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9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篇)
青春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资本,为了梦想,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今晚,《朗读者》即将迎来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歌手老狼、导演冯小刚、诗人余秀华等嘉宾将共同现身与大家一起致敬青春。
荷尔蒙青春老狼回忆“摇滚青春”自曝两首歌征服高晓松
每个人都曾有过青春,在那个情感泛滥的年纪,我们开始尝试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之外,自己寻找关于爱或梦想的人生意义。最终无论留下怎样的回忆,青春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始终是一个听见就觉得美好的词汇。校园民谣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青春印记。
节目中,足以代表一代人青春的民谣歌手老狼将现身与大家一同回忆那个“白衣飘飘”的青春。现场,老狼坦言,自己在还未凭借《同桌的你》成名前,曾是一位摇滚青年。那时候,同样正处于青春年华的高晓松组建了一支叫“青铜器”的摇滚乐队却苦于没有主唱,于是通过朋友找到老狼。而老狼仅凭《天天想你》和《我要的不多》两首歌就顺利征服高晓松,成为了乐队的主唱,之后又一同合作了《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从此一炮而红。
对于老狼来说,青春就是荷尔蒙,是不计后果的闪亮的日子。老狼笑言,当年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就是文艺青年,“那时候搞摇滚乐为了出风头要留长发,最长留到过腰这里,成功打造了一个流浪歌手的形象。”
晦涩青春余秀华感慨青春的自卑与倔强 有些青春美好又闪亮,然而也有些青春苦涩又迷茫。对于诗人余秀华来说,她的青春就是一段难以言说的“晦涩文章”。
从小,余秀华就因为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的脑瘫行动不便,说话也口齿不清,在普通的同学眼中,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为了证明自己不必别人差,余秀华在学生时代竭尽所能努力学习。在得知父母不希望她继续读高中后,倔强的余秀华还直接一个人跑到校长办公室,要求继续读书。
然而这些倔强也掩盖不了身体缺陷造成的自卑。直到现在,余秀华都害怕别人看自己吃饭,坦言道:“怕搞砸,一个人自卑的心理不是一时半会能解除的。”甚至面对爱情,余秀华也一边憧憬向往一边克制退缩。在评价自己的青春时,余秀华用了“晦涩”两个字,或许连她自己都解读不出自己青春中蕴含的复杂心绪。
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究竟他们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朗读今晚央视一套20:00、明晚央视三套19:30,《朗读者》第十二期本季收官之作,邀您一起朗读青春!
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但读书依然是主要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许多历史伟人都喜欢读书,甚至“三日不读书都觉面目可憎”,比如曾国藩、、蒋介石、巴菲特等。作为普通人,我们更有理由通过读书提升自己。
读书会提升我们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曾国藩曾说过,一个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气质再后天经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方法就是读书。爱读书的人更有涵养,心态平衡,对待事物不激进不消极;会明白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不会狂妄自大。 读书会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美好的愿望,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行万里路的,但是读万卷书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想阅读,现在就可以开始。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读书却可以让我们经历千钟人生。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
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从你我开始,全民阅读,走起。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真实再现了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人从少年直到中年的学习、工作和情感,人物性格鲜明,故事跌宕起伏,看这种励志片确实会让你的思想得到冲击,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对朋友的理解,对爱情的诠释。或许是因为最近我被张小娴的一些文字所感染,或许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所以关于所谓的人生,我没有多远大的计划,而对朋友,我也注定没办法像剧中那样,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但对于其中几个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和思考。
李白玲—狂风暴雨式的爱情
李白玲,剧中女主角,在没看这部戏之前,对女主角充满了幻想和期待,但在看的时候,渐渐地感到失望,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李白玲对方言的爱是热烈、执着而几乎疯狂的,之前总觉得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爱情也许只在男对女,但在李白玲身上,同样让人感受到这种爱情的强烈冲击力。方言,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也许爱上这样的男人注定是女人的悲剧,他没有拒绝但也不作出回应,在这场爱情的拉锯战里,他好像是赢家。在他看来,爱情仿佛是一片浮云,没有友情来得重要,在他看来,李白玲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爱情让他无法呼吸,于是,他逃避,但无论怎么逃,他都逃不出自己的心。当李白玲一次次地被方言所伤,然后由爱生恨,又一次次地被生活所打击的时候,这场关于爱情的狂风暴雨逐渐平息,她开始渴望能够拥有一片宁静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李白玲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并且到了晚期,在世的时间所剩无几。当李白玲和方言再次相见的时候,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是因为曾经太过年轻,不懂得珍惜,还是无情的岁月改变了自己,再次相拥才发现其实对方都未曾离去。
有的爱情是狂风暴雨式的,有的爱情是细水流长式的。但其实,爱情是什么东西?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在你的世界里有我的存在,在我的世界里有你的存在,不要说什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情,就是把两个独立的个体融合在一起,彼此依存和需要,彼此给彼此温暖,然后一起去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
乔乔—聪明反被聪明误
乔乔,几个兄弟的梦中情人,她可爱,纯真,美丽,用剧中汪若海的话来说“她的存在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一个挑战”。乔乔,据剧中描述她的智商连一个十八岁的中学生都比不上,但在我看来,她在爱情当中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她懂得如何抓住男人的心,她懂得男人对于来得太易的东西不会珍惜,所以她经常玩“欲擒故纵”的游戏,许逊、汪若海、方言都曾拜在她的石榴裙之下。但是,这样的爱情多半不会长久,先是汪若海的离开,然后是方言的婉拒,最后乔乔也没跟最爱她的许逊在一起。乔乔,在爱情当中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只是最后她也输掉了自己的爱情,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的人说爱情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但其实,爱情是什么东西?爱情不是怜悯,不是同情,不是战争,不是耍心机,而是你情我愿,两情相悦,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一起体验人类这种非血缘但彼此惺惺相惜的美好情感。
百姗、金燕—爱情的大傻瓜 百姗,金燕都是剧中的小女人形象,她们都只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地恋爱,好好地过日子,她们都是普通的女子,她们的爱也许没有李白玲的疯狂,也许在爱情里没有像乔乔那么聪明,但她们的爱绝对真诚。只是,在爱情的国度里,从不存在公平,不是你付出真心,对方就一定会拿出真心对你,也不是你付出几分,对方就会拿出几分给你。然而,爱情有时会让人失去方向,会让人变得盲目,失去理智,以至于百姗错过了卓越这样的痴情男子,以至于金燕输给了高洋这个负心汉,成为爱情当中的大傻瓜。
有的人说爱情就是一骗局,陷进去了,只能说明你傻。但其实,爱情是什么东西?爱情不是一厢情愿,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双方共同付出,双方都要为这份爱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一起经营,一起努力,这样的爱情才能够牢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记得刘文菊老师总提醒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自我。其实,在情感的世界里,很多人常常失去自我,柏拉式的爱情,山楂树之恋不是每个人都谈得起,不是每个人在陷进爱情的漩涡还能很好地把持自我,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我想,或许我们应该有所超越,如果说爱必定会变成一种负担,那应该是甜蜜的负担,而不是累赘,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这份爱添砖加瓦,最终盖一座爱的城堡。
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读书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这样累过。春天了,你们一定想到田野里去散散步,放放风筝,因为你们真的很累很累!可是,今天,在这里,老师想告诉你们,你们一定不是最累的。
二十五年前的冬天。数学老师周末要回家,把房门钥匙交给一个女孩,让她帮着照看。女孩很欣慰。因为老师房间有炉子,有电褥子,有厚实的棉花缎被,有精致的荷叶台灯…… 送走老师,女孩回到房间,拿出数学书,开始做题。女孩高考预考时成绩突出,名列全校应届生第一、女孩知道,她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被村人歧视的命运,改变家庭一贫如洗的境况。女孩给自己制定了详实的学习计划,并顽强地坚持着。这天,其它科目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只剩下一个章节的数学题还没有做。
房间很安静,没有集体宿舍的喧闹,没有同学的搅扰,她做题专注极了。窗外的夜色渐渐加深,她没有看到;寒冬腊月的风声呼呼吹过,她没有听到;两只脚两条腿冰冷得失去了知觉,她也没有感觉到。
翻过一页,还剩三道题,女孩大喘一口气,揉揉酸疼的眼睛,继续做题。刚抄下题目,忽然停电了。眼前一片漆黑。女孩很着急。摸索着走到火炉前,发现火炉早已熄灭。女孩摸到一盒火柴,擦亮,四处寻找,都没找到一根蜡烛。还有三道题,怎么办推到明天吗明天还有明天的任务,这样推下去,任务累积起来,高考前怎么能够完成
女孩坐在桌前。窗外的风声似要熄灭她燃烧在心中的希望。她摩挲着白纸装订成的笔记本,心里萌生出做题的强烈愿望。那道题的思路仿佛要跳出女孩的眼睛,跳到她的笔记本上。女孩不由得擦亮一根火柴,左手举起来,右手拿起笔,快速地写答案。
一道题还没做完,女孩感到手指一阵烧疼。微弱的火焰跳跃了一下,旋即熄灭。她扔掉燃过的火柴残梗,再抽出一根,擦亮,把盒子里的火柴全倒在励志书籍桌面上。这样,一根未燃尽,另一根便接续上。虽然火焰不停地跳跃,由强到弱,由弱到强,反复变化,但那一点点光足以照亮女孩的眼睛,照亮女孩的纸墨。
此刻,女孩已经没有时间概念。只有火柴一根接一根地燃烧。空气中有红磷和硫燃烧的刺鼻味道。女孩不在乎,关键是要把题做完。冥冥之中,好像有神灵的庇佑,当最后一根火柴燃尽,女孩把最后一道题也做完了。左手的拇指烧起了泡吧女孩看不见,有阵阵灼烧的疼痛感。不管了,任务终于完成了。女孩躺倒在床上,觉得自己在梦想的跑道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要知道,用一盒小小的火柴,挑战猝然无防的停电困境,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女孩真的很勤奋。那一年,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精力。可是,由于长期吃不饱饭,她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直至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她浑浑噩噩地走上高考的考场,考出的成绩让所有的师生惋惜。
庆幸的是,女孩读了师范。毕业后去一所中学教语文。拿着教科书,看着讲台下一个个学生,女孩茫然了。她真的不知该如何去教。毕竟,她没有学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没有参加过中学的实践课堂。没办法,女孩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高考。读专科,读本科,一直读到会教书为止。
十年后,女孩早已变成女人。她成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可是,每次见到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她都会有一种愧疚感。因为专业知识的贫乏,因为教学技艺的僵化,她给多少孩子造成一辈子都难以弥补的.缺憾。
如果,她当初能直接考到大学的中文系学习,那么,她成长的期限是不是会更短,是不是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如果,她的第一文凭是大学本科,那么,她工作以后的路也就不会走得那么艰难。
又十年过去了。她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现在,她给还有三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做动员报告。她很累很累,但是,她却很快乐很快乐。
走过轻松愉快的高一,生龙活虎的高二,我们走进了高三,一个注定充满艰辛与奋斗,汗水与欢笑的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