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挝的社会主义

老挝的社会主义

老挝的社会主义第四组成员:吴翠绵、周玮、吴咏梅、刘巧红、陈明娜、黄月娜、李翠娥、刘菊梅、程雅婷、王燕丽、杨美红、张欣欣背景(一)、基本概况——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地理: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

2、人口:约600万(2007年)。

有60多个部族,大致划分为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三大民族。

通用老挝语。

居民多信奉佛教。

华侨华人约1万多人。

3、政治: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975年12月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

1986年老挝开始酝酿革新。

4、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二)、老挝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国情特点1、老挝是在“自然性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起步低,基础差,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老挝经济对外依赖性非常强。

3、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老挝与越南、泰国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受外来影响比较大。

4、老挝的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老挝的民族心态缺乏进取精神,这也是其迟迟未能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主观因素之一。

老挝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从国际关系史发展演变、国际合作、国际战略三个角度分析:1、从国际关系发展史角度看,老挝选择社会主义是全球化发展过程的必然过程,是对全球殖民性国际关系模式的突破;2、从国际合作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老挝国家发展和融入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力量;3、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老挝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确保了国家利益。

老挝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支力量,在苏联解体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符合老挝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东剧变以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自由资本主义,你必须接受且无法超越其所制的自由民主的制度框架。

如齐泽克所言:“正如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极具洞察力的论及那样,再也没有人严肃认真地考虑可以用什么取代资本主义了,就好像即使在全球性生态灾难的情况下,自由资本主义也仍然是一个注定存在下去的‘实在’。

”在这种态势下,我们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角度考察老挝社会主义,可以丰富对社会主义制度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实践的认知。

(1) 老挝选择社会主义是国际关系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老挝在当代进行国际合作的精神武器;(3) 社会主义革新政策是老挝应对国际挑战所做的正确战略选择。

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历程由脱离国情超越阶段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到重新认识国情,调整政策,逐步走上革新开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过程。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75—197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脱离国情,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困境。

1972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改称老挝人民革命党,这次大会还通过了党纲和党章,确定了党在民族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任务、斗争方式。

1975年10月,该党和平夺取政权,开始着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政策调整时期(1979—1986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老挝的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放宽了某些政策,但原有的体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986年党的四大制定了在老挝建成社会主义基础的纲领。

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巩固与越南、柬埔寨的传统友谊,发展与中国、苏联等国的友好关系,奉行与邻国和平共处的政策。

3、革新开放时期(1986—现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新认识国情,在革新开放中逐步转换发展模式和走向社会主义的思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1986年11月老挝党召开了四大。

这次会议纠正了过去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老挝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以后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1991年3月老挝党的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199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六大通过的《政治报告》中总结的五条经验,继续实行革新开放。

2001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奋斗目标。

2006年老挝党“八大”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和革新路线,重申落实“七大”制定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11年老挝党“九大”的主题是“加强全民团结和党内统一,发扬党的领导作用和能力,实现革新路线新突破,为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和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老挝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老挝革新政策的基本经验、基本内容、主要成果和主要问题1、基本经验(1)认清国情,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本国国情相结合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几十年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灵活地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 制定了适合老挝国情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路线和政策。

(2)加强党内团结, 保持政局稳定实践证明, 老挝党加强党内团结, 统一全党认识, 维护国家政局稳定的举措对老挝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老挝党和政府造成了许多困难,一些受自由化思想影响较深的党员干部, 在国内散布“民主化”、“多元化”、“多党制”言论, 一些受外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也伺机回国活动。

老挝党针对这些情况, 采取果断措施, 一方面平息了敌对势力的武装骚扰, 另一方面举办各种学习班, 宣传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成就。

(3)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老挝党进一步认识到, 党员干部队伍是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粉整个事业的成败。

从1993年开始, 开展全国范日的反腐败斗争, 取得了较大成效。

由于加强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老挝党增强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和自身免疫力。

(4)制定正确的政策, 采取合理的措施,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老挝党认识到党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 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老挝党采取了一系列合理的措施,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提高。

老挝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与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分不开的。

(5)扩大对外交往, 促进政治、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世界, 闭关自守就不能发展。

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 老挝加强了同其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往。

老挝坚持实行“少树敌, 多交友”的和平外交路线, 改善同中国、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同东盟各国的关系也有较大发展。

(6)注重加强法制建设前些年, 老挝的法律很不健全。

这种状况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很不利。

近几年来, 老挝认识到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开始加强法制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果。

目前已颁布了《宪法》、《国会法》、《刑法》、《劳动法》、《国曹企业法》、《外国投资法》、《投资法》等30余部法律、法规,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干领域。

法制建设取得的成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老挝革新政策的基本内容(1) 观念上的革新: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认识。

老挝党确定了革新过渡期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并通过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协调,为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2) 经济领域的革新:建立多种所有制和多种规模的商品经济结构。

老挝党认为,经济领域革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老挝经济“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况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挝建立了不同水平和不同要素的多种所有制的商品经济结构。

(3) 政治体制的革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老挝党强调,政治体制革新的主要内容是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革新组织活动方式,保障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依法推进对政府部门的问责和促进人民民主的自治活动,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4)对外关系的革新:扩大对外合作关系。

老挝党认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状况,老挝必需扩大对外合作关系,将老挝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环境中,在国际合作中争取资金和技术援助,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发展生产力培养技术工人和管理队伍。

4、老挝实行革新政策2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革新政策符合老挝经济和社会实际情况。

革新政策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支持,增加了全体人民对党的领导的信心,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人民民主政权的稳定。

(2)革新政策充分利用了国内外的资源和有利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实行革新政策的20多年中,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革新政策重新明确了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使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对党的信任不断增强,党的力量也日益强大。

(4)革新政策扩大了对外合作关系。

在和平、独立和友好合作的对外政策引导下,老挝的对外合作关系得到了积极的扩展,2011年,与老挝建交的国家由1985年,与老挝建交的国家只有63个,上升到128个,与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中国的传统友谊不断增强。

4.老挝在实行革新政策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体上仍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发展任务艰巨。

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老挝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工业基础薄弱,对外资依赖较为明显。

老挝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在近年来发展中,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林业、水电等领域,对外资依赖较为严重,外贸进出口连年逆差和外债比例较大是其经济发展存在的较大的隐患。

(3)政府治理水平较低,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说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适应能力还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在今后发展中仍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治理水平。

老挝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困难、挑战及发展前景1、困难和挑战老挝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外依赖性强,人材紧缺,科技落后,投资环境差,商品竞争力低,无出口海岸和海运设施等。

这些不利因素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并将继续影响老挝的建设和发展,构成对老挝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1)落后的农业目前老挝的农业还十分落后,单位面积产量很低,虽然具有许多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但一直没能发挥也很难发挥出来。

老挝的农业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A、水利设施滞后。

除万象平原和巴色平原外,其他地区很少有水利设施。

B、生产方式落后,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还主要依靠刀耕火种来进行农业生产。

C、很少进行施肥和田间管理。

农民基本上不施用化肥者,进行田间管理的也很少。

D、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