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DJ/SGFA-QJ-NO.002 广西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热能中心节能降耗技改工程工艺管道施工方案编制人:日期:年月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审批人:日期:年月日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贵港甘化技改工程项目经理部2017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主要工程量 (1)四、施工部署: (2)4.1施工规划: (2)4.2劳动力计划: (2)4.3施工机械计划 (3)4.4检测仪器计划 (3)4.5辅助用料: (4)五、施工工艺要求: (5)5.1施工工序 (5)5.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5.3材料的验收 (6)5.4阀门检验: (6)5.5管道预制 (7)5.6管道的焊接 (8)5.7焊接检验 (11)5.8支、吊架安装 (12)5.9管道的安装 (12)5.10管道的压力试验 (13)六、管道防腐: (16)6.1管道防腐的范围: (16)6.2表面除锈: (16)6.3防腐涂层: (16)七、质量保证措施 (16)7.1质量措施 (16)7.2质量控制点: (18)八、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19)九、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19)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EPC项目,项目位于广西省贵港市,本工程为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一台65t/h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型号:HX65/5.29-IV1型)和一台65t/h蔗渣锅炉(型号:HX65/5.29-IV2型)、一台15MW背压式汽轮机;以及相应的配套辅机、附属设备和相关系统管道。
本工程主要工艺管道系统有:主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工业水管道、除氧给水管道、疏水及排污系统管道、压缩空气管道、锅炉本体管道、化水系统管道等,管道施工图纸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
二、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以下资料:2.1本工程施工合同、会议纪要和相关资料。
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22.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122.4《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范》DL/T 821-20022.5《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952.6《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1-42.7《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10.1-82.8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图纸三、主要工程量主要工作量四、施工部署:4.1施工规划:4.1.1本工程计划2017年7月20日开工,2015年9月10日结束。
4.2劳动力计划:劳动力计划4.3施工机械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4.4检测仪器计划主要检测仪器计划4.5辅助用料:辅助用料计划4.6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图五、施工工艺要求:5.1施工工序施工工序图5.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5.2.1现场条件的准备5.2.1.1在材料的堆放过程中,各种材质的管道及管件应分类堆放并挂牌标记,钢管应堆放在道木上,特殊管件应挂牌保管,小、易丢失的管件应整齐摆放在材料货架上。
5.2.1.2现场临设、施工用水、用电已经接通,满足施工使用要求,各类机械设备已进点就位。
5.2.2技术准备5.2.2.1组织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和作业班组对图纸、规范及设计文件等进行学习,使其熟悉装置的工艺流程、工程特点,质量关键和施工难点重点。
5.2.2.2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并将施工方案的意图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5.2.2.3做好特殊材质的焊工培训、考试工作,使所有焊工持证上岗。
5.3材料的验收5.3.1检验依据5.3.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5.3.1.2有关设计技术文件、设备出厂技术文件5.3.1.3《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5.3.1.4我公司《材料与备件进场检验规程》5.3.2验收要求5.3.2.1全部管子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裂纹、结疤、麻点、夹杂物、折皱、重皮、划痕、严重锈蚀等缺陷。
5.3.2.2各种材质与规格的管子应按规范规定进行检查,检查直径、壁厚、弯曲度,均应符合材料标准的规定。
5.4阀门检验:5.4.1阀门外观检查1)阀门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制造厂家铭牌,铭牌上要求注明阀门的公称压力、公称通径、工作温度和工作介质;2)阀门铸造件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缩孔、毛刺、粘砂、夹砂、裂纹等缺陷;3)阀门锻造件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夹层、重皮、裂纹、斑疤、缺肩等缺陷;4)阀门的手柄或手轮操作要求轻便灵活,开关时不得有卡塞现象,阀杆的全开和全闭位置应相符,主要零件不得有严重缺陷;5.4.2阀门压力试验:1)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要求采用洁净水进行;2)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少于5分钟,强度试验以阀门壳体、填料无滲漏为合格;3)阀门的严密性试验压力按照阀门公称压力的1.1倍进行,试验时间为5分钟,试验以阀瓣密封面不泄漏为合格;4)阀门的传动和操作机构要求进行逐个检查,要求动作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5)检验合格的阀门,要求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密封面涂抹防锈油脂,关闭阀门,在阀门阀体上按照合格产品标识规定作出合格标识,分类存放,及时填写经监理单位检查确认的阀门试验记录;6)检验不合格的阀门,按照不合格产品标识规定作出不合格标识,存放于不合格产品区域,不得进入施工现场;5.5管道预制5.5.1管道下料、坡口加工5.5.1.1所有管子按单线图下料,管道上仪表部件一律在管道预制是一次完成,安装位置严格按设计图纸定5.5.1.2预制管段应留有100mm的余量,以便组对。
5.5.1.3管道坡口加工1)管子宜用机械方法加工,也可采用火焰加工;2)若用火焰或等离子加工钢管后,必须除去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3)坡口的加工形式按以下要求进行控制:管道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如设计无特殊要求的,一般用Y型坡口。
4)坡口的加工质量按以下要求进行控制:A、加工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毛刺及凹凸缩口;B、切割表面的焊渣、氧化铁、铁屑等应予以清除;C、端面倾斜偏差为管子外径的1%,但不得超过2mm;D、坡口的尺寸和角度应符合要求;5.5.2管道组对5.5.2.1管道预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场条件,方便运输和安装来确定预制深度和活口位置,以便安装时调整。
5.5.2.2管道组成件应按单线图规定的数量、规格、材质选配,并应按单线图标明管系号和按预制顺序标明各组成件的顺序号。
5.5.2.3组对时,壁厚相同的管子、管件应做到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5.5.2.4预制管段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必要时可进行加固,以保证存放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变形。
5.5.2.5预制完毕的管段,应将内部清理干净,及时封闭管口,保持管内清洁。
5.5.3管线预制的标识管理5.5.3.1 焊缝标识(焊缝编号、焊工代号、固定口、返修标记等)必须标注清晰。
5.5.3.2 应按管线号等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和标识,管道单线图等书面记录上的标识应与预制件实体标识相一致,管道实体上的标识在试压结束前一般不允许被其他物质覆盖。
标识须用白色油性记号笔标识,字体尺寸需和管子尺寸相配且易识别为宜。
5.6管道的焊接详尽焊接工艺参数参见本工程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作业指导书。
本工程焊接工艺评定编制依据为NB/T47014-2011。
5.6.1 焊材选用焊材选用表5.7.2焊接工艺程序焊接工序图5.7.3 焊接方法选择工艺管道对焊全部采用手工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承插焊全部采用手工电弧焊。
5.6.4 焊接技术要求5.6.4.1 焊工施焊前应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通过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5.6.4.2 严格执行焊材的入库、保管、发放、回收制度。
5.6.4.3 焊条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烘干、恒温,随用随取。
5.6.4.4 当现场环境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方可进行焊接。
a、雨天;b、风速超过8m/sc、环境温度在5℃以下。
d、当环境湿度超过90%时,应停止进行焊接作业。
5.6.4.5 焊前准备5.6.4.5.1 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其边缘内、外侧20mm范围内的油漆、锈、垢等杂物清除干净。
焊丝表面亦应进行清理。
5.6.4.5.2 定位焊前是应仔细检查坡口角度,钝边厚度、组对间隙、错边量等是否合乎要求,禁止强力组对。
5.6.4.5.3 定位焊应采取与正式焊相同的工艺。
定位焊长度为10-15mm,间距不大于150mm。
5.6.4.6 焊接工艺要求5.6.4.6.1 焊接应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
5.6.4.6.2 焊接中应确保起弧及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相互错开。
5.6.4.6.3 焊接完毕后,应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附近的飞溅物清理干净。
5.6.4.7 雨季焊接技术A、统筹安排施焊作业计划,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B、每道焊缝应一气呵成,以确保焊接的层间温度。
C、焊接时应避风、雨的影响,相对湿度不高于90%。
必要时应搭设小棚,以防直接影响。
5.6.5焊条的管理5.6.5.1现场设立焊条二级库,有专人看管,库内应装有性能良好的通风机、干(湿)温度计及焊条烘烤设备,并挂有产品合格证和校验合格证。
5.6.5.2焊条严格按规范要求分类,按规格摆放整齐,挂标识。
5.6.5.3焊条库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焊条保管、发放制度。
5.6.5.4对当天现场使用剩余的焊条,应退回焊条库,保管员应作记录,单独放置,待第二天烘烤后,首先发放使用。
5.6.5.5现场焊条管理员应详细记录焊条的烘烤、发放、回收记录,焊接责任人应经常检查监督并指导工作。
5.7 焊接检验5.7.1 外观检查5.7.1.1 焊缝成型美观,焊波均匀,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无裂纹、未溶合、气孔、溶合性飞油、烧穿、未焊透,焊边缘与母材圆滑过渡,咬边应符合规范要求。
5.7.1.2 外观检查结果应记入质量控制表,并由质检员、甲方确认。
5.7.2 无损检测5.7.2.1 本装置无损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按JB4730执行。
5.7.2.2 无损检测的比例遵照设计文件要求执行,夹套内管均需100%RT检测。
5.7.2.3 本装置无损检测原则上:对焊口采用RT探伤。
特殊情况下(比如现场不允许RT 探伤),经与监理和甲方协商,可用其它探伤方式。
5.7.2.4 当抽样检查未发现需返修的焊缝缺陷时,则抽样检验所代表的一批焊缝应认为全部合格;当抽样检查发现需要返修的焊缝缺陷时,除返修该焊缝外,还应用原规定办法进一步检验。
5.7.2.5 不合格焊缝应进行质量分析,采取措施及时返修并重新探伤,并对该焊工附近两道焊口进行扩探。
5.7.3 焊口返修5.7.3.1 表面缺陷返修5.7.3.1.1 表面缺陷可用打磨方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