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组员:
学号: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V ,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
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
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按照
表2-1电压的变化测出与电压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表中电压为变容管2D2上的电压,调整2W2即可调整其电压,调整2W2时,显示屏上会显示其电压。

表2-1
表2-2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压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将开关2K1拨至“S”(往上拨),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2中。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压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分别将开关2K1打至(S)和(P)位置,改变电源电压E C,测出不同E C下的振荡频率。

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3中。

其方法是: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频率计接射随器输出2P5,调整电位器2W4使输出最大,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测好后去掉。

调整2W2使变容管2D2上电压为5V。

用三用表直流电压档测2TP1测量点电压,按照表2-3给出的电压值Ec,调整2W1电位器,分别测出与电压相对应的频率。

表中△f为改变Ec时振荡频率的偏移,假定Ec=10.5V时 ,△f=0,则△f=f-f10.5V。

表2-3 串联
(S)
E C(V)10 9 8 7 6 5 4
F(MHZ)
11.6
95
11.746 11.789 11.836 11.893 11.948 11.996
△f(KHZ) 0 51 94 141 198 253 301
并联
(P)
E C(V)10 9 8 7 6 5 4
F(MHZ) 7.40 7.402 7.404 7.412 7.420 7.425 7.435
△f(KHZ) 0 2 4 12 20 25 35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晶体振荡器实验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晶体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晶体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图中的可调元件可利用鼠标进行调节。

(1)用铆孔线将2P3与2P4相连,将示波器探头接到2TP5端,观察晶体振荡器波形,如果没有波形,应调整2W3电位器。

然后用频率计测量其输出端2P5频率,看是否与晶体频率一致。

(CH1为晶体振荡输出2TP5)
(2)示波器接2TP5端,频率计接2P5输出口,调节2W3以改变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波形及振荡频率有无变化。

(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在3.2V左右时晶体振荡器输出信号幅度最大)
四.实验结果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1)根据测试数据,分别绘制西勒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进行分析比较;
图7
图8
分析比较:由图可得,西勒振荡器频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输出电压随振荡频率的增加也逐渐增加。

克拉泼振荡频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输出电压随振荡频率的增大逐渐减小。

通过比较二者的幅频特性曲线可得,西勒电路的频率稳定度最高,振荡频率也最高,性能更好。

(2)根据测试数据,计算频率稳定度,分别绘制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的
c o
f
E f ∆-曲线;

0 4.341904 7.973535 11.91281 16.64845 21.17509 25.0917
f/f0
图9
Ec 10 9 8 7 6 5 4
△f/f0 00.2701970.540249 1.618996 2.695418 3.367003 4.707465
图10
(3)根据实验,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因为静态工作点的改变会引起电流Ic的改变,当三极管IC过大时,HFE值会减小,使振荡器的放大器环节倍数降低,所以会降低输出幅度,而且会造成输出波形失真。

如果过大,还会造成振荡器停振。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实验前未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设备问题,如示波器输出波形不正常、某些接口接触不良等。

实验过程中,部分操作未按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导致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想数据有较大的偏差。

而且画幅频特性曲线图时发现实际图像不及理想图像顺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实际电路元件参数不够理想,某些点处放大器并非工作在理想工作区造成的。

另一方面可能时因为测量取样点不够多,使得个别误差数据对整体曲线影响程度增加。

所以我认为,自己以后应该多操作实验,积累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