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厚黑职场——八大领导权术全揭秘!

厚黑职场——八大领导权术全揭秘!

厚黑职场——八大领导权术全揭秘!在错综复杂的用人纠葛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施加于你的用人权术。

有些*诈诡计的领导者,运用用人权术,就像高明的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得心应手,又像狡猾的狐狸玩“智力游戏”一样驾轻就熟。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复杂”一些,要善于识破领导的用人权术。

一、识破领导玩的平衡术这里的所谓平衡,是不讲原则的平衡,既不让某一方“势力”过分强大,又不让另一种“势力”过分弱小,反正谁也不能“吃掉”其他各方,最后还得维护我的地位,听我指挥。

这种在用人行为中,通过玩弄各种不光彩的手腕,来保持“势力”之间的磨擦平衡,进而达到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目的的用人权术,就叫做玩平衡术。

常见的玩平衡术的手腕有:1、不辨是非,调和折衷2、假意“宽恕”反对自己的人,以此来“调整”各种势力的组织结构3 、容忍甚至重用品行恶劣的下属4、权力均摊,在用人时充分照顾各方“利益”5、适时制造矛盾,阻止各种“势力”产生不利于自己的联合6、及时缓和矛盾,防止各种“势力”发生威胁自己领导地位的“火并”7、出尔反尔,忽然将其下属“抬上天”,忽然又将某下属“按下地”二、识破领导玩的偷梁换柱术偷梁换柱术,指的是有的领导为使自己“看中”的下属能得到“重用”,不惜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玩弄一整套偷梁换柱的权术。

常见玩的偷梁换柱术的手腕有:1、对上级指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2、故意曲解上级指示的原意3、选择所谓适当的时机传达上级指示精神4、片面理解上级指示含意,暗中贩卖“私货”5、阳奉阴违,制造“贯彻”上级指示的假象,欺骗、搪塞上级部门6、创造土政策三、识破领导玩弄的拉帮结派术任何领导者,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要想遇险不惊,足以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困难局面,必须要在自己的周围,聚集起一伙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然而,同样是“聚集”自己的队伍,但动机却不同。

这里说的拉帮结派,就是一种被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违反组织原则的“聚集”行为,一种通过各种不光彩的手腕,为自己网络亲信和死党的用人权术。

在实施过程中,拉帮结派能够做到上、下、左、右“四面开花”,因而在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上,以及所投入的“成本”上,都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权术。

拉帮结派常用的手腕有:1、投靠上司,寻找“靠山为了达到巴结上司,投靠上司的目的,单靠吹吹拍拍、吃吃喝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舍得下在“赌注”,并且作出必要的“牺牲”,甚至冒一定的风险,才能被上司接纳为“心腹成员”。

下面,举几个被“行家”们视为比较“高明”的“投靠”例子:闻风而动,按照上司的“思想”,出“经验”、出“典型”,上面每产生一个“思想”,每下达一个“指示”,也不管它是否正确,立即就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试验”,想方设法制造一个“典型”,总结一套成功的“经验”。

然后,大肆宣扬,将“成绩”记在上司的“功劳薄”上(当然也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以此来进行政治投资,下“政治赌注”,骗取上司的信任和重用。

在上司和其他领导成员“摊牌”时,冒着风险,坚决站在上司一边,协助他战胜对手。

此举尽管下的“赌注”较大,但只要判断准确,方法得当,还是可能“取胜”的。

只要上司最终战胜对手,和他“共患难”的下属,自然身价百倍,平步青云。

打小报告,出卖朋友和同志,以此换得上司的信任。

以歪曲事实,编造谎言等手法,向上司打小报告,揭露某甲与上司“离心离德”,企图“威胁”上司的“官位”,以此来作为投靠上司的“见面礼”,乞求上司让自己进入他的“心腹圈”。

为上司“办实事”,使上司深受感动,从此“记住”自己。

在多数情况下,上司本人大权在握,无求于下属什么。

然而,他的亲属好友,难免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有人出面帮助解决(上司“不便于”亲自出面)。

这就为投靠上司者,提供了“一试身手”的机会。

他可根据上司的不同“需要”,热情地为他“办实事”,诸如:给上司的家属找个好工作,提拔上司的儿女……通过办这些令人终身难忘的“实事”,上司自然深受感动,日后肯定“亏待”不了自己。

千方百计和上司“结亲”。

例如,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上司的儿子,将自己的外甥介绍给上司的侄女,等等。

实在不行,还可临时招认一个美女为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上司的某个亲戚。

通过这种“结亲”手段,缩短和上司的“距离”,再和上司说话,自然就要“随便”多了。

2、拉拢同级,结交“盟友”拉拢同级的目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彼此之间可以“遥相呼应”,“相互关照”。

3、收买下属,培植“亲信”四、识破领导玩弄的釜底抽薪权术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而柴草则是产生火的原料。

止沸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扬汤止沸(必须接触沸烫的水);二是抽薪止沸(只需拿走对人没有伤害的柴草)。

所以,古人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这名成语的原意,是比喻做事应当从根本上解决。

引申到用人权术上来,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行为中,遇到实力强大、锋芒毕露的对手,不是从正面和他交手,而是采取各种“抽薪”的手段,削弱他的气势来制服他。

这种权术,就叫釜底抽薪术。

常见的“抽薪”手段有:故意“冷淡”锋芒毕露的下属。

不向下属提供“显露”才华的机会。

制造不均等的“知识更新”和“才能增长”的机会,有意扶持某下属的竞争对手,使他渐渐落后于对手。

使某下属的才华和税气“磨灭”在束缚他手脚的恶劣氛围之中。

切断某下属的知识源、信息源、才能源,使他陷入“断炊”困境。

以动听的借口,阻止陷于困境的某下属摆脱恶劣的氛围。

五、识破领导玩弄的反客为主权术反客为主,原意是主人不会待客,反受客人招待。

用在用人领域里,是指上级不会指挥下级,反受下级指挥。

再作进一步引申,就成为具有个人私心的下级常用的一种篡权计谋,它是指:在用人过程中,下属采取各种手段,骗取上司信任,渐渐夺取上司的权利,最终完全取代上司,显然,这是一种十分阴险狡诈的用人权术。

第一,他要想方设法骗取领导的信任。

第二,为“往上爬”占据重要位置。

第三,打着领导的旗号,指挥他的下属。

第四,“架空”领导者,逼其“就范”。

或者让他体面地下台。

六、识破领导玩弄抓替罪羊的权术抓替罪羊,是指领导者在遇到重大挫折以后,为了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而玩弄手腕,转嫁灾祸,有意牺牲某个下属的用人权术。

领导者不必费尽心计,被动防卫。

而是从一开始就以所谓正确的面貌出现,抓“替罪羊”,将他置于死地。

乘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替罪羊”身上之际,真正的“罪魁”——领导者,反而从人们的视线下溜走了。

常见的抓替罪羊的手段有:领导者首先利用某个下属“制服”那些反对自己的人,当这个下属“出色”完成任务,同时激起了人们的普遍愤慨时,领导者又突然把他“抛”出去,严厉“惩处”他,以平民愤。

某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搞不上去,群众意见很大。

为了转移群众的视线,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将主管该项工作的某甲当作替罪羊,“撤职查办”出去,以显示自己的正确。

领导集团遇到严重危机,广大群众对现领导层疑心重重,很不信任。

为了维持多数领导成员的权力,化被动为主动,经过一番权力之争,无情地将“失败者”抛出去,并且向广大群众“解释”说:现领导犯的种种错和过失都是这个“坏蛋”干的。

某项工作自以为干得不错,报给上级部门“请功”,谁知违背了上级领导的“意图”,犯了“原则性错误,日后“有柴”烧,经过一番策划,赶紧找一个下属当替罪羊,向上级有个“交待”,以解燃眉之急。

向下属布置任务时,再三强调:“此事关系重大,只许干好,不许干坏”,借此留下“伏笔”。

倘若下属出色完成任务,便将此“功”窃为己有,大肆宣扬,扩大自己的“影响”,万一下属惨遭失败,也无甚紧要,反正自己“有言在先”,只须将此“过”推给下属,让他替自己“背”着就是了。

此事明明是自己的“得”力下属办砸了,为了“保住”该下属,赶紧想个应急的办法,将造成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推给另一个“参与”此事的下属一人错误,集体来“承担”,让整个集体为个人当替罪羊。

上级部门一旦怪罪下来,只须“集体出面”,作一次“深刻检查”,表示今后一定“吸取教训”就行了,谁也不掉乌纱帽。

现领导为了抓好工作,将责任到原领导身上,让自己调走的原领导当替罪羊。

这种权术,在一些地区,往被那些政绩平平的领导者所采用。

最有趣,也是最“精彩”的是,当某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时,领导为了逃脱上级部门的追查,竟然在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抓起了替罪羊。

这种毫不留情的“抓羊”游戏,令人瞠目结舌。

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势单力薄的“失败者”,成为可怜的替罪羊。

识别和提防的“要诀”:凡是遇到虚伪、狡猾的领导者,就应该注意观察,他平时是否“喜欢”将一切成绩归于自己,同时又将一切过失推给别人。

与有“抓羊”前科的领导者打交道,应多加小心,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做到事事留有“实据”,以便日后“查找”。

健全法制,不给抓羊者留下“可乘之机”。

无情提露抓羊者的卑劣行径,使他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敢胡作非为。

依靠上级组织的帮助和支持。

七、识破领导玩弄上屋抽梯的权术:上屋抽梯,又称“上楼抽梯”。

据《三国演义》记载:后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琦,为后母所不容,常请诸葛亮教“自安”的办法,亮不应允。

一天,两人同上高楼,刘琦暗中叫人把梯子抽去,对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

”诸葛亮见无法脱身,只得以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丽姬谋害太子申、重耳在外而安指点刘琦。

刘琦恍然大悟,便去请求父亲把他派往江夏,避开后母,免遭祸害。

军事学上说的上屋抽梯,原意是把自己的军队置于有进无退的“死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与敌人决一死战。

如《孙子.九地篇》中就说:“帅兴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后人借用其它地方,多指诱敌陷入自己设置的“口袋”、“陷阱”里,置敌于死地。

作者把它用到权术上来,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行为中,利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将下属诱入自己设置的“陷阱”里,以达到牢牢“控制”下属的目的。

这种权术与“利而诱之”权术相比,“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为了牢牢控制下属。

但在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上,却迥然不同:“利而诱之”主要是用“甜头”引诱下属,使下属对自己感激涕零,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劳”;而“上屋抽梯”,却是先“甜”(满足对方欲望),后苦(掉入“陷阱”),迫使下属“不得不”为自己“卖命”,显而易见,“上屋抽梯”比“利而诱之”,在手法上显得更“高明”,在计谋上显得更“阴险”,而在效果上,也显得更“歹毒”。

常见的“抽梯”手段有:其一、下属自己“上楼”,上司随即“抽梯”。

被上司用此手段“捕获”的下属,大都属于廉价“猎物”。

他们自身素质一般都有毛病,有的甚至有严重的品德缺陷。

他们为了满足私欲,不惜以身试法,结果铸成大错,被居心叵测的领导者乘机抓住把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从此,他们失去了人格尊严,失去了人身自由,只得死心踏地替主子卖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