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2.下列关于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B.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C.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D.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收付实现制 3.企业于7月初用银行存款3000元支付第三季度房租,7月末仅将其中的10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原则C.收付实现制原则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商誉B.预付的货款C.经营租入的设备D.融资租入的设备5.下列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来源的是()。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B.留存收益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D.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6.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法B.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C.固定资产折旧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8.下列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A.资本公积B.投资收益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D.资产减值损失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分期就是企业生产周期B.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C.会计分期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D.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B.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C.因为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D.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有()。

A.企业对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的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确认收入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C.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D.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4.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A.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B.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D.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5.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变动的有()。

A.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减值转回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C.将债务转为资本D.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6.下列关于收入和利得的区别与联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B.收入是经济利益净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总流入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D.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7.下列各项中,能使负债增加的有()。

A.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B.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C.收回应收账款D.计提生产工人职工薪酬8.下列各项中,满足企业收入确认条件的有()。

A.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B.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D.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三、判断题1.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向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的决策。

()2.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要求企业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在全部获得以后进行会计处理。

()3.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它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4.利得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5.利润包括两个来源: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企业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6.可变现净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7.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8.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选项A表述不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会计主体:规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假设。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是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基础。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 【答案】D 【解析】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3. 【答案】B 【解析】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础”。

虽然支付的是第三季度3000元的房租,但是当期发生的费用仅是7月份的费用1000元,所以确认1000元的费用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

4. 【答案】C 【解析】资产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选项C,经营租入的设备不满足资产的特征。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

判断是不是企业的资产首先就是需要判断资产是不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经营租入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属于出租方,所以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

融资租赁,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往往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应作为承租人的资产核算。

5. 【答案】D 【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借入长期借款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与所有者权益无关。

【解题思路】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留存收益。

6. 【答案】C 【解析】选项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不属于收入。

【解题思路】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出售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属于企业的利得,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7.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解题思路】资产的计量属性的总结:资产项目期末计量原则计量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期末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8. 【答案】A 【解析】选项A,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解题思路】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BCD 【解析】会计分期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往往不相同,选项A错误。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是半年,不一定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周期的。

2. 【答案】ACD 【解析】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选项B错误。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有(1)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2)财务报告目标的观点: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的强调可靠性,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的强调相关性,因为信息越相关,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越有用;(3)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规范了企业核算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孕育出了资产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

3. 【答案】A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选项A和B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选项C和D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交易或事项主要包括:(1)持有不足50%的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但按照成本法对股权进行核算(2)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并计提折旧(3)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时不终止确认用于贴现的应收债权(4)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5)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出售时不确认收入(6)对具有融资性质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各期付款额现值为基础确认入账成本 4. 【答案】AB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选项A和B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