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序作业指导书1.0目的建立详细的作业规范,籍以稳定品质,提升生产效率,并作为设备保养、员工操作的依据,此文件同时也是本岗位新员工培訓之教材。
2.0适用范围本作业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电镀班图形电镀工序。
3.0职责3.1制造部职责3.1.1员工按工艺提供的参数制造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作相关的记录,领班对此进行监督和审核。
3.1.2领班負责对员工进行生产操作的培訓及考核。
3.2 品质部职责品质部负责对制造部的品质、保养、操作、参数和环境稽核与监控,保证产品符合客戶要求。
3.3 工艺部职责评估和提供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要求,及其实现之方法。
3.4维修部生产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维修。
4.0 作业内容4.1工艺流程4.1.1加厚铜(板电)作业流程示意图上料→酸洗→电镀铜→溢流水洗→溢流水洗→下料→洗板烘干→自检→转下工序4.1.2图形电铜电锡基本流程示意图上料→除油→溢流水洗→溢流水洗→微蚀→溢流水洗→溢流水洗→酸洗→电镀铜→溢流水洗→溢流水洗→酸洗→电锡→溢流水洗→溢流水洗→下料→转退膜蚀刻4.2 电镀基本流程说明4.2.1上料:戴手套作业,小心擦花板面,夹具夹紧板边防止掉板,同时夹板靠夹棍底部。
4.2.2除油:清除板面油污、灰尘、指纹印、氧化等。
4.2.3微蚀:清除板面氧化,粗化板面,增强板面与镀层的结合力。
微蚀后的板面色泽一致呈粉红色。
4.2.4酸洗:除去铜表面轻微氧化膜,同时也防止上工序的残液进入镀铜液中,对镀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还活化铜面,便于电镀时铜的沉积。
4.2.5镀铜:实现孔壁及线路之厚度要求,保证其优良之导电性能。
4.2.6镀锡:作为碱性蚀刻之抗蚀层,形成良好之线路图形。
4.2.7烘烤:湿膜板用105℃烘15分钟以固化油墨,防止电镀时油墨脱落、渗镀、铜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3 电镀线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4.4 行车操作程序4.4.1行车操作程序参照文件:电镀操作规程(编号:MTL-PI-033)的4.1-4.4内容进行操作。
4.5 生产前准备4.5.1开启所有过滤泵和加热器。
4.5.2补充所有槽中的水位,通知化验室分析药水浓度。
4.5.3检查所有槽的温度。
4.5.4检查所有过滤泵性能,并定时更换过滤棉芯。
4.5.5检查水槽的流量及各槽的打气是否正常。
4.5.6检查自动添加控制器。
4.5.7检查飞巴运行是否正常。
4.5.8检查摆动是否正常。
4.5.9检查各整流器输入、输出状态是否正常。
4.5.10检查阴极座V槽接电位置是否正常。
4.5.11检查夹具是否有异常。
4.6工艺操作注意事项。
4.6.1夹板方式1)上板需戴手套上板,手指不可伸入有效图形内。
2)图电板件上板统一采用GTL面朝上板人方向,沉铜加厚板除外。
3)板与板之间必须紧密排列,在一般生产情况下是夹短边的,在不满一飞巴时可以考虑夹长边。
4)盲孔、盘中孔、压接孔板加厚镀时以及所有图电板件,上板后每个飞巴需在最外面夹棍的外螺栓上夹边条,边条长度控制在100-250mm,边条宽度控制在20-40mm。
如无边条用时,可将使用过的边条退锡后再行使用,但需确保退锡干净,未退锡的边条条绝对不允许直接循环使用。
4.6.2浸泡稀除油操作1)浸泡除油液操作:在图电上料夹板前,需要进行浸泡除油液操作的板件为:最小孔径0.3mm以上、厚径比5以上和最小孔径0.25mm以下、厚径比4以上的板件。
2)浸泡除油液操作流程:双手持板缓慢将板件水平放入配制好的除油液,浸泡2-5S后,缓慢将板件水平取出,停滴2-5S后将板件水平放入清洗水槽中漂洗2-5S后,板件水平取出,停滴2-5S后直接夹板。
3)浸泡除油液槽配制;上板浸泡除油槽内加40L清水,取电镀线除油缸槽液4L加入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4)清洗水槽配制;在胶盆内直接注入清水即可。
5)稀除油液与清洗水槽的使用周期:稀除油液与清水每班配制一次,当班使用后直接更换。
4.6.3打气控制对于板厚小于0.4mm的板件电镀时,需使用薄板挂具上板,并需将打气关小到1/2,但做厚板前又要恢复。
4.6.4电流计算详细电流计算方式见编号为:MTL-PI-034《电镀电流设定作业指导书》1)加厚铜电流计算:单面电流 =[ 板长(in)*板宽(in) *0.0645*挂板数+边条面积]*电流密度(A/ dm2)2)图形电镀电流计算:单面电流 =[单面电镀面积(dm2)*挂板数+边条面积]*电流密度(A/dm2)电镀锡电流计算:单面电流 =[单面电镀面积(dm2)*挂板数+边条面积]*电流密度(A/dm2)备注 1、图电板件和平板加厚镀板件必须夹边条。
2、边条长度需控制在200-250mm,边条宽度控制在20-40mm。
3、当生产板件单面电镀面积小于40dm2时必须算边条电流。
单面面积超过40dm2时可忽略不计。
边条面积计算方法:边条面积 = 边条长度(in)* 边条宽度(in) *0.0645*边条数量4.7工艺操作4.7.1挂具浸泡:1)挂具的浸泡:下料退镀后的挂具需进行浸泡清洗后才可上板使用。
2)挂具浸泡的操作流程:上料处有酸洗和水洗两个挂具存放槽,供清洗浸泡挂具使用,退镀完的挂具取下后直接铜靶接触的一端朝下在酸槽内浸泡5-15分钟后,取出放入清水槽内浸泡清洗,上挂使用时直接取在清水槽内清洗干净的挂具使用。
3)挂具浸泡槽药水配制:挂具浸泡槽内加100L清水(槽体的2/3),加入3L的硫酸,即可使用。
4)清洗槽配制:直接在槽内加入自来水即可。
5)挂具清洗浸泡槽和水洗槽使用周期:挂具清洗浸泡槽和水洗槽每天进行更换。
4.7.2上板1)上板前先看流程卡,确定是否要浸泡除油,若需要,则浸泡除油后再上板。
2)上板时严格按上板4.6.1进行作业。
3)夹板后需对夹棍使用扳手进行加紧处理,确保夹紧。
4.7.3电流输入上板后记录上板档案号,根据流程卡和《电流设定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置电流,如流程卡有注明,按流程卡设定;无注明时按《电流设定作业指导书》进行参数设定。
4.7.4下板1)下板时需戴手套下板,下板时需一块一块下,不可多块一起下,插板时切忌两块板插在一个格子里,需避免擦花。
2)图电的板下板插架后放置在待蚀刻板件摆放区,平板的板放在磨板机,待清洗烘干。
板电的后的挂具视镀铜情况,可以反复,当铜层已明显盖住包胶时,需退镀处理。
可以根据挂具数量,为节约时间,可集中几缸的一起退镀。
4.7.5生产检查(1)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三天检测一次电镀铜缸、锡缸的电流输出情况,并如实填写图形电镀线电流检测记录表.当用电镀钳表测检实际输出电流值与设定电流值不相符,误差值超过5%时,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填写<维修单>至维护部专业人员作调校;(2)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每班检查一次循环、过滤、振荡、打气、加热棒、自动添加开启情况及飞巴与阴极座接触情况,并填好《图电线点检记录表》。
5.0日常保养5.1每班对电镀线进行清洁。
5.2对每一飞巴进行檫洗飞巴杆和飞巴铜头。
6.0定期维护保养6.1每周需对各水洗缸更换一次,并清洗干净水缸缸壁、缸底。
6.2每周需补加铜球、锡球,补加前对铜、锡球进行清洗处理,补加后对铜缸、锡缸进行电解处理。
6.3每月需更换各过滤泵滤芯。
6.4每三个月需对铜缸铜球进行清洗,锡缸锡球进行清洗,同时对铜缸和锡缸进行一次碳芯过滤。
6.5每一年需对铜缸进行碳处理。
6.6当微蚀缸Cu2+≥4g/L时需对微蚀缸换缸。
6.7生产根据生产面积提前安排换缸时间。
7.0维护保养7.1电气维护7.1.1在进行维修前应确信电源是关闭状态,行车处于停止状态。
7.1.2注意观看感应片及传感器,如不细心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故障。
7.1.3不要在槽上、机架轨道、抽风口及槽盖上行走,这样很危险,应使用维修平台进行工作。
7.1.4电箱、整流机应尽量放置在荫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不得将腐蚀性气体直接吹向电箱,厂房内湿度过大时要加强排气。
环境因素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7.1.5加热器、泵等所有器材必须可靠接地,发现对地短路的应及时处理,严禁断开地线继续使用。
7.1.6发现空气开关、热继电器、变频器跳闸,切记不可盲目反复合闸,应仔细检查排除故障后合闸,以免造成设备损坏。
7.1.7过滤泵及循环泵都采用磁偶泵,使用中绝对禁止无水开泵,以免损坏泵体。
7.1.8过滤泵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不正常的声响或开关跳闸,应及时修理,看是散风扇碰到罩子,还是吸入杂物,或者是轴承损坏。
7.1.9震动器、感应器尾部导线被用扎带扎成小圈,这能缓冲外力的作用,如发现小圈松开应及时重新扎好。
7.1.10车上用扎带扎好的电线如发现扎带松动,应及时重新扎好,以免机械结构摩擦损伤电线。
7.1.11未经允许,不可擅自修改行车的控制速度。
7.1.12行车出现电池报警,应及时更换,更换电池必须在5分钟之内完成,否则机内程序记忆将消失。
7.2 机械维护7.2.1行车1)纵走轮应保证运行正常,如发现轮周的红色胶有脱胶时应及时更换;2)行车部件上的所有马达、轴承大约在3~6个月后应加注润滑油以保证正常运行。
7.2.2路轨保证路轨表面干净以保证行车运行畅通无阻。
7.2.3摇摆部分1)设备运行6-10个月后应检查摇摆马达牙箱内的油位是否需要更换;2)摇摆运行时严禁在上面放置任何物品。
7.2.4整流器部分1)铜杯士表面应保持清洁以保证导电能力,防止整流器负载过大。
2)定期紧固整流器输出线耳螺丝,防止松动。
7.2.5缸槽部分1)不要将杂物抛进缸槽以免堵塞过滤泵或循环管路;2)定期检查打气管的防虹吸孔是否堵塞,以免停打气机时引起缸内液体倒流;7.2.6飞巴飞巴铜头应保持干净无污垢以提高电镀导电性能。
防止整流器负载过大。
7.3药水维护7.3.1镀铜液的维护1)碳处理在电镀过程中,添加剂的分解产物、干膜或抗电镀油墨溶出物及板材溶出物的积累,会造成镀液的有机污染,少量的有机污染用活性炭吸附过滤除去。
随着时间的持续,需用双氧水-活性碳处理以取得比较彻底的处理效果,处理每年一次。
其处理步骤如下:a、将镀液转入已清洗好的备用槽中。
b、连续搅拌边加入3~5ml/L双氧水,充分搅拌1~2小时;c、升温至65℃,继续搅拌2小时;d、加优质活性炭粉3~5g/L,搅拌2小时后进行停止搅拌,并进行沉淀降温12H,溶液温度逐渐降至室温后可取小样做赫尔槽实验,确认2A全板镀层无光泽后进行过滤。
e、将无炭粉的澄清镀液转入工作槽内,挂入清洗好的阳极袋(内充磷铜球)。
通0.5~2A/dm2电流4~6小时后,按新槽加入HV-101M开缸剂,并搅拌均匀,试镀。
2)挂具使用要得当,绝缘破损的挂具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带来镀液的交叉污染和消耗有效电流。
7.3.2镀锡液的维护1)Cu2+污染:当Cu2+浓度达20mg/L时,镀层会产生半湿润现象。
Cu2+污染可以用小电流电解法去除,用瓦楞形阴极,以0.1~0.5ASD电流密度长时间电解,直至整块阴极板上镀层均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