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摄影

花卉摄影

花卉小品拍摄技法实战之一如何突出主体在风光摄影中,花卉题材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

由于花卉的特殊性,在实际拍摄时会与其他风光题材有着很大的不同,如背景的选择、景深的控制以及影像的清晰与稳定,这些都需要影友们认真学习、熟练掌握。

·保持相机和拍摄主体的稳定把照片拍摄清晰是摄影的基础,但在花卉题材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因为花卉体积较小,微小的风也会让主体出现晃动的情况。

此外近距离的拍摄,让手握相机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保持相机和主体的稳定是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环节。

由于花卉主体通常较小,因此采用微距或长焦镜头拍摄是花卉题材经常用到的摄影手法。

为了避免照片模糊不清,我们可以使用三脚架来保持稳定。

此外,大光圈的使用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同时还可以让画面的景深效果更明显,这也是花卉摄影常用的技巧之一。

·利用构图突出主体花卉在色彩、外形以及体积上都与其他景物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拍摄花卉题材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构图方式来表现主体,充分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开放式构图来拍摄花卉,让人们通过画面产生更丰富的联想,也很好地突出了画面的主体。

如上图所示,作者同样利用了多种构图手法来完成画面的组成。

首先将被摄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让作品的主体更明确清晰。

其次,虚化的浅色背景与前景主体的深色形成了清晰的对比效果,色彩的对比同样对主体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利用景深突出主体景深是指主体四周的清晰范围。

景深越大,画面清晰范围越大;反之,景深越小,主体四周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利用景深,我们可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虚化主体以外的景物,让照片的主次更加明确。

如上图所示,作者利用景深功能,突出了画面的焦点位置,其他区域呈现出完美的虚化效果。

使用大光圈可以实现清晰的景深效果,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虚化的范围越大;而当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虚化的范围越小。

除了大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外,我们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压缩背景空间,让画面呈现很好的景深效果。

如上图所示,作者将焦点放置在前景的主体中,结合大光圈的拍摄技巧,让画面的主次十分清晰,准确的对焦操作,让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

·背景的选择与搭配在花卉题材中,背景的选择与搭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我们会利用色彩的反差以及虚化的背景来衬托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如图所示,作者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压缩了背景的空间,虚实的对比效果让被摄主体清晰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除了景深的塑造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色彩的反差来突出主体。

如图所示,深色的背景很好地突出了前景的花卉主体,色彩上的对比效果让画面的主体更加明确。

变换拍摄角度突出主体角度意味着作者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角度传递着不同的画面效果。

尝试变换拍摄角度可以让主体呈现出多种不同侧面,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如上图所示,作者使用俯视拍摄的角度,让主体大部分区域出现在画面之中,很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体元素。

同时俯视的角度也完美地再现了花卉的细节,不过画面的视觉效果并不十分强烈。

如上图所示,作者变换了拍摄角度,从侧面对主体进行拍摄,同时利用大光圈的景深效果,让作品的层次感更丰富,虚实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利用特写及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局部特写是指拍摄主体的局部画面,同时将这部分局部放大,以达到突出主体细节的作用。

由于局部特写具有集中、放大的功能,因此特写手法下的花卉主体通常具有更加真实和强烈的感染力效果。

如上图所示,作者对花朵的局部进行突出刻画,让人们通过画面很直接地了解到主体的细节,包括纹理、色彩、结构等。

除了特写手法的运用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对比手法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对比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色彩上的对比,形态上的对比,大小的对比等。

如上图所示,作者利用色彩上的对比,明确地突出了希望表现的主体,画面的感染力与视觉效果突出。

拍摄梅花的八大要素梅花属落叶乔木,素以耐寒立雪,典雅含蓄,而闻名。

更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

长期以来,梅花不仅绽放在文人雅士的诗词笔墨中,对于色(摄)友来说,更是镜头前一个永恒的美丽主角。

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普及,愈来愈多的人在迎春赏梅的过程中,遇到了事关梅花摄影的一些常识或技巧性问题。

在此,我们不妨借“八项要素”,纵情闲话,一一道来。

要素一:枝干相衬,更见风骨与那些在园圃中倍受呵护的花卉植物不同,梅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优良的耐候性使其往往可以植根于旷野。

于是,便有了,亲近梅花就等于是在亲近大自然的说法。

花枝一脉,香蕊压枝,是梅花在视觉形态上的一个明显特点。

换句话说,梅花是花不离枝,枝干映花。

由此,以往那种一味追求突出主体,而忽略陪体的拍花经验,是不适用于梅花摄影的。

再说,梅树的枝干玲珑苍劲,极有质感,与梅花在色彩上又存在着强烈的对比性,十分有利于梅花在婉约中透见风骨。

大多数花朵,是靠绿叶衬托才更见娇艳,而梅花既有古朴强健的枝干相衬,岂不更显脱俗。

不同的花卉植物,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菊之缤纷,荷之高洁,兰之幽婉。

梅花的魅力,正源自其迎风斗雪的风骨,而有了枝干相衬,梅之风骨更会增色不少。

图片来自于网络要素二:虚实意境,景深至要良好的虚实对比关系,可以造就出适当的视觉空间,而瞬间艺术的意境则正是源于这种视觉空间。

在拍摄梅花的过程中,追求意境,突出意境,尤显重要。

一般来说,许多DC使用者,在摄影时常常会忽视景深的作用,而任由相机的自动曝光程序,左右自己对曝光组合的控制。

通常,光圈是控制景深范围的主要途径,光圈的标注数值越小,镜头光圈开放的实际孔径就越大,此时被摄主体前后的景深范围就越小。

举例而言,在选择F2.8光圈时,镜头内部的光圈叶片,就开放到了一个较大的幅度,光孔大了,而景深可控范围就缩短。

反之,在使用F22光圈时,通过光圈叶片的收缩,光孔直径变小了,而画面的景深范围却大了许多。

弄清了光圈与景深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应在相机A挡(光圈优先模式),或M挡(手动曝光模式)支持下,尽可能地适时选择光圈,控制景深。

从而,使自己镜前的梅花,变得虚实有度,意境不俗。

要素三:构图之妙,不可拘泥摄影艺术在构图方面,只有经验规律的积累,而并无拘泥僵化的框框。

梅花的色彩虽不纷杂,但姿态却绝对称得上是千姿百态,再加之有冬雪春风为伴,我们在构图中,就更有必要融入许多的灵活性。

借鉴国画绘图中的“留白”,是梅花摄影中一个较好的构图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作为被摄主体的梅花,只占据画面中的部分幅面,而有意地空白出相应的画面空间。

从而使眼前的场景,显得干净有秩,更给视图者以自由的遐想空间,打破了以往花卉植物摄影构图中据迫、拥挤的视觉感受。

再者,根据梅树枝干的自然延伸,充分利用其委婉的曲线进行构图,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镜头的焦距够长,就充分利用长焦镜头对画面的裁切能力,尝试一次大胆的开放式构图也不错。

其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展现出梅花更多的细节。

图片来自于网络要素四:色彩求真,追寻本色梅花的色彩根据品种的不同,呈现出红、粉、黄、白等多种颜色,但无不洋溢着清雅脱俗的气息,这与大紫大红的张扬之气绝对有别。

所以,追寻其本色,勿要夸张,杜绝浮华,是再现梅花色彩的基本原则。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白平衡设置不当所造成的偏色,以及曝光不精确形成的伪色,都是真实还原梅花本色的大敌。

在白平衡的设置上,应尽量根据现场环境,进行手动设置,并在试拍的基础上进行校对。

在曝光问题上,要结合背景的色彩,参考反差和对比度,实施曝光补偿。

有点测光功能的DC产品,应以梅花为采光点,锁住基准曝光数值,以保证色彩的真实纯净。

好在,数字化影像记录工具的实时取景,和随时浏览,是那么便捷,这对把握色彩的精准度极为有利。

要素五:质感之重,悉心思虑要想使你所“拿下”的朵朵梅花,能耐看,耐品,没有强烈的质感还原是绝对不行的。

因为,摄影是通过感观带动情绪,从而赢得思想共鸣的一门艺术。

看似娇柔的梅花,只有表现出了应有的纹理肌肤、舒展蓬勃,才会不失其“暗香源自苦寒来”的风骨。

首先,通过视觉的对比参照,来展现梅花的质感,可谓既简单又有效。

比如,粉嫩的花朵与粗糙的枝干相映;或者,嫣红的花瓣被纯白的残雪所包裹;再如,用极小的景深,造就清晰的花蕊与朦胧的叶片。

另外必须提及的是,光源角度的选择,对营造梅花的质感也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顺光均匀柔和,逆光轮廓炫目,顶光明晰锐利,侧光细节丰富。

所以,拍摄梅花通常以使用侧光为宜。

不过,用光无常态,各种光源走向都自有其特色,最好能够悉心思虑,放手尝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要素六:佳作之道,光影为本摄影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光影艺术,所以,要成就一幅佳作,就必须以光影为本。

由此,我们在拍摄梅花的过程中,必须在现有自然光源的基础上,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光影资源,使自己的拍摄条件得到改善。

其实,只要勤于动脑,善于积累,许多信手可得的东西,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用光环境。

比如,一张白纸、一本杂志就可以成为应急的反光板。

或者,用纱巾或卫生纸略加遮挡,就能有效控制闪光灯光线的“硬”度,从而避免恼人的阴影。

还有,随手脱下深颜色的外衣当作背景,就能使镜前的梅花,不再受凌乱的背景所袭扰。

如果摄影作品是有生命的,那么,光影就是这个生命躯壳中的灵魂。

梅花的迷人之处,在于其傲然的风骨,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摄影与摄影艺术的本质,就注定只能望梅兴叹了。

要素七:适度PS,画龙点睛数码影像时代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在图像处理软件支持下,完成二次创作,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PS。

具体到梅花摄影来说,这种PS就不能只局限于色彩校准,反差锐度等方面的优化,以及基本裁剪等项目了。

添加题跋标注,以至于用适当的文字来润色摄影主体,都应该被融入到这场二次创作中来。

在本文中,我们曾提及构图时的“留白”,而此刻,则正是用诗词歌赋来填补这些“空白”的时候。

当然,PS只是为了画龙点睛,我们必须明白,拍的好才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没有一个可以再造的底子,没有采集到足够的图像信息,怎样的PS高手也将于事无补。

图片来源于网络要素八:了解DC,尽其所长我们手中的DC各式各样,无论是专业级别的单反机型,还是廉价的家用小DC,都各有所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伙伴”的脾气秉性,和真正实力后,我们才可能在拍摄梅花的过程中,尽其所长。

其中,了解手中DC的微距能力十分重要,“微距”不能简单理解为“近摄”。

因为,“近摄”往往只是DC 被赋予的一种快捷的自动模式,会大大影响你的可控性,同时更会埋没DC产品的不少潜能。

目前,绝大多数数码相机都装备有变焦镜头,我们了解DC的微距能力时,就首先要搞清楚其最近距离的结像点,是在长焦端还是在广角端。

由于DC镜头处在不同的焦距段时,其光圈数值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景深变化,对于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