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油品安定性的测定

第十三章油品安定性的测定

第十三章 油品安定性的测定
1
学习指南
本章主要介绍汽油、柴油、喷气燃料和润 滑油等油品的安定性评定方法,主要有实 际胶质、诱导期、安定性及碘值和溴值等 指标。
导致油品不安定倾向的内因是不饱和烃类 和非烃类组分,当然油品质量下降也与受 热、空气氧化和金属催化等外因密切相关。
学习时应注重理解有关内容的基础知识与 术语;掌握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掌握分 析发放原理、试验 步骤的概要;了解影响 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5
汽油中生成的胶质较多,会使发动机 工作时,油路阻塞,供油不畅,混合 气变稀,气门被黏着而关闭不严;还 会使积炭增加,导致散热不良而引起 爆震和早燃等;沉积于火花塞上的积 炭,还可能造成点火不良,甚至不能 产生电火花。以上均会引起发动机工 作不正常,增大油耗。
6
二、影响汽油安定性的因素
安定性的好差取决于: ①油品化学组成:不饱和烃和非烃类含量 ②油品运输、储存、使用条件:如光照、受
高温和金属催化条件,不安定组分就能分 解出自由基,加速氧化变质进程。
8
油品安定性变差的明显特征:颜色变深、 酸度(值)上升、胶质增加。
油品中有含硫化合物存在,对安定性的影 响尤为显著,特别是有戊二烯、吡咯等同 时存在,极易形成沉淀。
9
以共存的硫醇、烯烃为例,说明在环境 因素影响下,氧化变质的一般机理。
2
油品安定性:石油产品在运输、储存 以及使用过程中,保持其质量不变的 性质。
油品在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 常有颜色变深、胶质增加、酸度增大、 生成沉渣的现象,这是由于油品在常 温条件下氧化变质的缘故,属化学性 质变化,称之为化学安定性(抗氧化 安定性)。
3
油品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产生的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变质倾向,属于热氧化安定性范畴, 又称热安定性。
实际胶质是用于评定汽油或喷气燃料 在发动机中生成胶质的倾向、判断燃 料贮存安定性的重要指标。
20
实际胶质含量较小时,能以真溶液的形式 存在于汽油中,其着色能力很强。随着油 品氧化变质的加剧,胶质含量不断增加, 油品颜色进一步变深,甚至生成黑褐色胶 状沉淀,阻碍发动机燃烧系统正常工作。
通常,发动机燃料中实际胶质的含量越大, 在发动机运行中形成的沉积物的数量也越 多。当实际胶质超过一定限量时,会引起 供油系统、活塞及燃烧室中炭沉积的增加, 故实际胶质可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使用时生 成胶质倾向的衡量指标。
热、空气氧化以及金属催化等。 在上述情况下,会发生氧化、聚合、缩合 等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粘稠胶质等,严 重时可从产品析出,形成固态沉淀,导致 油品质量下降或恶化。
7
油品形成胶状沉淀的原因:
低温时,自由基氧化反应 高温时,不安定组分裂解和自由基引发氧
化、聚合、缩合等反应 在储存或使用中,只要具备光照、氧化、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当与金属接触并有 氧气存在下,硫醇发生如下反应
4RSH 2Cu O2 RSSR 2CuSR 2H2O 生成的二硫化物,可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形成活泼的自由基 RSSR 2RS •
10
自由基 RS • 极不稳定,在油品氧
化变质过程中起着引发剂作用,能够 使烯烃转化为活性自由基。
• 其他油品的不安定倾向,基本上也是 遵循上述自由基氧化反应机理。
16
三、实际胶质的测定方法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主要标准试验方法 有GB/T 509-1988《发动机燃料实际 胶质测定法》、GB/ T8019-1987《车 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 (喷射蒸发法)》,仲裁试验必须用 GB/T 8019-1987标准试验方法的测定 结果为准。

RCH CH2 RS • RSCH2 C HR
11
该活性自由基进一步被氧化,可形成含硫过氧 化物


RSCH2 C HR O2 RSCH2CHOO R
过氧化物进一步与硫醇发生反应,生成含硫酸 性物质和新的自由基。


RSH RSCH2CHOO R RSCH2CHOO HR RS •
17
1、实际胶质
胶质: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粘 稠、不易挥发的褐色胶状物质。
它与原油中的胶质在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 上都不相同。
他们主要是油品中的烯烃,特别是二烯烃、 烯基苯、硫酚、吡咯等不安定组分。
18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胶质分三类:
第一种是不可溶胶质或称沉渣,它在汽油 中形成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第二种是可溶性胶质,溶解于汽油中,通 过蒸发的方法使其作为不挥发物质残留下 来,测定实际胶质就用此法。
第三种是粘附胶质,是指不溶于汽油中并 粘附在容器壁上的那部分胶质,它与不可 溶胶质共存,但不溶于有机溶剂中。
以上三种胶质合称为总胶质。
19
实际胶质:指在试验条件下测得的航 空汽油、喷气燃料的蒸发残留物或车 用汽油蒸发残留物中不溶于正庚烷的 部分,以mg/100ml表示。
12
上述整个氧化反应循环过程中,自由基的 生成时诱发油品中不饱和烃和非烃类物质 不安定的“罪魁祸首”。
自由基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使不饱和烃也 转化为活性组分,这类活性组分易于被氧 气进一步氧化,生成更不安定的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反过来使硫醇转化成极不稳定的 含硫酸性物质和更多的自由基。
13
只要油品中存在不饱和烃类和非烃类物 质(尤其是含硫化合物),这种通过自 由基引发所诱导的氧化反应就会不断地 持续下去,并最终导致酸性产物 (RSCH2CHO• HR)转化成粘稠胶状沉 渣。
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 就是油对热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热分 解温度。
通常讨论的油品安定性指的就是其化 学安定性或热氧化安定性。
4
第一节 汽油的安定性
一、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意义 安定性好:储存、使用,不会发生明显的
质量变化。 安定性差:发生氧化反应,易生成酸性物
质、粘稠的胶状物质及不溶沉渣,颜色变 深,导致辛烷值下降且腐蚀金属设备。
14
油品氧化初始阶段自由基的产生,不仅 仅是硫醇类物质在光照、氧化、高温或 金属催化条件下才能发生,硫醚等其他 不安定组分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生成自 由基。
Ar S CH3 光 或热 Ar S • • CH3
15
• 经自由基诱发促使油品中不饱和烃类 和非烃类化合物最终形成胶质和沉淀 的全部反应过程,还要经过许多复杂 的反应历程,如聚合、缩合过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