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
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改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
“教育要使人愉快,就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例如,在教学“100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
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
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
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
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
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
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
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
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学做游戏,开展轻松自如的学习活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
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因地制宜,制作多媒体学习课件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
“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
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又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
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
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实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
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我认为非常必要!
五、手脑并用,采用做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
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0 0 0 0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
0同样多的4个△和比0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
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
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改变了数学枯燥、难学的状态,让数学课成为了“人性的数学”。
这种教学法浸润着人文色彩、负载着精神使命、流溢着生命动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