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马斯·_霍布斯

托马斯·_霍布斯

• 唯名论倾向:客观上存在的只是个别事物,概念只是一类个别事
物的名称。按照霍布斯的理解,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所给的名称 ,只是帮助人们记忆的记号,而不反映寓于个别事物中的一般。这 表明,霍布斯不懂得概念作为理性思维的一种形式所具有的把握事 物本质的功能,把概念仅仅看成是符号,是一种以唯名论倾向表现 出来的狭隘经验论。
• 反对“天赋论”:霍布斯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针对笛卡尔的
这种观点,霍布斯指出,根本没有天赋观念,一切观念都是无可怀疑 的,没有矛盾的。但事实上,一些最重要的天赋观念,如上帝观念 ,却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怀疑最多。霍布斯认为,上帝观念不是 天赋的,而是人们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是无知和恐惧的产物。
认识论
认识论
认识的 来源
反对 “天赋论”
物质 与感觉
唯名论
演绎推理
认识论
• 认识的来源:在认识论上,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论原则,反对
天赋观念论,主张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觉。霍布斯强调:只有客观事 物才是引起感觉的直接对象,人的一切认识都开始于事物对感官的 作用所引起的感觉,离开了外物对感官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任何认 识发生。
• 自然法:要保存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摆脱战争状态的愿望
使人们求取和平,于是理性便出来教导人们,大家必须遵守 的共同的生活规则(即自然法)才能避免战争,使每个人都 能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自然法的第一条是:寻求和平,信 守和平(seek peace and follow it)。第二条是,如果别人也愿意 这样做时,一个人在为了和平与保卫自己的范围内,会想到 有必要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他应该满足于相对 着别人而有这么多自由,这恰如他愿意相对着自己允许给别 人的自由那样多。
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教师教育
一、人物简介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英 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英国 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近代第一 个在自然法基础上系统发展了国家 契约学说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作为英国近代继培根之后又 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思想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哲学家, 其政治哲学思想主要是集权的国家 主义。他于1651年所著的《利维坦》 一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 展奠定了根基。
二、生平简介
• 1640年,发表《法律要旨》后逃往巴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
间,暴乱的政治迫使他再次把注意力首先集中于社会政治问题上, 写了一本表明他的政治理论概略的小册子《法律要旨》,但这也激 怒了国会党,霍布斯不得已移居法国避难。
• 1641年,完成《论公民》。 • 1643-1651年,写作《利维坦》:《利维坦》的成功出版就标志
自然哲学
• 运动
霍布斯指出,与广延不同,运动是物体可有可无的特性,它既 可以产生,也可以消灭。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 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既将永 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 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在运动形式的问题上,霍布斯只看到一种运动形式,即机械的 位置移动。运动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另一个位置。被 放弃的那个位置一般称为起点,所取得的那个位置一般称为终点 。我们就把运动定义为连续地离开一个位置,又获得另一个位置 的过程。
认识论
• 演绎推理:在霍布斯他看来,理性推理就是对感觉材料的组 合与分解,是对名称的加减计算活动。 推理就在于组合、分 开或分解发。所以我们用来发现事物的原因的方法,除了组 合法或分解法,或者部分组合法与部分分解法以外,没有什 么别的方法。我所谓的推理是指计算。计算或者是把要加在 一起的许多东西聚成总数,或者是求知从一件事物中取去另 一件事物还剩下什么。所以推理是与加和减相同的。……因 此,一切推理都包含在心灵的这两种活动——加与减里面。
伦理・政治学说
• 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关系:二者存在矛盾,前者要求无
限制的自由,后者则具有约束性。但是,为了大家都能生存 下来,过和平的生活,只好用自然法来约束自然权利,否则 大家都不会得到安宁,都处于无休止的战争状态。
•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自然法”的约束力是内发的,只有
当人们完全按照理性行事时,“自然法”才具有约束力。可 是人性是偏私的,总是企图无限地实现占有一切的“自然权 利”。因此,霍布斯强调,需要建立公共权力即国家,使自 然法得以维护。如何建立起公共权力——国家,霍布斯指出, 人们为了越出“自然状态”,摆脱战争的威胁,就必须放弃 企图占有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通过相互契约,把大家的权 利交给一个人,或者由一些人所组成的议会,把大家的意志 变成一个意志。
霍布斯的物体定义概括了当时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成果, 克服了培根物质观的朴素性,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 的、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 偶性
偶性是霍布斯提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他认 为,偶性不是事物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指事物的一切性 质。物体是主体,偶性则是物体的特性。
偶性并非是脱离开物体,在物体之外存在的东西,它 存在于物体中,为物体自身所具有;它能作用于我们的心 灵,造成观念或概念;我们认识物体,只有通过偶性才能 达到,认识了偶性,也就认识了物体。
二、生平简介
• 1602-1610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霍布斯,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一
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不到十五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 津大学学文科。
• 1610-1637年,做家庭教师、担任培根的秘书、三次访问欧洲:毕
业后,霍布斯被推荐到一个贵族家庭担任的家庭教师,依靠于这个显 贵家庭,霍布斯找到了可靠的保护人和事业上的赞助者,他有了出入 一流图书馆的权利,有接近社会名流和学者的条件。霍布斯陪同他的 学生出游欧洲大陆,先后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此期间,他 结识了许多科学家,也第一次接触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德 芬郡公爵的关系,霍布斯结交了英国大哲学家培根,并在一段时间担 任其秘书,通过两人的交往,霍布斯受到了培根哲学思想的熏陶。之 后,霍布斯又两次出游欧洲,为其研究哲学奠定了基础。
• 议会派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经过两 次内战,终于彻底打垮了保皇派。
• 1649年,查理一世国王被送上了断头 台,英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此事件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并由此将革命开始的1640 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自然哲学
• 论物体
物体的定义:霍布斯指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就是物 体。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 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着霍布斯人性论思想己经成熟。
• 1651年,因《利维坦》激怒了保王党和法国天主教,逃回英 国,受到克伦威尔的欢迎。
• 1665-1666年,伦敦鼠疫和大火后,过上了隐居生活。 • 1679年去世,享年91岁。
三、时代背景 — 英国内战
• 霍布斯创作利维坦时,正值英国发生 内战期间。
• 1642年-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 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 斗争(图为内战势力图,绿色表示议 会派,红色是保皇派。左上:1642年、 右上:1643年、左下:1644年、右下: 1645年)。
伦理・政治学说
社会契约论的内涵: • 社会契约是个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就好像每个人都
对别人说,我放弃我统治自己的权利而把它授予这个 人,或者是这个人们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把 你的权利授予他,并以类似的方式认可他的行为”。 • 被人们授予最高权力的这个人或会议就叫做国家。 • 霍布斯认为,从自然状态中所建立的国家,是君主专 制的国家。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是一切法 律的制定者和纠纷的仲裁者,臣民只能绝对服从君主。 臣民一旦通过契约把权力交给了君主,就再也不能收 回。否则就是违反了契约,违反了正义。 • 霍布斯提出的君主专制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和平的 环境。他强调国家元首必须履行的职责有:保卫和平, 防止外敌入侵,促进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公 民的权利等。如果国家元首不能保障和平与安全,就 应该有新的统治者来代替他。
认识论
• 物质与感觉:霍布斯一方面肯定感觉是外物的影像,肯定感觉向
我们报导了感觉对象的种种性质,从而使我们能够得到关于对象的 本性的知识。另一方面,霍布斯又指出,当我们通过感觉获得了关 于物体的种种性质的知识时,不要以为这些性质就如同感觉直接告 诉我们的那样存在于物体里,而应当把我们的感觉了解为我们认识 物体的性质的方式。
伦理・政治学说
伦理・ 政治学说
自然权利说
人的本性 是利己主义
自然法
人的理性规定 的道德律令
社会契约论
伦理・政治学说
• 自然权利说: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
地追求个人利益。人们最初的生活状况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 的本性而生活,这种状态被称为自然状态(natural state)。在这 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 不存在善良与邪恶,无所谓是非曲直,唯有力量与欺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