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平衡理论

不平衡理论

如何理解不平衡理论?“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平衡理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认为,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不平衡理论有两大表现,一是艺术领域内部的不平衡,二是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不平衡。

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整个艺术领域中,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成比例可以分为纵向的不平衡和横向的不平衡。

纵向的不平衡是以时间为轴,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有其自身的样式和特点;横向的不平衡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说: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终极的,而不是唯一的,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的
关系不是直接的,无论是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
作用,还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都不是直接
的。

第二、艺术生产自身的特征。

艺术生产具有个体性特征,它
是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无功利
的,不是带来实际效益,而本质上和经济是不能兑换
的。

第三、文艺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文艺自身的传承、趋向,也是相对意义上对文艺的发展起特殊的作用。

第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与艺术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物质生产是呈阶梯状的,新的生
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失去社会进步,均表现为阶梯
式的向前发展。

艺术生产的发展表现为任何一种艺术
形式都要经过发生、成立、成熟、衰落、消亡、新的
艺术形式产生、逐渐定型等这样一个循环运动的轨
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