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康健的大凡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天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崇友谊。
4、情绪稳定、乐天,能节制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优良的心境状态。
5、保持康健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优良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中学生多见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不够
2、学习策略欠缺
3、考试焦灼
4、不良动作及习惯
5、不良品德行为
6、分外不良行为
7、学校适应不良
8、人际交往问题
9、情绪情感问题
10、不良个性问题
11、青春期问题
如何形成优良的学习策略
1、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星时间进行自学。
2、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
精读为主,博览为辅。
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它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盛知识。
3、自学时要多思考。
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注意积累材料。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
在自学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
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
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什么是考试焦灼
考试焦灼是指学生对考试刺激所产生的吃紧、焦灼、担忧甚至恐惧的情绪反应。
考试前,表现为持续的焦灼担心;考试中,表现为怯场、晕场等;考试后,表现为忐忑担心,形成考试恐惧,厌恶考试,逃避考试。
如何克服考试焦灼
1、正视考试。
考试只不过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一两次或几次失败的考试并不是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应抱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凡之心,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2、充分做好准备。
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影响焦灼水平的首要因素,充分的考试准备是预防产生过度焦灼的最佳办法。
①知识技能的准备。
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一定的应试技能,考前搞好系统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繁复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考试时焦灼的情绪就会大大减少。
②体能的准备。
考前合适休息,进行体育锻炼,有益于保持优良的体能状态。
此外,还要保证营养的供给,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肉、鱼、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证充塞的体力。
③物质的准备。
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准备好准考证、文具用品、交通工具、手表等,避免由于物质准备不够,诱发考场上的焦灼。
3、克服消极意识。
考试焦灼与对自身状况评价过低有关。
有些学生在考前给自己消极的暗示,如“肯定考不好了”、“万一考试失败,前途就完了”等,这些消极的意识,会导致考前情绪低沉,产生心理上的适应。
当出现这些消极观念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然后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消极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自己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有的态度。
4、学会放松自我。
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焦灼与肌肉吃紧有关,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肌肉的自我放松来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自我放松的方法有:①积极暗示法。
②深度呼吸法。
③肌肉放松法。
5、创设阻抑、民主的氛围。
家庭、学校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态度影响学生的心态,创设一种阻抑、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养成康健、优良的个性,保持喜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