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阶段测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A.一道工序;B.一个工步;C.一个工位;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A.生产率越高;B.精度越高;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粗镗-半精镗-精镗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和。

3.工艺基准是在、和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装配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

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

2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0
-
.0
015
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3.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六、计算题(共计16分)
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尺寸L及公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在工艺文件上复合工步应当作为 B 。

A.一道工序; B.一个工步; C.一个工位; D.一次安装。

2.安装次数越多,则 C 。

A.生产率越高; B.精度越高; C.生产率和精度越低。

3.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是 B 。

A.加工中能直接控制的尺寸; B.加工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C.不能确定的工艺尺寸。

4.工艺基准包括 C 。

A.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 B.粗基准与精基准; C.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5.铸铁箱体上φ120H8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2.加工阶段一般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3.工艺基准是在加工、装配和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4.某加工阶段主要是获得高生产率并切除大量多余金属,该加工阶段是粗加工
5.精密偶件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应采用分组装配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正确打(√)、错误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成。

(√)
2.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4.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
5.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2.试简要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答:划分加工阶段的实质是把粗、精工序分开。

它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有利于合理地使用设备。

3.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
答:完全互换装配法就是机械产品装配时,每个参加装配的零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就可以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统计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在绝大多数产品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修配和调整,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

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图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

试在图中指出;
(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解:(1) 铣削平面2的设计基准是顶平面3;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均为底平面1。

(2) 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为孔5的轴线;定位基准为底平面¨测量基准为孔5的上母线。

)其外圆加工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

2.某光轴外圆加工,设计要求为:φ50h5(0
015
.0
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试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
寸公差。

(标注时按“入体原则”)
3.试分析图中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答:两齿轮间无间隙,齿轮加工困难,应留退刀槽。

应避免设置倾斜的加工面
四、计算题〖共计16分〗
1.如图中A、C、D面均已加工,本工序加工B面,设计基准为D面,设计尺寸为8+0.35mm,定位基准为A面,用调整法加工B面,试计算工序
解:1)确定封闭环及组成环:
因为调整法加工可直接保证的尺寸是L,L0
(8+0.35)只能间接保证,所以L0为封闭环,
L、L1(15-0.1)为增环,L2(40-0.15)为减环。

2)按极值法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
L:L0= L + L1 - L2(8 = L+15 - 40)∴L== 33mm
ES(L):+0.35 = ES(L)+ 0 -(-0.15)∴ES(L)= +0.20
EI(L):0 = EI(L)+ ( -0.1 ) - 0 ∴EI(L)= +0.10
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