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的根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我们民族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国人的观念大都是生于斯,死于斯,尤其是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农民,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被迫到城市去寻求生活的希望,然而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分裂的家庭和无奈的背影,是一个个滴血和流泪的故事。
我国的农民人数巨大,为此必须对这一现状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执行的是城乡二元体系,这种体系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化,具体表现在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保障体系的不同等很多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体系越来越严重的凸显出弊端。
在未来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进城必然是长期趋势,如果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不能融入其工作的城市,必然在城市形成“新二元结构”,威胁城市的和谐发展。
农民进城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不发达,经济收入低,但物价水平却上涨很厉害,随着耕种方式的改变,农村自身无法自身吸纳剩余劳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人数众多,在农村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人均耕地水平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道路阻塞等都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限制,极大的限制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农民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如不出去务工其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但是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投入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相反的是农产品的价格却较低,农民的收入提高很缓慢。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单纯的依靠农业收入是远远不能满足生活消费支出的,高昂的房价、昂贵的医药费用、上学支出,这些都给农民朋友带来交大的压力。
此外农业生产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较大的风险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受到破坏,导致极端天气频发,而农田水利设施水平低或没有,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农业收入也大大降低。
由于机械化耕种、化肥和农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人力的投入大大降低,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而农村又没有能力吸纳这么多的人,再加上城市的机会和岗位较多,待遇优于农村,因此会出现如此多的人进入城市谋生活。
进城的农民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但又没有得到城市户口;另一类是没有脱离农业生产,半工半农的方式奔波于城市和农村。
2、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及质量低,在城乡出现较大的
不均衡性。
大量的公共服务提供如:括医疗、教育等是建立在地方财政基础上
的,这就造成公共服务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均等。
到大城市以后,
农民工可以部分地分享这种服务。
现在中国公共服务的享受有一部分是与户籍
挂钩的,比如教育和医疗;但也有很多公共服务无法与户籍挂钩,比如说地铁、
城市绿地、文化设施等。
3、农业劳动辛苦,文化落后,生活条件不好。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导致监督不力、行政领导不给力、不合理现象频繁发生、维权难度大,民主法治受到践踏,这些都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民
进入城市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依然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依旧奔波在城市的各角角落,难以融入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低技能的农民工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为此必须提出解决的措施。
假如我是市长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这就需要立法机关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坚决限制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依法完善土地审批手续。
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这是解决当前农村现状的前提。
2努力在农村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进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
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寻求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与此同时要加强市场调研,推广热销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强的产品,生产绿色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乡村公路使交通便捷,方便农产品的运输,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
实行公司加农户的战略,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化需求。
3、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
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此外还要完善各种维护农民权利的各种法律和社会监督机制,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4、在劳动就业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机制,完善劳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进服务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制度,大力推动劳动合同制,积极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立企业劳动执法档案,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5、尽最大能力解决进城农民的生活困难,如子女上学问题、就医问题和住宿问题,避免大量劳工的涌入造成社会治安的不稳定。
总之农民进城的根源在于农村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中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在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我们的制度建设。
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公平和政府的引领中用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使社会发展的红利更大的汇集人民,为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