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哲学观点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残酷的现实在可可西里的无人区一幕一幕的上演着,凶残的枪声,悲惨的叫声,无情的风声弥漫在那片充满悲剧的沙漠上,暴利驱使着人们的贪婪,羚羊被残杀,濒临灭绝,人们的理性,信仰被利益所掩盖,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人与自然到底应该怎样相处······
关键词:客观规律和谐发展联系矛盾实践与认识
正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所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自然界的运动也存在它的规律人们的实践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客观规律性的观点。
人也不能肆意的改变自然的规律,只能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认识和发现自然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
因此承认自
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从自然中来,依存于自然,要和自然和谐发展;人有能力改造自然,要使自然符合人类的需求,也要保护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人对于自然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要保护现存自然原始环境,以便认识、利用自然资源;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最终要回归于自然;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系统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利用和发展自然,尽可能的利用自然为我们谋福利,若是我们不适度的利用,而是肆意的破坏,那我们就会和自然一起灭亡。
因此,人与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对立统一体。
存在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关系,而且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矛盾才不会被激化。
否则,矛盾的双方在斗争中会两败俱伤。
首先,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具体体现在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前提就是能够生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所以必须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发展环境。
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往往过分注重斗争性的一面,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总是以“人定胜天”的思想盲目的自以为是。
当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和谐时,自然会让人类付出更大的代价。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发展,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水资源危机、森林惨遭毁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臭氧层变薄、全球气候变暖等世界性环境问题,最终
导致人类自身受到威胁。
因此,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不断发展的共赢目的。
联系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任何两种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普遍的联系,所以自然界和人类是有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的,人的实践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然。
不当的行为必然破坏自然,最终不利于人类的本身,适当的利用是有利于我们自身的。
只有不断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和污染,从而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们既要合理的利用自然给我们谋福利,又要尽力的去保护自然。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全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赢。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动力,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只有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中检验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观点,才能从中发现认识的真理性或者谬误。
从而让我们得出处理人与自然的正确的,科学的方法。
从近世纪以来,在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不断的实践中,不难得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结论: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
1.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矛盾关系,合理利用自然为我
们谋福利;
3.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全局,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
4.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不断从实践中证明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是历史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