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习题集答案上篇普通话语音答案第一单元语音概说一、1、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2、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又是一种生理现象。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的根本区别,是它具有社会属性。
语音要表达一定意义。
用什么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二、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要素。
语音既然是一种声音,那么这四要素也会在语音中表现出来。
2、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
三、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有的辅音如n,既可以作声母又可作韵母。
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原因前头部分是零,叫做零声母。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韵母有的由单元音、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第二单元声母一、1.k :舌尖后、送气、清、塞音2.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3.n :舌尖中、浊、鼻音4.x :舌面前、清、擦音5.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二、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2.舌尖后清擦音是sh3.舌尖中浊边音是l4.舌尖后浊擦音是r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三、这两组声母中的zh、ch、sh和z、c、s都是清塞擦音,其中zh、z不送气,ch、c送气;sh、s都是清擦音。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zh、ch、sh和z、c、s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
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上齿背。
第三单元韵母一、1、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分,韵母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2、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鼻音韵尾韵母。
二、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4.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5.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三、韵母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只有i、u、ü三个,出现在韵腹前面。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一般由a、o、e、ê充当,i、u、ü、-i、er也可以做韵腹。
韵腹念起来清晰响亮,是主要元音。
韵尾在韵腹后,只有i、u(o)、n、ng四个。
韵腹加韵尾或无韵尾,叫韵身或韵。
四、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
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
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加以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
第四单元声调一、1、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用五度标记法把这种相对音高变化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音节的实际读法。
2、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某种语言或方言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一般的说,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
二、安定团结55(阴平) 51(去声) 35(阳平) 35(阳平)改革开放214(上声) 35(阳平) 55(阴平) 51(去声)齐心协力35(阳平) 55(阴平) 35(阳平) 51(去声)建设中华51(去声) 51(去声) 55(阴平) 35(阳平)第五单元音节一、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也可以用一至三个音素符号拼写;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辅音大都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没有复辅音;4、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1、声母要用本音;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3、要念准韵头。
三、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拼合,不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2、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
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3、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合口呼、开口呼韵母拼合;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
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四、给下列词语注音并分析音节结构:桎梏殷红迸裂蜷缩豉油五、请指出声母 "f、h、s、n、x "跟四呼的配合关系:(用“+”、“-”标注)第六单元音变一、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七、八”的变调。
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二、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
轻声是个四种变调的总名,不是一个声调,即不是与四声并列的第五种声调;轻声主要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三、上声最主要的变调有:1、上声紧相连,前面上声的调值视语言内部的语义停顿从214变成35或21(半上),例如:214+214→ 35+214 水果了解领导;2、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例如:买姜、语言、好戏、写信。
四、“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的主要作用有:1、区别词义,例如:眼(眼睛)----眼儿(小孔);2、区分词性,例如: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3、表示细小、轻松或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小河儿。
五、1、“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一、第一。
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生变调,改读为51去声。
例如:一斤、一天、一元、一年、一两、一本;2、“不”的本调是去声,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不、就是不。
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生变调,改读51去声。
例如:不说、不高、不能、不来、不走、不好。
六、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
例如:鱼呀、苦哇、难哪、是啊、真丝啊。
下篇播音发声答案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一、1、音高、音强、音长、音强;2、动力系统、声源系统、成音系统;3、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4、看稿、理解感受、发声。
二、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幅大小决定的。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即声音的时值。
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是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
对音高的要求,一个播音员自如声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音域范围能达到一个半八度以上最好。
播音发声音量运用的要求是强度不高,幅度不大,层次宜多。
音色方面,播音员不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发出虚实结合的柔和圆润的声音,还要学会变换声音色彩以适应千变万化的表情要求。
而对音长的要求则是,要根据传情达意的需要,灵活处理音节长短疏密的变化,使之错落有致。
2、播音发声的特点是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
3、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第二单元呼吸控制一、1、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2、吸得多、呼得快、呼得省、呼得匀、呼得慢;3、吸气、呼气;4、运动;思维、情感表达;换气、补气、偷气、抢气。
二、1、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指胸、腹所有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膈肌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的呼吸方式;2、以极隐蔽的方式,不为人察觉的迅速进气;3、听感上有停顿但实际上不进气,运用体内余气予以补贴;4、情感和内容表达需要时,不顾及有没有杂音,明抢气口。
三、1、能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使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2、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扩大了胸廓的周围径的同时也扩大胸腔的上下径,从而扩大了进气量。
同时由于能够稳定地保持住两肋及横隔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量之间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更容易控制声音;3、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进入,两肋向前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
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腹肌和两肋,使之不能复弹;4、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呼气一要稳劲快吸慢呼,二要呼气要持久,三呼气要与发声挂钩。
第三单元口腔控制一、1、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2、双唇、舌、上下齿、上下齿龈、上颚和下颚;3、字头、字腹、字尾;4、出字、立字、归音;5、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舌的前后中纵线上。
二、三、1、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2、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收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不同的字音。
这个节制的过程就是咬字;3、吐字归音是建立在汉语音节结构基础上的发声方法。
是进行传情达意进行再创作的基础;4、吐字时要将每个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处理。
出字叼住弹出;立字饱满,拉开立起;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5、出字,是指吐字归音中对字头的处理。
立字,是指吐字归音中对字腹的处理。
归音,是指吐字归音中对字尾的处理;6、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7、枣核形是民间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的形象描述,它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的,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
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状。
第四单元喉部控制一、1、音色特征、声音质量、这一重要发声器官自身的艺术寿命;2、软骨支架、肌肉、韧带、纤维组织膜;3、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声带;4、喉的下端、两片韧带薄膜;5、收拢、展开;6、乐音(元音);7、嗓音频率分布的特性;8、声带振动时间长短;9、声带小结;10、积极而放松。
二、1、喉元音:由声带振动而形成的声音;2、声音色彩:人通过声音所获得的对于一种声音的综合印象。
三、1、喉部相对稳定、放松,喉部控制与口腔控制、呼吸控制结合,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2、调整喉头位置移动幅度,保持发声时喉头的相对稳定,是获得变化自然、和谐畅通、润泽丰满的声音的有效方法之一;3、为避免因对音色的追求而使声带闭合力和气息压力都过分加大;4、超过自身发声器官负荷能力的去单纯追究某种声音音色,使喉部长期工作在极限状态,或是发声时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全然不顾客观效果,或是发声时不考虑具体语言环境等。
需要调整发声心理,提高审美素养,同时多向生活语言学习,从生活语言中汲取营养;5、我们所说的嗓音保护指的是积极地保护,是在使用中的保护一要认真分析、客观认识自己嗓音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等方面的特点,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播音工作的职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