱中杂记》)7.下列关于《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左传》,刻画了重耳的性格特点,且揭示了其成长的历程B.《左传》是一部记事性的国别体史书,“《春秋》三传”之一C.《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历史D.《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整理编订而成8.以下关于《论语》和《孟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内容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C.《孟子》为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共同著作D.《孟子》多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的论辩手法,富于文采,气势充沛9.《魏其武安侯列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的传记,他们是()A.窦婴、田蚡和灌夫B.窦婴、田蚡和韩安国C.韩安国、石建和灌夫D.田蚡、石建和韩安国10.以下与乐府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乐府本来是指音乐官署,后成为诗体名称B.《陌上桑》是一首著名的汉乐府抒情诗C.曹操的《短歌行》是乐府旧题诗D.白居易的《杜陵叟》是一首新乐府诗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B.“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等C.他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记叙文D.他的《游褒禅山记》中的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12.下列关于明清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湖七月半》和《马伶传》的作者都是明初作家B.《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张岱,他是明代著名“唐宋派”散文家C.《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归有光,他以小品文见长D.《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创始人13.下列关于中国小说及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只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是“五四”以后才出现的B.婴宁是蒲松龄的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中最成功的狐妖形象C.《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贾环的挑唆D.《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男女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14.下列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B.余光中是迁居台湾的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2017年12月去世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苏州D.《道士塔》表达了作者由敦煌文物被破坏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之感15.下列关于外国作家作品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论学问》的作者培根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散文家B.日本作家东山魁夷《听泉》中的“泉水”是人类心声的象征C.梭罗的《湖光水色》描写了贝加尔湖美丽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皈依大自然的心愿D.英国作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环境科学普及读物得分评卷人复核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2.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

”3.屈原《》是根据楚地的祭神乐歌再创作而成,《湘夫人》是其中的一篇。

4.《江南春绝句》的作者杜牧,字,号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诗人,曾任池州刺史。

5.中国古代的赋按功能分类有骚体赋、散体大赋和等,王粲的《登楼赋》和江淹的《别赋》《恨赋》都属于最后一类。

6.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对仗、和押韵。

7.〔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哨遍”是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开头三句相对,这是词曲中常见的对仗形式,称为“对”。

9.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总分式、并列式和。

10.《我们的宇宙图像》的作者斯蒂芬·威廉·霍金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英国物理学家,生于1942年,年去世。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加点的词的词性或用法以及词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2.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晋公子重耳之亡》)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4.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始得西山宴游记》)5.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得分评卷人复核人四、翻译题:将每题划线处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3.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答司马谏议书》)4.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

(《魏其武安侯列传》)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得分评卷人复核人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2分,第3题18分,共40分。

1.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

八声甘州北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柳永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这首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景?用的是什么手法?(3分)(2)“红衰翠减”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1分)(3)请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

(4分)(4)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归思?(1分)(5)“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反映了柳永词在语言方面怎样的特点?(1分)2.请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答题。

报刘一丈书明·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1)本文揭露了哪个时代的何种现象?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笔法来揭露这一现象的?文中形象描绘这一现象的语句是什么?(4分)(2)请概括文中三个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3)文章第二段中的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固”、“故”二字反复连用有何作用?(2分)(4)文章第三段(“前所谓权门者”至“得无厌其为迂乎?”)的主旨是什么?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表达旨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3分)3.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答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

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

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