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根据下列提纲,自主复习,合作讨论,重点背诵,教师指导
二、典例分析
1、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公安局长任长霞,亲民爱民、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
”只有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有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句子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⑤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如果民族崛起仅仅意味着物质发达而不包括精神凝聚与思想升华,这样的崛起进程是不能支撑多久的。
海外曾有人评价中国的留学生外语好、数学好,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基本没看过《史记》、《资治通鉴》。
这说明()
A、我国青少年都很善于学习外国文化
B、我们必须继承所有中国文化
C、我们必须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
D、我们不应受外来文化的任何影响
4、一次,小雅和同学们在一起辩论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①小刚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小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③小华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④小洁提出: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请你帮助小雅作出正确的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小强所在的初三(1)班开展了一次以“中华文化我来传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而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却被逐渐淡忘的现象发表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外国节比中国节更时尚、更有意义
B.弘扬民族文化必须杜绝一切外来文化
C.不应以外来文化取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民族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6、初中生王洋准备举办一期宣传民族精神的板报,他搜集到下面四则材料。
你认为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是()
A.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六”飞船远征太空的事迹
B.全国劳模王乐义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山东农民致富奔小康
C.大学生洪占辉肩负起抚养妹妹的事迹
D.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7在2005年现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评选中,由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以极高的得票率获得一等奖,并荣获特别大将。
许多人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观看感受,还有不少人为之感动落泪。
《千手观音》的成功,你受到的启示是()
A.我国已形成全社会同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B.弘扬民族文化就要抵制外来文化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奇葩
D.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生命力
8、目前,“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
新一轮“汉语热”已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
许多外国人士良好的中文水平为成今后生存竞争的新优势。
这一事实说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B.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C.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D.中华文化已经超越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达到了人类文化的巅峰
三、例题引领
材料一:只要是华夏子孙,无论身处什么地方、什么国家,总是割不断他们的故乡情;只要是华夏子孙,无论身处什么地方、什么国家,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勤俭节约、认祖归宗等中华传统都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华夏子孙就是靠这些文明纽带,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维系起来。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不退缩、屈服,中国人民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坚持八年,终于取得胜利。
材料三: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 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2) 材料二中,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这样做?
(3) 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有何内在关系?
(4) 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第五课学案参考答案
1 D
2 B
3 C
4 B
5 C
6 AC
7 CD
8 AB
材料题
、(1)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它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点、生活方式、中国的发展道路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大作用。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助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精髓,民族精神又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完善与发展。
(4) ①努力学习中华文华,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②明确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
③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④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