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A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B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C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B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 A )g计算.A. 20~35B. 5~15C. 35~50D. 35~40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B. 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C. 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D. 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 A )min.A. 30B. 20C. 10D. 60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 A )。
A 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B 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C 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D 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 A )系统所组成.A.污泥回流B.污水回流C.污水处理D.污泥处理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 C )作指标。
A.TOCB.CODC.BODD.TOD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 A )和甲烷气.A.二氧化碳B.硫化氢C.氢气D.氧气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 B )A.SVI是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的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B.SVI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性、沉降性能,此值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C.SVI较低,说明活性污泥的活性较低D.SVI较高,说明二沉池的污泥沉降性能较好10.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0%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 A ),污泥的结构松散、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这就是“污泥膨胀”。
A.增高B.降低C.小于100D.为零11.下列不属于生污泥的是( B )A.初次沉淀污泥B.混凝沉淀污泥C.剩余活性污泥D.腐殖污泥12.剩余污泥是指从( A )排出的污泥A.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沉池中B.初次沉淀池C.生物膜法的二次沉淀池中D.厌氧消化池13.污泥含水率从99.5%降至96%时,污泥浓缩后的体积是原来的( B )A.2/7B.1/8C.7/8D.1/414.污泥中所含水分可分4类:颗粒间的空隙水(约占70%);毛细水(约占20%);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有:浓缩法、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干燥与焚烧法等。
其中( A )是减容的主要方法。
A.浓缩法B.机械脱水法C.干燥法D.焚烧法15.污泥浓缩方法中的重力浓缩,气浮浓缩主要是降代污泥颗粒间的( A )A.空隙水B.毛细水C.空隙水和毛细水D.吸附水16.温度因素是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厌氧消化反应的设计温度有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其中,中温消化的设计温度为( A )℃.A.(35±1)B. (53±1)C. (20±5)D. (25±5)17.在厌氧消化池中,下列有关影响因素C/N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碳源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作为反应过程的能源,其二是合成新细胞B.C/N比达到30:1比较合适C.C/N太高,细胞的氮量不足,消化液的缓冲能力高,pH值容易降低D.C/N太低,氮量过多, pH值可能下降,铵盐容易积累,会抑制消化进程18.消化池的投配率是指每天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是消化时间的倒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消化的投配率以5%~8%为宜.投配率过高,( A )A.消化池内脂肪酸可能积累, pH值下降,产气率降低B.消化池内脂肪酸可能积累, pH值上升,产气率降低C.污泥消化较完全, pH值上升,产气率升高D.污泥消化较完全, pH值下降,产气率升高19.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中温一级消化,需消化污泥5000 m3/d,干污泥150t/d,挥发性固体含量60%,消化池的最小容积宜为( C )m3.A.150000B.100000C.60000D.22 500020.以下关于浓缩池设计,描述错误的是( C )A.固体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浓缩池截面的干固体量B.水力负荷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浓缩池表面积的上清液溢流量C.浓缩池面积取固体负荷与水力负荷计算较低值D.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降到97%~98%21.污泥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降低污泥的比阻,提高机械脱水设备的生产能力.常用方法有( A )、预处理法、冷冻法和淘洗法。
A.化学调节法B.物理处理法C.生物处理法D.重力浓缩法22.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干污泥10t/d,含水率97.5%,二沉池剩余干污泥7 t/d,含水率99.3%,其混合后污泥总体积和含水率分别为( C )A. 1700 m3/d和98.0%B. 1600 m3/d和98.2%C. 1400 m3/d和98.8%D. 1500 m3/d和99.0%23.对剩余污泥不便处理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BOD污泥负荷一般不宜高于( A )kgBOD/(kgMLSS·d).A.0.1B.0.2C.0.3D.0.424.污泥比阻是衡量污泥脱水难易程度的指标,以下( C )比阻值最大.A.初沉污泥B.消化污泥C.活性污泥D.腐殖污泥25.消化池的搅拌方式,不能采用( C ).A.水泵搅拌B.机械搅拌C.空气搅拌D.沼气搅拌26.( B )应设置可排出深度不同的污泥水的设施.A.间歇式污泥浓缩池B.间歇式污泥浓缩池和湿污泥池C.间歇式湿污泥池D.间歇式污泥沉淀池27.下列属于间歇运行的污泥脱水机械是( A )A.自动板框压滤机B.带式压滤机C.真空转鼓过滤机D.离心式脱水机28.消化池污泥搅拌方式中,需配备空气压缩机的是( A )A. 沼气搅拌B. 机械桨叶搅拌C. 池内泵循环搅拌D. 池外泵循环搅拌29.初沉池污泥280 m3/d,二沉池污泥172.51 m3/d,含水率96%,堆密度1.01,挥发性有机物64%,挥发性有机物负荷 1.3kg/ m3·d,两级硝化,一级与二级硝化池容积比为2:1.体积各为( C )A.8000 m3、4000 m3B.6400 m3、3200 m3C.6000 m3、3000 m3D.4000 m3、2000 m330.污泥堆肥应降温至( B )℃A.30B.40C.50D.6031.混凝、气浮方法属于( A )A.物理化学法B.物理处理法C.化学处理法D.生物处理法32.对于无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D )A.自然沉淀法B.混凝沉淀法C.氧化还原法D.好氧生物法33.对于乳化油和蛋白质等密度较小的细微悬浮物的分离应采用( B )A.常速离心机B.高速离心机C.压力式水力旋流器D.重力式旋流分离器34.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的泥称为( C )。
A.剩余活性污泥B.消化污泥C.腐殖污泥D.化学污泥35.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孔眼直径可采用( C )mm,孔眼流速为1.5-2.5m/s,安装高度为1.5-2.5m。
当采用莲蓬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0-1.5m2。
A 2-6B 3-6C 4-8D 5-1036.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生物膜法SS去除率为( D )。
A 65%-85%B 55%-65%C 65%-70%D 60%-90%37.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BOD5去除率为( B )。
A 70%-90%B 65%-95%C 70%-95%D 60%-90%38.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曝气量为( A )m3空气。
A 0.1-0.2B 0.2-0.3C 0.3-0.4D 2.0-3.039.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沉淀时间宜采用( B )h。
A 0.5-1.0B 1.0-2.0C 2.0-3.0D 3.0-4.040.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法后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 C )h 的污泥量计算。
A 2B 3C 4D 541.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D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
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B 不集中分布C 不均匀分布D 均匀分布42.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B )mm 厚度宜为1.3-1.8 m。
A 20-25B 25-40C 40-70D 70-10043.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平方米( A )具有的水槽有效容积一般宜为5-9L。
A 盘片全部面积B 盘片单面面积C 盘片淹没全部面积D 盘片淹没单面面积44.曝气池的布置, 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A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B 两种方式C 一种方式D 两种以上方式45.污水的加氯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污水( D )可为15-25mg L。
A 生物处理后B 过滤处理后C 格栅处理后D 沉淀处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