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陆文渊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陆文渊

25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陆文渊1*,钱文春1,赖建红2,楼黎静1(1.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 2.安吉县农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摘要:本文从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安吉白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安吉白茶;白叶一号;产业;发展对策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Anji Baicha IndustryLU Wen-yuan 1*, QIAN Wen-chun 1, LAI Jian-hong 2, LOU Li-jing 1,(1. Huzhou Economic Crops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 ;2. Anji Agriculture Bureau ,Anji ,Zhejiang 313300,China)Abstract : the problems in front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were provid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Anji baicha industry.Key words: Anji baicha; baiye-1;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measures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典型的丘陵山区,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9%和73%,被人称之为是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都十分优越,历来是著名的优质茶产区[1]。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3.9万亩,其中安吉白茶10万亩,2011年茶叶总产量4400 t ,产值12.5亿元。

1 安吉白茶的特点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品种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

安吉白茶以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独树一帜,其外形条索细紧,形似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白脉绿[1-5]。

安吉白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高于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

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2]。

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2 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安吉白茶是上世纪八十年初由科研人员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的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3]。

安吉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通过成立安吉县白茶开发领导小组、申报证明商标、制定安吉白茶标准、成立安吉白茶协会、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发展到现在拥有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000 t ,年产值超11.6亿元,从业人员二十万之众,形成了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生产和加工大户,成立了31家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

安吉白茶产业现已成为安吉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基金项目:湖州市2010年一般科研(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2010YN05)。

作者简介:陆文渊(1982-),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茶叶科学技术 2012(1):25~27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致富的重要抓手,安吉白茶让安吉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700元。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去安吉调研时这样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优异的品质、母子品牌的建设,安吉白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两届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品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等称号。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评估价20.36亿元,品牌建设催生了安吉白茶产业的成长壮大,其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绿色传奇[4]。

安吉白茶还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将以此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安吉白茶产业新一轮的发展。

3 安吉白茶产业面临的问题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也存在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安吉白茶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和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要求,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二是现有的产业生产结构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吉白茶资源有待进一步高效综合利用;三是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规模化、集约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给安吉白茶生产安排带来困难;四是受安吉栽种白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启迪,其它省、市、县也注重发展白茶产业,各地在不断地直接引种安吉的白茶品种——白叶一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约近百万亩的白叶一号茶;五是由于安白茶的知名度日益扩大,市场行情看好,不法商贩为谋私利,用浙南茶、安徽茶、四川茶假冒本地安吉白茶的现象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安吉白茶冲击市场,严重搅乱了安吉白茶市场正常经营和价格秩序,并对安吉白茶的信誉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4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品牌为主线,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将茶叶产业功能从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茶叶产业,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品牌、品位,推进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动产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安吉白茶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1 推进安吉白茶品质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优化安吉白茶茶园设施结构,完善配套技术,提高设施装备,充分挖掘安吉白茶生产潜能。

加快标准化安吉白茶茶园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生产,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污染。

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安吉白茶产品质量安全。

制定和完善安吉白茶标准化和质量追溯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QS认证、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HACCP、GAP等相关认证。

4.2 推进安吉白茶品牌战略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安吉白茶品牌梯队培育和优势产品换代升级的战略规划,引导安吉白茶企业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发展一批将特色、品质、人才、科技、市场诸要素集约而成的安吉白茶大品牌。

加大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专用权许可使用力度,加强对获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茶叶企业的监督管理。

继续实施安吉白茶品牌推荐制度,发挥各级政府、新闻媒体、涉茶机构等方面力量,持续开展有特色、有影响、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安吉白茶展示展销活动,不断巩固提高安吉白茶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4.3 推进安吉白茶品位提升体系建设利用安吉茶区独具的茶文化资源和生态区位思 考 观 点 陆文渊等: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 1 期26优势,利用资源、挖掘内涵、彰显个性、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和推出一批具有浓厚“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结合生态茶园建设,打造观光茶园、休闲茶叶、体验农业示范点。

开发一批茶具、茶书画、茶工艺品等茶文化旅游商品。

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安吉白茶产业的文化内涵,推动茶文化、茶旅游与茶经济互动共荣。

4.4 推进安吉白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安吉白茶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

支持安吉白茶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安吉白茶产品的多领域开发等。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强茶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茶叶专业人才,提高安吉白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形成科研、推广、生产和经营相结合的团体优势。

4.5 推进安吉白茶开放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安吉县现有的茶叶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争取各种的优惠政策,围绕产业集聚、企业孵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安吉白茶项目建设和企业增资扩营。

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类茶叶市场的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队伍到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安吉白茶专卖店,通过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和茶叶的电子商务等完善安吉白茶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促进安吉白茶流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1] 林盛有.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茶叶,2004,30(3):143-145.[2] 谢文钢,邵济波,韩楠,等.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蚕桑茶叶通讯,2011,(5):22-25.[3] 程玉龙.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及栽培现状[J].茶叶通讯,2007,34(3):26-27.[4] 赖建红.安吉白茶放异彩[J].茶叶,2005,31(01):11.[5] 邵振润,刘向阳.促进安吉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J].中国茶叶,2008,30,(11):18-19※※※※※※※※※※※※※※※※※※※※※※※※※※※※※※※※※※※※※※※※※※※※※※※※※※※※※《茶叶科学技术》征订征稿启事《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

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

辟有“综述论文、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茶叶科学技术》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872,国内统一刊号,CN35-1184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