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

百度,输入诺觉桑寺,找到读书的网络
作家简介: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作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道德教育家”。

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父亲是教区的主管牧师。

在父兄的熏陶下,奥斯丁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她16岁时开始写作,是第一个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现代性质的小说家。

奥斯丁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为(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和《劝服》(后两部出版于她去世后的1818年)小说内容多是刻画当时英国乡村的风俗民情、社交和男女恋情等。

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作品目录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
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
态人情。

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

她早期的习作
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

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
说《第一面印象》。

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

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
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

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

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理智与情感》。

·《爱玛》
发表于1818年,英国女作家,奥斯丁小说。

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从来不在外面住宿的天下少有的女人”,孤零零的,但是充满了感情与思想,她经过一系列误会后,与男主人公先生终成佳偶。

小说情节紧奏,细节描写生动、鲜明,语言就像作者歌颂...
·《曼斯菲尔德庄园》
范妮是个出身贫寒的少女,10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

在姨父母家,除了二表哥埃德蒙处处
呵护她外,受到众人的冷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但她始终有颗温柔善良的心肠,辨是非,明大理。

她坚
决抵制大表哥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大雅的情节剧,毫不动摇地顶住了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的无理纠缠,始终
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特别是在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时,她告诫表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
最终,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伯特伦爵士的器重和埃德蒙的爱,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

·《诺桑觉寺》
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

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

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

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

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占用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

·《劝导》
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姐,与青年军官温特沃思真心相爱,并私自订下终身。

安妮的父亲和教母认为温特沃思出身卑微,因此极力反对两人交往。

安妮被迫中断了与温特沃思的恋情,但对他的感情却依然如故。

八年后,温特沃思上校荣归故里,与安妮旧情难忘,在历经曲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家简介: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

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

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

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