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康复医学事业服务。
2.掌握系统、坚实的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处理本领域内的常见病;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理疗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骨与关节、脊柱疾病和创伤的康复研究
2.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研究
3.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4.中医药在运动医学中的康复作用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1.学位课
自然辩证法(60学时,3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
英/日语(216学时,6学分)
肌肉骨骼的物理疗法临床科学与实践(68学时,4学分)
临床神经科学(68学时,4学分)
康复医学进展(51学时,3学分)
2.必修课
计算机应用(68学时,4学分)
医学统计学(51学时,3学分)
形式与政策(34学时,2学分)
保健与体育(34学时,2学分)
3.选修课
中医药文献检索(54学时,3学分)
医学分子生物学(54学时,3学分)
免疫学及其进展(45学时,2.5学分)
实验动物学(36学时,2学分)
生物化学及其进展(36学时,2学分)
生理学及其进展(45学时,2.5学分)
病理学及其进展(45学时,2.5学分)
中成药分析(54学时,3学分)
生物工程技术(36学时,2学分)
高级病理生理学(54学时,3学分)
中药药效毒理学(54学时,3学分)
古代汉语(36学时,2学分)
选修课不得少于2门,在导师指导下,从以上科目中选定,以满足研究方向及课题的需要。
五、培养方式
实行研究生处,系(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
1.德育教育
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和科学素质。
2.专业课程教育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采取课堂教学、自学、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范围,掌握本学科的技术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3.教学实践
在导师及指导组的指导下,进行32学时的教学实践,可撰写一定学时的教学教案,并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带实验,批改作业,组织讨论及一定课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开设专题讲座,结束时教研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
4.临床实践
根据工作和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6~9个月的临床实践,并在结束时由所在科室进行考核评定。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要求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对康复医学和物理疗法专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硕士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案例》及暂行实施办法和《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即使完成论文评阅、答辩和申请学位等工作。
七、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