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抒情散文阅读(一)夜色清凉(2012贵阳中考)尹卫巍①夜悄悄地降临了。
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
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②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清风习习,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③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④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⑤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
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⑥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些柔弱,少了些刚烈。
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
这样的夜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
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⑦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
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溶进秦汉、走进唐宋。
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
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心中的爱与恨便随着歌吟跨越上千年。
⑧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下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
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
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
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⑨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
(原文有改动)1.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散文__,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和感受,较多引用了__古诗词(曲)__,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另外,段⑥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的__喜爱__之情。
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__自在一些(或心灵自由,不受拘束)__,读后给人许多启迪。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综合性填空试题,分别考查了文学体裁、手法运用、文章情感及写作主旨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本文是通过“我”对夜色的喜爱,文人墨客们在夜色中萌生的诗情,在夜色中感受到的有志之士的超脱情怀来表现文章主旨的,很好地呈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所以①空处应填散文。
②空考查手法的运用,题干中的“引用”二字是一个很好的提示,通读全文会发现文章里引用的大多是文人墨客们的诗词名句,故此空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③空考查情感的品析,在“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等赞美性语句当中,我们能很快地判断出作者对夜色的喜爱之情。
④空考查的是本文的写作主旨,通读全文后我们会发现,本文极尽笔墨展现了夜色能够给人们带来浪漫的诗情,超脱的情怀,能让人们摆脱白日里的嘈杂与烦躁,能让人们沉思、畅想从而孕育出深邃的思想,带给我们心灵和精神的释然与放松,最后一段的点睛之笔——“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
”都意在呼吁人们告别喧嚣,沉静心灵,无拘无束地去畅游精神的世界。
2.请将《夜》(附后)和《夜色清凉》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D)A.《夜》纯然写景,目的是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色清凉》以夜为载体,通过写夜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C.从表达方式看,《夜色清凉》中将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夜》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D.两篇作品都是写夜,写作手法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附:《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做此类题目一定要细心、仔细地阅读题干和文本。
读叶赛宁的“夜”的节选文字,会发现节选的文字主要是通过对夜色之景的描写来表现夜的宁静,但并没有思考和感悟。
所以D选项就错了。
3.段⑧中,作者从最具原始之美的暗夜,写到云彩里走来的圆月,从圆月又写到了浮想,然后引出了他怎样的感怀?__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__【解析】此题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文中作者是借对暗夜之景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怀。
4.作者认为“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
其实,在夜幕中还有许多富有情调的生活。
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例句,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并非仿写,20字左右) 例句:①夜幕中,邀伙伴沿溪缓行,看月夜下萤火漫天,听稻香里蛙声一片,也别有一番情调。
②夜幕中,沐万家灯火,共家人漫步,笑语连连,其乐融融,也别有一番情调。
夜幕中,__示例:在海边漫步,听浪花细吻沙滩,看月色点染波涛,踏潮水拾贝捉蟹(不能引用文中的句子;只要围绕夜色写景叙事,生动形象,合乎情理,语言美即可)__,也别有一番情调。
【解析】此题为语言表达题,旨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情趣,并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
学生要留意生活,寻找夜幕下那一个个平淡却有味的生活场景加以描写。
语言简洁优美即可。
(二)致大雁(2014贵阳适考)赵丽宏①在澄澈如洗的晴空里,你们骄傲地飞翔;在乌云密布的天幕上,你们无畏地向前;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你们欢乐地歌唱……②秋天——向南;春天——向北……③仰起头,凝视你神奇的雁阵,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有许多奇妙的联想,有一些难以得到解答的疑问……大雁啊,南来北去的大雁,你们愿意在我的窗前小作停留,和我谈谈么?④有人说你们怯懦——⑤是为了逃避严寒,你们才赶在第一片雪花飘落之前,迎着深秋的风,匆匆地离开北国,飞向南方;是为了躲开酷暑,你们才赶在夏日的炎阳烤焦大地之前,浴着暮春的雨,急急地离开南方,飞向北国……⑥是怯懦么?⑦为了这一份“怯懦”,你们将飞入漫长而又曲折的征途,等待你们的是峻峭的高山,是茫茫的森林,是湍急的江河,是暴风骤雨,是惊雷闪电,是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和险阻……然而你们起程了,没有半点迟疑,没有一丝畏缩,昂起头颅,展开翅膀,高高地飞上天空,满怀信心地遥望着前方……⑧是什么力量,驱使你们顽强地做着这样长途的飞行?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年年南来北往,从不误期?是曾经有过山盟海誓的约会么?是为了寻找稀世的珍宝么?告诉我,大雁,告诉我……⑨如果可能,我真想变成一片长满芦苇的湖泊,铺展在你们的征途中,让你们在我宽广的怀抱里停留。
如果可能,我也想变成一棵枝叶蓊郁的大树,屹立在你们的宿营地,让你们在我丛生的臂膀上栖息。
⑩当然,我更想变成你们中间的一员,变成一只大雁。
我要紧跟着你们勇敢的头雁,看它是如何率领着雁阵远走高飞的。
我要看看——⑪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厉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大的风魔;在倾盆而下的急雨之后,你们是如何微笑着抖落满身水珠,重新窜入云空;在突然出现的秃鹫袭来之时,你们是如何严阵以待,殊死相搏……⑫猛烈凶暴的飓风和雷电,曾经使你们的伙伴全军覆没。
⑬我知道你们曾悲哀,你们曾流泪,然而你们会后悔么?你们会因此而取消来年的旅程,因此而中断你们的追求吗?⑭不会的!不会的!⑮当春风再度吹绿江南柳丝的时候,你们威严的阵容,便又会出现在辽阔的天幕上,向北,向北……当秋风再度熏红塞外柿林的时候,你们欢乐的歌声,便又会飘漾在湛蓝的晴空里,向南,向南……⑯你们怎么会后悔呢?你们的追求,千年万载地延续着,从未有过中断!⑰我想象你们——刚刚啄破蛋壳的雏雁,当你们大张着小嘴嗷嗷待哺的时候,也许就开始聆听父母叙述那遥远的思念,解释那永无休止的迁徙的意义了。
而当你们第一次展开腾飞的翅膀,父母们便要带着你们去长途跋涉了……⑱我想象你们——耗尽了精力的老雁,当秋风最后一次抚摩你们衰弱的翅膀,当大地最后一次向你们展示亲切的面容,当后辈们诀别你们列队重上征程,你们大概会平静地贴紧了泥土,安心地闭上眼睛的,你们是在追求中走完了生命之路啊!⑲大雁,渺小而又不凡的候鸟家族啊,请接受我的敬意与赞美!⑳雁阵又出现在湛蓝的晴空里。
我站在地上,离你们那么遥远。
然而我觉得离你们很近。
我的思绪,常常会跟着你们远走高飞……真的,我真想像你们一样,为了心中的信念,毕生飞翔,毕生拼搏。
1.填空:这是一篇以写大雁为题的__抒情__性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大雁__喜爱、崇敬和赞美__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与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高尔基的《__海燕__》这篇课文写法相似,神韵暗合。
【解析】这道填空题从散文类型、人称运用,情感判断三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另外还与《海燕》这篇课内现代文的写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象征手法的运用。
2.“我站在地上,离你们那么遥远。
然而我觉得离你们很近。
”句中“遥远”与“很近”是一组反义词,作者这样写前后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不矛盾。
“遥远”指的是空间距离很远,地面与天空的距离远;“很近”指的是大雁的精神与“我”追求的信念一致,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心灵伙伴。
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的能力。
这一类题目必须要在通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具体找到每个词所阐述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不矛盾的地方。
当我们在文中找到“遥远”是指空间的距离;“很近”则是指精神的相通时,就会发现这两个词所指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3.简析:作者在段⑦中写“峻峭的高山、茫茫的森林、湍急的江河、暴风骤雨、惊雷闪电和艰难险阻”的目的是什么?__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更好地衬托大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为了心中的信念,没有半点迟疑,没有一丝畏缩,满怀信心,勇敢拼搏,坚韧顽强的形象。
__【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