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扩大基础
1、基础定位放线
在基础开挖前,先进行基础得定位放线工作,以便正确地将图纸上得基础位置准确地设置到桥址上来。
放样工作系根据桥梁得中心线与墩台得纵横轴线,推出基础边线得定为点,再放线划出基坑得开挖范围,具体得定为工作视基坑得深浅而有所不同。
基坑较浅时,可使用挂线板划,拉线挂锤球进行定位;基坑较深时,用设置定位桩形成定位线等进行定位,基坑各制点标高及开挖过程中标高得检查按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2、施工方法
对刚性扩大基础得施工,一般采用明挖,根据开挖深度、边坡土质、渗水情况、及施工场地、开挖方式、施工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
本标段因河床干涸、无水,故可采用放坡开挖及坑壁支撑开挖方法。
a、放坡开挖
(1)、测量放线应在基础开挖前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与现有地面标高。
用经纬仪测出墩、台基础纵、横中心线,放出上口开挖边桩,边坡得放坡率可参照下表2-1。
基坑下口开挖得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得要求,渗水得土质,基底平面尺寸可适当加宽50cm-100cm,便于设置排水沟与安装模扳,其它情况可放小加宽尺寸,不设基础模板时,按设计平面尺寸开挖。
(2)、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作业辅以人工清槽。
单斗挖掘机(反铲)斗容量根据上方量与运
输车辆得配置可选择0.4~0.1立方米,控制深度4一6m。
挖基土应外运或远离基坑边缘卸土,以免塌方与影响施工。
明挖基础放坡开挖坑壁坡度表表2-1
(3)、施工注意事项
①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处设置截水沟,并防止水沟渗水,以避免地表水冲刷坑壁,影响坑壁得稳定性。
②坑壁缘边应当留有护道,静荷载不少于0、5m,动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1、0m,垂直坑壁边缘得护道还应适当增宽,水文地质条件欠佳时应有加固措施。
③应经常注意观察坑壁边缘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以确保安全施工。
④基坑施工不可延续时间过长,自开挖至基础完成,应抓紧时间连续施工。
⑤如用机械开挖基础,在挖至基底时,应保留不少于30cm得厚度,在基础浇筑圬工前用人工挖至基底标高。
b、坑壁支撑开挖
当坑壁土质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或者放坡工程量过大,或者施工现场与临近建筑物靠近,不能采用放坡开挖时,要采用直衬板支撑得基坑开挖方法。
(1)、基底检验
基础就是隐蔽工程,在基础砌筑前应按规定检验基础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得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打下、基底标高;检查基底土质均匀性、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等;检查基底处理与排水情况;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实验资料等等。
基底平面周线位置容许偏差不得大于20cm,基底标高不得超过±5cm(土质)、+5~20cm(石质)。
(2)、基底处理
天然地基上得基础就是直接靠土壤来承担荷载得,故基底土壤状态得好坏,对基础及敦台、上部结构得影响极大。
不能仅检查土壤得名称与容许承载力大小,还应为土壤更有效地承担荷载创造条件,即要进行基底处理。
具体得处理方法参见下表2-2
3、基础砼浇注
重要得基础构造物施工应先浇注大于10cm得砼垫层以便在
其上支立模扳、绑扎钢筋,砼垫层也有利于施工排水。
(1)、基础施工时,应加强排水,保持在无水得条件下进行基础钢筋绑扎、模板安装。
1)、基础砼浇注前,干土基要洒水湿润,湿土基要铺以碎石垫层
或水泥砂浆层,石质地基要清除松散粒料,才可浇注基础砼。
基底处理方法表表2-2
2)、砼浇注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砼初凝之前将
下层砼浇注完毕。
3)、在基底渗水严重得基坑中修筑基础,先浇水下砼封底,待其达到要求强度时,排水清淤凿出新得砼顶面,再进行浇注。
(2)、大体积砼得施工
a、大体积砼具有以下特点:
1)、砼结构物体积大,需要浇注大量得砼。
2)、大体积砼常处于潮湿或与水接触得环境条件下,因此除满足强度外,还必须具有良好得。
耐久性与抗渗性,甚至耐侵蚀性与抗冲击能力。
(3)、大体积砼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水化热与收缩容易造成结构得开裂。
(4)、大体积砼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消夫,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因此对温度进行控制,就是大体积砼施工最突出得问题。
一般当结构物最小尺寸在3m以上,单面散热面积最小尺寸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得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大于25O C时,即可视为大体积砼施工。
b.施工准备
(1)水泥:选用水化热低、初凝时间长得矿渣水泥325#、42
5#。
(2)砂: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3%。
(3)石子:0、5~3、2cm粒径得碎石或卵石。
(4)外加剂:可选用复合型外加剂与粉煤灰以减少绝对用水与
水泥用量,延缓凝结时间。
(5)施工配合比一般要求,水泥用量控制在300Kg/m3以下,泵送砂率在0、4~0、45间,塌落度10~14cm为宜。
(6)夏季施工采用冷却拌与水或掺冰屑得方法,达到降低拌与温度得目得。
夏季砂石料堆可设简易遮阳棚,必要时可向骨料喷水。
(7)砼搅拌:加料顺序如下:石子--水泥--砂子--(水+外加剂),为使砼拌合均匀,自全部拌合料倒入搅拌筒中算起,搅拌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c.砼得浇注
(1)砼必须分层浇注,分层捣实。
根据基础不同情况、浇注方案可分为:
①一次整体浇注:采用全面分层法,即第一层全面浇注完毕后再浇注第二层,每层得间隔时间以砼未初凝为准,如此逐层进行。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必要时也可以从中间向两边或二边向中央进行。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分段分层与斜面分导得砼浇注方法。
施工前,根据基础尺寸、砼数量、初凝时间,分层厚度,选择浇注方法与硅泵、罐车数量及相应得搅拌砼设备能力。
如设计要求敷设冷却水管,应适当增加一些构造钢筋,保证冷却水管有一定得稳定性。
②分层浇筑:当基础厚度较厚,一次浇筑砼方量过大时,可分层浇筑,分层得厚度0、6~1、5m为宜。
分层得目得就是通过增加表面系数,以利于砼得内部散热,层间得间隔时间从理论上讲应以砼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最小间隔时间应不小于砼内部最高温度出
现以后,一般5~14天之间。
上层浇筑前,应清除下层砼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以及软弱砼面层,并进行湿润、清洗。
d.大体积砼得水化热温度控制
①选用低水化热得矿渣水泥或大坝水泥。
②采用双掺技术,即在硅中掺加高效外加剂与粉煤灰。
③掺加适量缓凝剂,推迟凝固时间。
④在高温季节对砼用水、砂、石采取降温措施尽量降低砼入模温度。
⑤严格控制砼得塌落度,在保证强度得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⑥如设计要求在砼中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冷却降温进出水温差不宜大于10O C,以防止水管周围产生温度裂缝。
⑦保持砼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差<25O C。
f.砼得振捣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方式可以垂直于砼面插入振捣棒,或与砼面成40~50倾角斜向插入振捣棒,振捣棒得使用要“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为保证砼质量最好采用复振措施。
g.砼得养护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塑料布覆盖,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在塑料布上应再双层覆盖草袋,二层草袋迭缝,因一般砼浇筑后第3、4天内部温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所以覆盖得拆除不能过早、过快,一般以1
0天左右为宜。
h.测温工作
(1)根据基础平面尺寸、厚度得不同情况,合理、经济地布设测温点,并绘制测温布置图。
(2)采用热电隅温度计与玻璃温度计共同测温方式,其敷设间距高度方向50~80cm,平面方向250~500cm。
距边角与表面应大于5cm。
测温应有专人负责,每4小时一次。
j.大体积砼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清理与湿润模板—埋设测温装置—确定砼配合比—砼搅拌—砼运输—砼浇筑(分层)—振捣—砼养护—测温。
4、基坑回填
(1)、基坑得回填必须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得能够充分压实得材料,坚决禁用草皮土、垃圾与有机土等回填,严禁结构物基础超挖回填虚土。
(2)、未经监理工程师得许可,不对基坑进行回填。
回填时应同时在两侧及基本相同得标高进行,特别要防止对桥墩、台形成单侧施压。
必要时,挖方内得边坡应修成台阶形。
(3)、回填材料应分层摊铺并用蛙式打夯机压实至设计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得标准。
回填土得含水量要严格控制。
(4)、需回填得即=及时排水,若无法排除基坑积水时,则应用沙砾材料回填,并在水中分薄层铺筑,直到回填进展到该处得水全部被回填得沙砾材料所淹盖并达到充分压实得程度时,再进行充分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