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原则:
1.1 紧线段在 5 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 紧线段在6~12 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1.3 紧线段在12 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1.4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的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的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
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
1、测量方法:
(1)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
方法:
自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 A 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的交
点与导线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得AA 0=a 和BB0=b。
然后由公式
a b 2 f 得观测档弧垂f。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的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的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
按仪器设置的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和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
见图1-5
图1-5 档端角度法
高差时:
h0
2
1
f a a lt
g h
4
或按下式计算:
b
=arctan(tan)
l
2
b(2f a)
高差时:
h0
2
1
f a a ltg
4
式中a-仪器中心至点A的垂直距离;
f-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m;
-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
l-为被测档档距,m;
h-两杆塔的高差,m。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
高差时:
h0
2
1
f a l t
g a l l tg h
11
4
高差h时:
2
1
f a l t
g a l l tg
11
4
式中l1-仪器距一侧杆塔的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同前。
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的正下方。
如图1-7。
图1-7 档内角度法
高差时:
h0
1
f a l t
g a-l-l tg h
11
4
高差h=0时:
1
f a l t
g a-l-l tg
11
4
注:档内、档外测量法用于观测档无法架设经续仪或档端观测值b太小的情况下。
(3)平视法――用水平仪测或经纬仪测。
原理:导线最低点的切线呈水平状态。
用水平仪可找到导线的最低点,进而可由公式算出此时的最大弧垂。
当只测时
Na
1 h
f N N N h
a a a
2 2
当只测Nb时:
1 h
f N N N h
b b b
2 2
P174
等长法观测弛度。
等长法是最常用的观测弛度方法,在条件许可时,
应优先选用等长法。
在观测档相邻两杆塔上,由架空线悬挂点A、B 处各向下量距离 f 绑扎弛度板,然后在观测端的弛度板处用弛度观工
程望远镜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