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原创10篇【篇一】为完善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规范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皖教人[2011]4号文件《关于做好省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在工作实绩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本办法的考核对象是指全院所有授课的专兼职和外聘教师。
三、考核内容及指标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主要包括教书育人、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等。
教学质量考核包括学生评价M1、教研室同行评价M2、系(部)领导评价M3、教学管理部门评价(含教学督导评价)M4四个部分。
为使考核结果准确可靠,选取能反映教师工作业绩最基本的指标,按一定方法分别计算出各个部分相应的平均得分,对不同部分的考核结果赋以不同的权重后再计算出综合考核得分。
具体指标见附表。
四、考核频次教学质量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考核、教学管理部门考核。
五、考核组织学院成立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教务处、督导处、人事处、各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负责牵头工作,各系(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考核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
六、考核方法教务处负责学生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考核,系(部)负责本系(部)教师的同行评价和系(部)考核。
1、学生评价信息采集学生评价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网上评价的方式,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公正、准确的评价。
学期学生评价原则上安排在学期的考试周进行。
对于毕业班则安排在离校前一周进行。
学生评价按测评得分计算方法是:所得分之和除以所测人数计算每一位教师的平均得分。
2、同行评价信息采集同行评价信息由系(部)组织教师通过随机听课形式采集,并在网上对听课教师进行认真、公正、准确的评价。
同行评价按测评得分计算方法是:所得分之和除以所测人数计算每一位教师的平均得分。
3、系(部)考核信息采集系(部)采取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多种形式,由系(部)领导对每位任课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上课情况、参加教研活动、教学资料质量及上交情况等进行考核。
4、教学管理部门考核教学管理部门考核信息采集由教务处会同督导处采取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多种形式,对每位任课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上课情况、参加教研活动、教学资料质量及上交情况等进行考核。
七、考核计分办法教师学期教学质量综合评分Y= M1×40% +M2×25%+M3×15%+M4×20%式中,M1为学期学生评价得分,M2为学期同行评价得分,M3为学期系(部)领导评价得分,M4为学期教学管理部门考核得分。
八、教学质量考核等第确定1、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为30%,良好比例为50%,合格、不合格比例为20%,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教师学期教学质量考核为不合格:(1)出现二次以上教学事故者(三级或三级以上)。
(2)班级中有2/3及以上学生要求更换授课教师并经教务处与系(部)调查认定确属教师责任者。
3、“不合格”人数包含在按Y排序的后20%以内。
说明:(1)各系(部)参与教学质量考核排名且计算工作量的教师,必须为该学期参与正常上课的专(兼)职教师,不包括脱产下厂锻炼、脱产学习、休产假和长期病假等无教学任务的教师。
(2)各系优秀及良好人数,按照系(部)总考核人数的百分比以四舍五入计算。
各系每学期优秀、良好、合格人数由人事处汇同教务处于学期末审定。
九、考核资料保管及反馈为了保证考核的公正性、保密性,考核资料应妥善保管,考核过程中不得随便调阅。
考核结束后,考核资料由教务处存档。
最终考核结果由系(部)以适当形式反馈本人。
十、结果使用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学年度考核、岗位晋级等的参考依据,同时为教师职称评审提供可靠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据。
十一、附则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解释执行。
【篇二】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达到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五章。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五章第五十一条。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二、考核原则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
3.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
三、考核要求1.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学校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以教师所在学院(部)考核为主。
3.各学院(部)根据本办法另拟考核细则。
4.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
5.各学院(部)应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领导工作组。
四、考核对象承担普通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及其他编制的教学人员。
五、考核内容与指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素养、教学效果等方面。
具体考核指标见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
六、考核方式1.教师自我评价。
任课教师在学期末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
2.学生评价。
采取学校网评与学院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同行评价。
由各教研室(系)组织教师同行相互评价。
4.校院两级督导员和领导评价。
5.总体评价: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院两级督导员和领导评价等四部分评价内容组成。
分别按10%:50%:10%:30%的比例计算最终得分,并据此在学院(部)内排列名次。
6.最终考核结果:各学院(部)依据得分排名,参考综合因素,按“优秀”、“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评出教师的考核结果,其中优秀的比例不得超过20%(该学期受过学校教学违纪或教学事故处理者,不得评为“优秀”)。
考核结果于每学期结束前报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科),学校审定后以适当形式公布考核结果。
七、考核结果的处理1.学校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晋级、评聘、教师流动等的重要依据。
2.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被暂停授课任务,由本人或所在学院(部)安排进修培养事宜。
进修培养结束,经学校评估“合格”后,方可重新承担授课任务,评估仍“不合格”者,调离教师岗位或解聘。
3.学校将安排督导组对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和认定性督导。
八、其他1.各学院(部)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对评估指标内容作适当调整和充实,在本文下发一个月内。
报学校审定后实施。
2.各学院(部)根据本办法另拟考核细则,在本文下发一个月内报学校审定后实施。
3.对教学质量差、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可由教务处会同有关学院(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定。
九、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原《xx交通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院教发〔2000〕318号)同时废止。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三】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推进我校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我院内、外聘专任教师。
二、考核原则(一) 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
要努力做到考核方案科学、考核方法合理、考核过程公正、考核结果公开。
(二)以评促改的原则。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认定,但更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考核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三、考核办法(一)专任教师(含内外聘,下同)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采取百分制,由学生满意度评价和系(部)评价两部分组成,其权重分别为60%、40%。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学生年度满意度×0.6+系(部)评价得分×0.4(二)承担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艺术类专业的除外)由其所教班级学生CET-4累计通过率、学生满意度和系(部)评价三部分组成,其权重分别为40%、20%和40%,计算办法如下:大外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换算得分×0.4+学生年度满意度×0.2+系(部)评价得分×0.4其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换算得分=85+(任教班级实际通过率-学校目标通过率)说明:对承担一年级课务的教师而言,累计通过率是指其上年度所任教班级第四学期CET-4累计通过率;对承担二年级课务的教师而言,累计通过率是指其本年度所任教班级第二学期CET-4累计通过率。
四、评价内容及组织形式(一)学生满意度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每学期一次,采用网上测评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参见附表)所列指标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进行测评。
满意度评价结果统计如下:①单个学生的满意度=(满意项数+基本满意项数×0.5)÷总项数×100;②单个班级的满意度=该班参加测评的全部学生的满意度(去除5%最低分和5%最高分)的平均值;③学期满意度=教师所教的各个班级的满意度的平均值;④年度满意度=年度内两个学期满意度的平均值。
(二)系(部)评价系(部)评价中包含教研室同行评价和系(部)考核小组评价,其权重分别为40%和60%。
教研室同行评价:由所在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测评,每年一次,主要从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参与教研室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系(部)考核小组评价:由各系(部)成立不少于5人的考核小组,组员由系(部)正、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系(部)教学督导等组成。
对系(部)所有教师进行测评,每年一次,主要从敬业精神、教学态度、教学纪律、工作量完成情况、关心系(部)发展情况、参与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情况进行评价。
系(部)评价得分=教研室同行评价得分×0.4+系(部)考核小组评价得分×0.6系(部)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系根据实际制定。
五、等级认定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各个等级的认定标准如下:优秀: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90分,且在本系(部)排序位于前40%(大外教师单独排序);良好: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80分;合格:70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80分;基本合格:60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70分;不合格: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得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