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
16s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
(示意脚本)
创作:黄祖谈
拍摄地点:溪龙乡、档案馆
总时长:2分30秒
镜号
景别
摄法
画面内容
文字解说
音效
时长
1
中景、近景
固定
《大观茶论》翻页字幕
历代白茶都被视为茶中珍稀上品,宗赵佶《大观茶论》记载:“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之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优雅的旋律
10s
2
中景、近景、特写
固定、推、拉
白茶林、白茶叶片、杯中白茶(表现色泽)且带水气、安吉目前的白茶产品等
白化茶树虽品质优异,但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茶树难种、茶叶难加工,仅限于稀有珍品炫耀之用。后来,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不断的摸索实践,白茶加工技艺向炒、烘青发展,又受黄山毛峰类茶的影响,逐渐改良成毛峰型烘青。手工炒制的安吉白茶叶张玉白,叶脉翠绿,叶片莹薄,外形条索紧细,外观色泽为绿色,冲泡后形似凤羽,滋味鲜爽,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回味甘甜。
10s
6
中景
固定
清风、起锅、用簸箕簸场
清风:杀青叶起锅后,随即用簸箕簸扬数次,加速热气和水分的散发,使叶面迅速降温,防止鲜叶变黄。
5s
7
中景、特写
固定
挪揉:将杀青叶降温后,收拢,用手反复揉,直至杀青叶表面湿润,茶香浓郁时再摊开。
8s
8
初烘:灶中放入少量柴火,保持锅温微烫为好,适量倒入揉过的茶叶烘炒,采用带拖滚转的手法,慢炒慢烘,烘到有触手感的时,即起烘。
15s
3
中景近景、特写
固定
白茶的采摘过程:选取好叶、放入竹篓、通风。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包括采摘、筛选、炒制三大道工序进行。采摘。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几天;标准为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采摘的方法选取好叶,朵朵拗断,切忌用指甲掐断,影响美观;盛鲜茶用竹篓,通风,防挤压,有利茶叶保持新鲜。
15s
4
中景、特写、近景
8s
摊凉:把初烘好的茶叶置于竹匾中,摊凉半小时左右,使其水份重新分布四朝,再行复烘,这样易干燥。
8
中景、近景、特写
固定
复烘:将茶叶包好放入石灰瓫中。
复烘:复烘与初烘方法相似。把锅中温度降至手触有热感,烘至茶香充分显露,手搓成末,不留茶梗即可起烘。起烘后,稍经摊凉,使热气散发,冷却后即可包好放入石灰瓫中。
固定
白茶的筛选过程:筛青,把鲜茶中的单片和杂质筛去;簸青,把鲜茶中的轻飘无用的叶片簸掉,捡青,用手拣剔大芽叶,摊青,选好的鲜茶放在阴凉通风处的竹编上。
筛选。筛青:用三角筛轻轻把鲜茶中的单片和杂质筛去;簸青:用簸箕把鲜茶中的轻飘无用的叶片簸掉;捡青:簸后再用手拣剔大芽叶,使芽叶大小均匀一致;摊青:选好的鲜茶放在阴凉通风处的竹编上,使其散发一部分的水份后进行炒制。
25s
5
中景
固定、摇
杀青:砖块磨光锅壁,倒青叶,双手抓透,直到用手捏青叶柔软
3、炒制
杀青:先用砖块磨光锅壁,洗净,把锅烧红,倒入适量青叶,采用双手抓透的手势,促使鲜叶接触锅壁受热,不使嫩叶烧焦;透、抛则使嫩叶散落,有同等机会接触锅壁受热,散发水份;到手捏青叶柔软,松手有弹性,叶面失去光泽,清臭气消失,茶香挥发,即可起锅;
8s
9
中景、特写
固定
相关奖项资料及照片视频资料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安吉白茶手工炒制已成为我国茶制作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100余项,名列浙江十大名茶。
10s
10
中景
固定
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会议及相关文件资料
2010年,“白茶手工炒制技艺”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