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第一篇《季氏将伐颛臾》(1)将有事于颛臾。
"事"是战争。
(2)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一词当岂不、恐怕讲,"过"是责备,做动词,"尔"指冉有,"与"相当于"吗"。
(3)是社稷之臣也。
"是"当这讲,指代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种。
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施展,贡献。
就:居,担任。
列:当职位讲。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颠:跌倒,扑倒。
相:辅佐的人。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厌恶。
舍曰:不说。
辞:推辞,寻找借口。
(7)即来之,则安之。
来:是招来的意思,归顺。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来"。
安:当"安定"讲,也是使动用法,使之安。
第二篇《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就是凶年,灾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4)直不百步耳。
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
数,细密的意思。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指须发花白。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怪罪。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斯,是这样。
焉,代词,指梁惠王。
第三篇秋水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焉:乎。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转变。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4.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虚:枯竭。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尽。
第四篇《谏逐客书》1.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获:破获,战胜。
举:夺取,占领。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当初假如。
却:拒绝。
内:通"纳"。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散:瓦解。
从:通"纵"。
施:延续。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
乃:却。
业:使……成就功业。
第一篇《赵威后问齐使》1.齐王使使赵威后:使使:派遣使者的意思,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为名词,是使者。
2.臣奉使使威后:前一个"使"为名词,使名;后一个"使"为动词,出使。
3.有粮者亦食:"食"当给予食物讲,读"sì寺"做动词用。
4.有衣者亦衣:"衣"给衣穿,做动词用。
5.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王齐国的"王"读"wàng旺",统治齐国的意思,作动词用。
子万民:视万民如子女;"子"作动词,意动人用法。
6.上不臣于王:这个"臣"是称臣,动词7.书未发:发:是启封的意思。
8.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通"胡",哪有,岂,难道之意。
9.振困穷,补不足:振:同"赈"救济的意思。
10.彻其环瑱:瑱:是戴在耳垂上的珠玉。
11.中不索交诸侯:索:是谋求。
12.此率民出于无用者:无:没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篇《答李翊书》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期是期望,期许。
几是接近。
2.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遗,是丢失的意思,俨乎,是端庄严肃的意思,茫乎茫茫然。
3.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垂是流传;法,效法。
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亟,屡次的意思,又可以解释为急迫的;劝,就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第一个于当从讲,或者是把讲也行。
第二个于当在讲。
6.其观于人,也这个于当被讲。
7.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这第一个于当被讲,第二个于当跟、和讲。
8.问于愈者多矣,这个于当向讲。
第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就是推究探求的意思。
之是连词,连接主谓系可以不译。
第二个之字是助词当"的"讲,这里是的原因的意思。
第三个之字是代词,代道理译为这个道理亦可。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是给,矢是箭,其是语气副词,表期许命令的语气,也可以视成一定要或等的意思。
就是可以解释成一定、必须这种命令式的语气。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个作祭祀时的用品。
牢:祭祀时所用的牲畜。
请:取出。
4.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到仓皇东出。
及是等到,仇雠就是仇敌,仓皇就是仓促,惊慌。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是全的意思,莫是"无"或者"不"的意思。
第四篇《答司马谏议书》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窃,犹"私"自的意见,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每,是往往经常,术:方法,此处指政治主张。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重念:又考虑的意思。
视遇,是看待,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详细的说出,冀是希望的意思。
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辟是批驳,抨击,难是责难,壬人是小人,是奸泞之人。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胥通与,相与之意,又"皆"义。
非特:不仅仅。
第五篇《论毅力》1.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莽然是广大众多的样子。
2.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迭乘:交替的呈现。
3.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猝是突然的意思。
4.盘根错节之既经。
盘根错节就是树根盘绕,木节交错,比喻事情烦难复杂,不易解决。
5.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应刃而解是顺着刀口就分隔开来了。
比喻事情容易解决。
6.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是非常羡慕。
7.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8.又以为我蹇于遭逢,蹇是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
遭逢是遭遇。
9.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庸讵就是岂,怎么。
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1.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都邑。
城:城墙。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不过:不超过。
参:同"三"。
国:国都。
4.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怎能,疑问词。
辟:通"避"。
5.蔓,难图也。
蔓:蔓延,生长。
图:图谋,谋划。
6.既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贰:两属。
7.无庸,将自及。
庸:同"用"。
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
8.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亲近。
厚:指土地扩大。
9.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完:修治城廓。
聚:积聚粮草。
甲:铠甲。
兵:武器。
卒:步乘:战车。
乘:也可以说是车辆的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一乘,车上站士兵三人,车后跟步卒7210.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之:就是遗传的遗字念遗。
羹:带汁的肉。
遗:赠送。
11.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地道。
这里用作动词,挖地道的意思。
12.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延续,推及。
13.姜氏何厌之有?倒叙句,也为反诘句。
有:是谓语。
何厌,是宾语。
之:作标志前置。
厌:满足,此句可译为: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14.不如早为之所。
"为之所"是为动双宾语。
在之和所之间省略了一个动词为。
译时应补出来。
所:处所。
此句可译为: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一个地方。
15.其是之谓乎?倒叙句:谓是谓语。
是为宾语。
之作标志前置。
其:文言固定的句式,是"恐怕,(大概,)……吧。
"此句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第二篇《李将军列传》1.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
首:是首级。
虏:俘虏,俘获。
3.有所冲陷折关。
冲陷:冲锋陷阵。
折关:破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率领。
纵:放马驰骋。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身自:亲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通"阵地"。
所:许,大约。
7.即有争,奈何?即:假如。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正值。
终:始终。
怪之:已知为怪。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就:接近,靠拢。
舍止:留宿。
10.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指严加约束。
11.破败广军,生得广。
生得:活捉。
12.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腾:突然。
13.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
失亡:损失,伤亡。
14.何乃故也。
何乃:何况是。
15.广亦竟射杀之。
竟:终于。
16.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直到死。
17.其射,见敌急。
急:迫近。
18.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
19.可数百里。
可:大约。
20.胡虏易与耳。
与:对付的意思。
21.汉矢且尽。
且:将要。
22.杀数人,胡虏益解。
益解:逐渐松驰。
解:通"懈"23.汉军罢,弗能追。
罢:通"疲"。
24.是时广军几没,罢归。
几:几乎。
没:覆没。
罢归:收兵回去。
25.广军功自如,无赏。
如:当。
26.而广不为后人。
后人:落在人家后面。
后:作动词用。
27.且固命也?且:或者,还是。
28.且尝有所恨乎?尝:曾经。
恨:遗憾。
29.乃自以精兵走之。
走:追赶。
30.东道少回远。
少:稍微。
回远:迂回而路远。
3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乃:于是。
遂:就,立即。
从:使动,使……从。
驰:追逐。
译: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
32.胡兵终怪之。
怪:意动,以……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