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模式
1、【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综合概括。
2、【知识点】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了什么 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
3、【题目类型】如何找主题句?主题句作用是什么?
(阅读题问这篇文章用一句话概括/引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中心句/主旨句等都是找主题句)
标志:标题、开头或结尾,主要在尾部2个自然段的抒情和议论。
主题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题目类型】问文章中心/主旨/主题/深意是什么?
格式:三步走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或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或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或性格、精神),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陈老师特别注明:记叙了后面要把文章内容用几句话说清楚,不要只说题目。
表现了要写出文章的中心内涵,字面背后的真谛。
5、【知识点】如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6、【题目类型】记叙文线索是什么?如何找线索?线索的作用是什么?
线索:记叙文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一条主线或脉络。
线索标志:(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题目类型】如何为文章拟标题?
①线索标题(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
②主题标题(结尾处找抒情、议论句)
8、【题目类型】问此段/此文有何语言特色?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写语言特点,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写赏析,适当地选下面赏析词库的语句)”。
附:
语言特点词库:
形象生动(多用于修辞)、清新优美(多用于抒情)、简洁凝练(多用于字少)、准确严密(多用于道理多)、精辟深刻(多用于说的很看不懂)、通俗易懂(多用于很直白的文章)等
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流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陈老师注:结合语境和修辞手法从上面词库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9、【知识点】各语言表达方式的的作用?(尤其是注重记叙文中出现的议
论和抒情的作用)
★语言表达方式答题模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的作用常用关键词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陈老师注2:
在这里着重讲一下表达方式中的描写: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种
1、人物描写方式:
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
③细节描写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人物描写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2、环境描写方式:
①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中又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
作用是:1,衬托人物心情 2,点明时令、地点 3,表现人物性格
②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是: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10、
①照应前文(开头)
②承接上文
③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④承上启下(过渡)
⑤为后文(某人物、某事物出场)作铺垫、打伏笔
11、【题目类型】某词某句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词语代指题——眼观前后。
搭配题——大小习惯词性情。
表达题——(特殊性)四联系:
联系本词含义;
联系上下文;
联系中心+感悟;
联系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1)词语作用的答题格式:
此词原意为,在文中意思为,
(或生动形象、清晰明确……)地突出了(或表现了、增加了、揭示了)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
(2)句子作用的答题格式:三步走
·此句运用了的(填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表达方式);
·突出了(或展现了、交代了、表达了、描绘了、增加了、铺垫了、衬托了)
(联系全文答)·(加套话)增加文章感染力,或突出了作者对xxx的喜爱,揭示了作者xxxxx的中心,总结全文。
12、【知识点】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