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李商隐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无端.()弦.()柱惘.()然马嵬.()未卜.()
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
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填空。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
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⑵《锦瑟》第一联采用了的手法。
以锦瑟的五十根弦,诗
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
其中“”三字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
人的内容。
诗人借用了两个古老典故来传达这份感情。
“”,说的是迷惘之情;“”,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4.你是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
答:
5.《马嵬(其二)》一诗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
答:
6.如何《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琴弦.(xuán)惘.(wǎng)然
B.马嵬.(wěi)萝卜.(bǔ)疏浚.(jùn)
C.宵柝.(tuò)绮.丽(qǐ)四纪.(jì)
D.晓筹.(chóu)隔阂.(hái)驻.(zhù)马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沧海苍劲沧海桑田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
..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B.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C.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不要愁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
10.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
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
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
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摩纳哥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宴举办之前,国际田联主席迪
亚克面对本报记者,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
....送给刘翔。
B.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阅
听率的“秘密武器”,但直播谈话节目在海外已经遇到了“红灯”,
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
C.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
....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D.药价复杂的虚胖综合征为何如此难治?政府的“降价令”为何没
能将其“打”回原形?本应掷地有声的“降价令”为何却成了“打.
水漂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雅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我国古代关于神农氏的传说并非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D.小王回到宿舍,发现李萍与她的同学在谈心。
13.名句默写:
⑴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⑶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⑷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4.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
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
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15.“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
李商隐诗两首
自主预习作业
1.瑟(sè)端(duān)弦(xián)惘(wǎng)嵬(wéi)卜(bǔ)柝(tuò)筹(chóu)驻(zhù)
2.⑴托⑵沧⑶惘⑷宵⑸纪
3.⑴义山玉溪生小李杜《李义山诗集》。
⑵起兴象征思
华年追忆庄生晓
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读。
我们可以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5.这首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对比手法。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得之,
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7.C(A“琴弦”的“弦”应读“xián”。
B“马嵬”的“嵬”应读“wéi”,“萝卜”的“卜”应读“bo”。
D“隔阂”的“阂”应读“hé”。
)
8.D(A“精络”的“精”应为“经”。
B“沧茫大地”的“沧”应为“苍”。
C“一言即出”的“即”应为“既”。
)
9.B(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C莫愁:古时洛阳女子。
D可:难道、哪能。
)
10.A(此句意为:无法预测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
11.B(“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A“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贬词褒用。
C“浮光掠影”本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后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D“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
12.C(A主客倒置。
B“针对”后缺宾语的中心语,应该在“攀升”后加“的情况”。
D有歧义。
)
13.⑴望帝春心托杜鹃⑵沧海月明珠有泪⑶海外徒闻更九州
⑷当年七夕笑牵牛⑸只是当时已惘然。
14.B(两诗立意并不相同。
)
15.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