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佩《编花篮》PPT课件
认识倚音
•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 小音符叫单倚音。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 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
多的时间。
前 倚 音
具有浓郁的 河南梆子豫 东调的韵味, 散发着中原 泥土的清香, 深受人们的 喜爱。
押韵字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凤阳花鼓 - 安徽民歌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 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 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 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 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 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 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 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 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 种形式。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 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பைடு நூலகம்
编花篮 - 河南民歌
《编花篮》是由钟庭润作词,郭复善作曲的一首小调歌曲作品,这首歌曾 一度被认为是集体创作的河南民歌。
新中国成立后,郭复善先到省歌舞剧院担任指挥,后转到省文联任 曲艺编辑。1958年,郭复善在当时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了河南省文联干事 钟庭润的歌谣《编花篮》,顿时这激起了郭老的创作灵感,仅两个小时 就为这首童谣谱了曲。1959年,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首发了《编 花篮》。196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歌曲《编花篮》,80年代经女 歌手朱逢博重新配器演绎,流行全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编花篮
五年级 下册
授课人:许佩
一.教学目标
二.相关歌曲介绍 (一)歌曲《凤阳花鼓》 (二)歌曲《编花篮》
三.相关歌曲和视频 (一)《凤阳花鼓》 (二)《编花篮》 (三)视频《编花篮》
四. 重难点:倚音的认识
五.相关图片:国花 牡丹
目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编花篮》,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 声音演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的演唱方法。 3、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 格与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1988年郭复善在郑州二七广场周围再次听到了这首《编花篮》,旋 律没有变,但歌词却被篡改,原本歌词是"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 上南山,南山有块棉花田,朵朵开得像牡丹……",却被改成了"编,编, 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没有了词曲作者,而 且被冠名为"民歌"。也就是如今社会上流行的为我们所熟知的河南民歌 《编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