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心得

地球化学心得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王立强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1前言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

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

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量的区域化探成果,如1988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1:20万罗定幅水系沉积物测量,提交了《1:20万罗定幅地球化学图说明书》。

1995年,在地质矿产部指导下完成了《华南地区1:100万物探化探遥感成果编图综合解释报告》。

1995~1996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球物探大队完成了以土壤测量为主的《1:5万云浮地区物化探普查报告》。

1999~2000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5万宋桂圩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并提交了《粤西地区1:5万化探宋桂圩幅地球化学普查成果报告》。

以上这些成果为广东省地质工作圈定了了大量的化探异常靶区,并且河台金矿等大中小的矿山矿点基本上都位于以上化探工作圈定的靶区,也佐证了化探找金的可行性,同时为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开展,主要是找盲矿、深部矿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2化探找金工作方法化探找金方法很多,有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次生晕)、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原生晕)等,它们是一个系统项目,目前的工作经验表明:以金矿体、金矿床、金矿田、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带为不同等级单元,以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的指示元素为目标,方能研究各种化探找矿信息(水系沉积物、次生晕、原生晕等>之间的转化规律,从而实现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建立不同等级的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模型,开展金矿预测工作。

对于我们化探方法找金而言,首先要正确选择工作靶区,靶区确定是决定化探找矿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般选取那些下地壳铁镁层重熔上侵的地区,这些地区通过下地壳物质上侵,能够带来较多的金的物质成份,如岩浆活动发育区、古老岩系分布区、构造发育区(特别是深大断裂发育区>附近,另外是选取金的高背景岩系分布区。

它们为金矿的形成提供较丰富的物质来源和较有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广东佛山地质局林杰藩指出粤西地区老地层<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金的背景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及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两者通过变质作用而成为该区的金矿源层,可以推断在我们粤西北地区的找金前景比较好,应该还有很多隐伏金矿未被发现。

2.1化探工作简介传统化探方法主要分为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三种,但是随着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依据衍生出诸如气体地球化学找矿,水化学找矿法,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

值得说明的是土壤测量以前又被称为次生晕地球化学,相应的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称为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但是这两种叫法逐步在淡化。

近年来化探新方法研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吸收基础理论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并运用现代测试技术,如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仪器分析,提高了新方法的识别水平。

在新方法研究中发现了地球物质中新的、过去未曾被注意到的存在形式和迁移机制,如纳M态物质活动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在隐伏矿床上发现了纳M级金属成矿物质迁移的证据,对异常形成机理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初步建立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物质迁移的理论模型。

因为中国南方因为目前地表的地质工作已经相对成熟,能够通过地表所能找到的矿山基本都已发现,所以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工作重点是发现隐伏矿和深部矿,可以预见大量新的化探新方法逐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来。

地气法、元素活动态法、酶浸取法的特点是测定从地球深部上来的微量物质,这些物质微粒穿透深度大,能反映深部往上迁移的物质流,因此探测深度大。

值得说明的是顺磁共振法利用了石英晶体的显微缺陷,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硅质岩石的含矿性结合起来,利用顺磁共振法反映其显微结构缺陷程度,进而评价其含矿性,测试的组分与矿体成份密切相关,属于直接找矿,具有低背景特征,异常与矿的空间对应性更直接的特点,为地球化学勘查开辟了新的方法技术。

但是目前这些方法尚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还不成熟,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等。

不同的方法其工作目的不同,并应用于地质找矿过程的不同阶段。

水系沉积物测量具有样品少、控制面积大、速度快、省钱、省人、省物、找矿效果好、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是快速有效圈定异常的重要方法。

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展布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提供了有利的工作条件。

在成矿地质条件好、工作程度低、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球化学异常面积大的地区,实施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无疑是一项理想的选择。

而土壤测量主要用于进一步圈定、浓缩水系沉积物异常,明确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寻找矿化部位。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找矿前景好、水系沉积物异常面积较大或密集分布的地区。

岩石测量,主要用于对水系沉积物异常或土壤异常进行定位定性,了解异常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矿化范围和规模,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岩露头较好、地表次生异常特征清晰的地区。

2.2化探主要野外工作技术要求结合目前广东实际工作情况,目前全省的1:200000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已全部完成,1:50000水系沉积物工作基本上已覆盖全省,对于广东地质找金主要涉及到的化探工作主要是土壤测量,以下着重介绍土壤测量和水系沉积物的技术要求。

2.2.1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土壤测量采样工作开展前应开展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技术实验工作根据我队在广东区域土壤测量的工作经验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参考,基本上广东所做的土壤采样层位为B层,深度20-40 cm左右,粗加工过筛粒度-40目。

测网布设原则有: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线点距;2、根据矿种类型确定线点距;3、根据重点区、控制区、背景区确定线点距;4、根据矿体产状确定线点距。

取样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工区、日期、天气、点线号、坐标、布袋号、采样位置与标志、样品性质、采样深度、潜在污染、取样点景观、植被、样源、土壤性质、土壤湿度、样品颜色、采样人、记录人等。

样品晾晒方法以阴干最佳,有些样品绝对不能用火烤;主要使用木棒敲打;以牛皮纸、玻璃纸袋包装;同时注意运输纸箱、木箱不要受到污染。

目前我们基本上采样大多以垂直构造方向为采样测量方向,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以区域围岩为背景值,以剩余量为异常值,但是这一思路可能也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以构造走向为测量方向,以单一的构造运动为背景值,以多期构造叠加为剩余量<即异常值)对于以后的找金工作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思路。

2.2.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主要是在普查找矿阶段用于区域找矿。

目前区域找矿中,首先是通过发现水系沉积物异常来在开展工作的。

同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应用也较广:分散流异常的分带性一方面可以反映矿化系列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受各元素表生条件下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反映各元素的活动规律,可用于异常源追踪。

值得说明的是水系沉积物对于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对研究地层、岩体以及断裂构造极有帮助。

2.2.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这种方法是系统地测量岩石(或岩脉、断层泥与裂隙充填物等物质>痕迹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原生异常(地球化学省、区域原生异常、矿床原生晕和矿体原生晕等>以寻找矿床的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几十年的地质找矿实践中被广泛推广与应用。

早在60~70年,为寻找隐伏矿,前苏联提出了一整套元素分带序列计算、异常评价、估计侵蚀截面深度和分辨致使正常原生晕分带性遭受破坏的多元素建造(叠加>晕的科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年来,针对常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中的“点线式”采样布局,杨少平提出了适用于基岩裸露的中低山区的快速、低成本和效果好的“面型”采样布局”,对于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是很好的补充。

3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异常下限是地质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把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平均值称为背景值,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或异常下限。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者有长剖面法、图解法(其中包括直方图解法、概率格纸图解法>和计算法等。

后二种方法均属于整理统计方法。

但是目前的研究认为异常下限值不应该是一个没有厚度的曲面值,而是一个有厚度的,有空间变化的曲面值,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的广东地质深部及隐伏矿山找矿突破可能具有极大的指示意义。

3.1地球化参数的选取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涉及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地球化学找矿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和化探找矿效果。

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分成估值和模式识别两大类,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对原始数据作符合地质规律的转换。

从数理统计这个角度来看,泛克里格法对漂移和剩余值的估计都是无偏的,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在测试以某种自然赋存状态存在的元素的基础上,用Kring法求取剩余值,并用剩余值的均方差作为剩余异常下限值来圈定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