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打造战略性产业基地——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经验分享
如何打造战略性产业基地——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经验分享
2005年以后,人才与技术溢出的现象形成。国家与外资 的各级各类研究(所)中心成为创新创业的发源地。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的创新模式:
有趣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 1、医药产业的引进与仿制——市场争夺; 2、再引进——知识产权与技术保护 3、人才+技术溢出——资本收购; 4、成果+团队创业融资——多元合作开发新药物;
以国际化医疗和现代化服 务为标准建造的综合性医院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全球第四家拥有质子重 离子治疗技术的高端医院
上海肿瘤医学中心
三甲医院的优秀代表 丰富了园区高端医疗资源
国际儿童医学中心
交大医学院
伊丽莎白妇产科医院 上海眼视光医院 上海中硕骨科医院 上海中硕脑科医院 奥地利血透中心 ……
第三方检测机构
中心、麒麟药业、三共药业、等; 张江集团正式组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公司;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升 级 张 江(2005—2012)
产城融合理念带来园区城市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张江集 团提出”三商发展战略“开发运营商、集成服务商、产业投 资商;集成服务引发了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热潮;
2005年后园区的生活服务设施日趋完备,生物医药的孵 化器——张江药谷开始显露头角(配有各类创业服务设施);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产业基地(集群)的管理服务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川沙县张江乡建设有上海第三制药厂; 1993年赵启在浦东新区管委会接见记者,当一位香港记者 问到:“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不是会产生一个新的硅谷?”他回 答:“不,将产生一个中国的‘药谷’。 1994年签约的第一个外资项目——罗氏制药;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坚 守 张 江(1995—1999)
如何打造战略性产业基地
—— 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发展经验分享
顾学励 2020年8月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产业升级
导 言:
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是开发区的重要使命; 以张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为主要案例; 重点介绍4个方面的内容及发展经验和路径; 欢迎各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互动交流 ;
1 张江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2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3 构建产业集群经典策略 4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动向
从产业莹;
1989年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1年美国获得博士,加盟辉瑞制药; 2006年加盟和记黄埔医药公司(在张江)任首席科学官; 先后与礼来共同开发,与强生合作研发药物; 2014年创建再鼎医药(在张江园区); 2017年再鼎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其产品则乐® (尼拉帕利,ZL-2306)2017年4月和2018年10月分别在美国 和中国香港上市,2019年在国家内上市;
科研院所、大型药厂; 但:创新能力不足、环保要求不高、产业链尚未形成;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经典创业案例:
——张江微创医疗公司: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个留学人员的创业故事: ——海归创造的创业模式,他叫常兆华(留美博士)。
他创立的微创医疗公司, 今天已经发展到6家公司,近百 个医疗产品,在港上市。其中: 第三代心血管支架“火鹰支架” 通过了欧洲医疗权威部门的认证。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生命科学及 健康产业基地
(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1、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2、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 ;
3、张江研发中心及企业总部;
4、迪赛诺老港基地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张江东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成立于2006年,规划总面积138.02公顷。是国内最早的 医疗器械产业专业园区之一。作为张江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实现产业延伸和拓展、结构和布局优化 调整的重要使命,2007年医疗器械园首批客户进驻,2009年 基地被授予上海市首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张江医药基地形成的创新功能:
2005年——2015年: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 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张江中医药产业集聚” 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上海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 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际临床医学基地; 上海市新药创制服务产业创新基地; 上海市重大疾病个性化诊治产业创新基地;等等。
今日张江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上海、乃至 长三角城市群生命科学及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者。生物医药 科技产业发展成为上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张江园区开发管理运营体制
1、1992年的创立政企合一机构——张江开发公司; 2、1996年组建上市公司——张江高科股份公司; 3、2000年成立产业基地运营服务公司(生物医药等); 4、2002年组建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 5、2015年后形成1+3+3的运营管理服务模式;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生命科学及 健康产业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经典案例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路径(1)
1995年,张江完成了17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这是发展 制造加工业的时机,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兴起,房地产的高潮 即将来临。
1996年在战略上选择生物医药科技产业,起步依然艰难, 上海的支柱产业既需要引领,又需要规模; 上海的优势:医学院校、三甲医院、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张江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三):
1、从招商引资到构建战略产业集群的过程; 2、从创新创业到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 3、不断探索、不断迭代、不断选择的过程; 4、循序渐进、历史传承、继往开来的过程;
1 张江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2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3 构建产业集群经典策略 4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动向
康复机构
医学教育机构
研究机构
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上海华大医学检验所 上海泰思特医学检验所 上海美吉医学检验所 上海益善医学检验所
太平养老社区 上海澳华国际医疗康复中心 瑞慈康复及体检中心
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国科大药学院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 国家儿童健康中心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经典案例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路径(2)
1999年,张江开始三箭齐发,引进各级各类研发机构。 即所谓:国家研究团队、外资研发中心、民营创业公司;
2002年起,外资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第一年 成立风投公司;第二年成立研发总部;第三年成立中国研发中 心(上海);第四年确定并投入具体的研究项目;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张江医药产业创新的三大法宝:
1、 张江新药产业创新体系;
2、政府管理服务新政体系;
3、园区创新服务体系; 这是张江药谷成功发展的三大法宝。
张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在全国开发区医药产业基地 排名多年名列前三强,创新能力第一;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张江医药基地集聚的研发中心:
基地内集聚的各类研发中心有: 国家级: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张江园区管委会的构架及启示(一):
1、管委会不是一级政府、没有一级财政; 2、招商引资的职责主要在公司:激励与考核; 3、强化投资运营公司市场机制与服务功能; 4、开发区需要专注、专业、专职、专人;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张江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二):
1、管委会是产业开发区的主导者(不是运营主体); 2、战略定位、规划、政策和城市配套、管理服务; 3、公司是投资运营的主体(可以是多家、合资); 4、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产业投资、资源整合等;
上海张江高新区
2016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
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 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心的主要承载区
张江核 心园
5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启 动 张 江(1992—1995)
科技园区规划——形态规划了科技园区的功能划分;确立 了“公、信、实、卓”的园区及企业文化理念;组建了园区专家 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1995年启动园区孵化器建设。
从产业集聚到战略升级
领军人物案例:
——华领医药创始人 陈力;
1977少年大学生,1982年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 1988年赴美国攻读博士,有机化学和药物研究领域; 1992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加盟罗氏新泽西的研发中心。 2004年回到中国,担任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官; 2010年创建华领医药,从罗氏引进II型糖尿病新药HMS5552。 如今,华领有100多名员工,有近70名科学家,其中博士18 名,硕士31名。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上市批 准。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IPO新政策,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华领医药实现成功上市;
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中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人类蛋白质中心; 上海光源启动二期扩建工程; 活细胞成像平台项目启动;国家脑科学中心(南方);等。
浦东国际医学园区及康桥工业区等并入张江园区;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发展历程
活 力 张 江(2017—2022)
张江“十三五计划”被解读为“一心”“两区”“一城”: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科学设施集群); 建设”双自”改革示范区(深化制度创新与改革); 建设——张江科学城(完善城市配套与服务);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国家上海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江研发中心;等。 上海市: 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 上海市检测中心; 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 上海模式动物研究中心;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针灸研究中心 等。
占到全市的 20% 左右,可覆盖 80% 以上
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需求。
外科手术器械
介入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