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理科班学情分析

高三理科班学情分析

高三理科班学情分析篇一:高三(六)班班级学习情况分析高三(六)班班级学习情况分析1、班级目标:力争全体同学完成自己升学目标。

备注:1.辅导教师在指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辅导内容要求精心准备,每周至少辅导两次,且做好辅导记录。

2.辅导教师除了对本学科进行辅导外,还应做好辅导学生的思想,心理梳导工作。

3.在每次的联考质量分析会上,教务处将对上一阶段的辅导效果进行反馈。

三(6)班具体时间分配:早上:6:10-----6:25生物7:30------7:40生物中午:理科综合(12:00——12:40理科综合选择题训练) 12:40——13:10完成自我修改、作业、交流、辅导13:10——13:25英语听力(3月19日前)晚上第一节课:偏重学生自主安排偏重——数英晚自修结束各科代表向班主任汇报当天完成作业情况。

每周日晚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向班主任汇报一周学习情况。

高三(6)班级宣誓词————拼搏高三,让梦成真(距离高考100天之际)在这神圣的时刻,在这庄严的殿堂,我用青春的名义宣誓:我发誓: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恩师的厚望我承诺:不作懦弱的退缩,不作无益的彷徨奋斗一百天一朝圆梦、捷报飞传、金榜题名奋斗二一百天让生命在六月怒放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我就是黑马!我就是奇迹!!来吧!高考!来吧!高考!来吧!高考!我注定成功!我一定成功!!————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马上行动;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请老师、请家长、请同学、请所有关爱和支持我的人相信我一定会成功!!!!我必将成功!!!!3月8日高三(6)班十二校二联质量分析:临界生美术生临界生:葛承斌骆科禹陈秋涛陈灵锋(马灵巧陈彬彬)体育临界生:谢航斌付英男陈居正班级前20名:卢英杰5次袁凯强 6次胡瑜佳 6次陈垚军 6次卢娇娇 5次厉杭烽 5次张凯军6次胡彬峰 6次周君操 6次陈莹莹6次曹美璐 6次卢莎莎 6次陈峰峰5次陈凤杰6次周闪闪4次章秀霞4次陈天宝3次陈霞3次篇二:高三理科生学习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高三理科生学习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高三理科生学习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一:调查对象:(1)安徽省砀山中学理科高三(20)班,共58人,实际回收问卷55份;(2)山东省定陶中学理科高三(5)班,共 60 人,实际回收58份。

二:调查方法:(1)向被调查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后进行结果统计。

(2)向班级班主任采访,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

三:调查时间:2020年1月22日晚(距离高考还有135天)四:调查目的:针对高三理科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希望把调查的情况真实的表述出来,以反映高三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向他们提供改进方法。

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日子里,在大家最后的高中生涯中,为使他们更有效的组织复习,特进行一次对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一:压力方面:(1)被调查的学生中,18%认为目前自己的学习压力过大,影响学习。

1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过小,有时会没有学习的动力。

64%的学生认为压力适中。

(2)分析:? 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过大。

经过询问得知,他们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对自己高考能够成功的渴望、亲人朋友的期望和同学之间的竞争。

高考作为选拔性质的考试,给同学们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调查得知,48%的学生认为高考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最大人生意义是: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能力;46%的学生认为高考会使他们拥有一段作为学生的难忘回忆。

作为普通高中的高三生,他们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外面大城市的学生水平,但小城的学生们希望早日能够见到外面的大世界。

高考成为他们的重要机会。

高三生希望通过高考的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想,所以在高考前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

使自己永不服输,永不放弃。

另一个给高三学生带来压力的因素是亲朋好友们的期望。

没有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骄人的成绩。

高三生的父母,有好多也是过着和高三生同样辛苦的生活,他们会早起为孩子准备有营养的早餐,也会到很晚才会睡下。

而高三生们知道,自己学习生活中父母付出了很多,为了能够让父母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努力着,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另外,同学们之间的竞争给高三学生了很大压力。

高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挑战高考。

而很早以前就有人把高考比作独木桥。

总所周知,竞争的激烈有时会带给高三生僧多粥少的尴尬。

有的同学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那么在意成绩,可是无数个自习课上他们也会奋笔疾书,无数节课堂上他们也是全神贯注。

在高三,应为大家都是那么努力学习,所以稍不留神排名都有可能被挤下去。

这个因素带给他们的压力不言而喻。

? 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过小,没有学习的动力。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每次考试不见成绩进步,多次遭到学习上的打击,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丧失学习动力。

也有的同学没有把高考当做一次重要的机会,认为自己不会通过高考有什么改变,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3) 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当同学们感到压力很大时,19%的学生想发泄但是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14%的学生采用发泄(哭、倾诉、写日记、发脾气、搞破坏)的方法;54%的同学采用转移(娱乐、运动、游戏、读书)的方法;有13%的学生压抑自己。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在压力面前能够合适的调节是很重要的。

在课余的时间可以听一听轻音乐。

科学研究已证明,在音乐营造的优雅氛围中阅读和学习,有助于开启大脑潜能,全面提升记忆、理解、思维、审美等能力,同时轻音乐也具有消除压力,改善失眠,解除疲劳的作用。

另外晚饭后等的空余时间可以散散步。

其他时间的零碎空余时间也都可以散散心。

同时,娱乐、运动、游戏、读书也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

但是压力是高三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压力人生也就失去了动力,因此不要刻意去想怎么缓解压力。

专注与自己的学习,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去接受挑战,这样就会减少一点高三生活的枯燥性,让每天的学习充实而快乐。

?经调查知:32%的同学反映自己心里的压力父母不知道,42%的同学心里压力父母知道一点点,而仅有26%的学生家长知道孩子的内心压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同学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8%的学生首先是向父母倾诉,2%的学生选择向老师倾诉,而69%的学生选择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多于父母有一点沟通,不仅能够让学生减轻一点压力,还可以增加亲情,增加彼此信任。

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彻底杜绝天天在学生耳边唠叨。

因为再好的出发点,在深刻的道理,被经过反复重读,也会让学生们心生厌倦。

其次父母在与学生沟通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许多的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论邻居或同事家的孩子多么多么优秀,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不懈的努力,家长应该尽可能的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尽可能的去寻求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

作为学生,应该体谅父母的一片慈心,多与父母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快乐。

另外,高中时感到困难、压抑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朋友,可以向朋友诉说自己的为难之处,可以与朋友谈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可能有些时候是害怕影响朋友的学习而不好意思去影响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希望他们可以尽可能的帮助你。

篇三:关于理科班学习语文的一点思考关于理科班学习语文的一点思考今年我担任了高二(5)、(7)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

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

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在这学期教学实践中我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

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

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

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

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

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

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

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

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

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

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