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5:代词的指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一般在代词前面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16、怎样理解句子中看似矛盾的词语? 方法:分别解释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在文 中的所指。 例子 :“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答:不矛盾。平凡指的是他的身份和生活; 伟大指的是他的精神。
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 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 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 “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 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 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 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 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 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 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 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 个人语言来表达。
关键词语的赏析
1、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这个词语
(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准确 传神---)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感情色彩变化或者用法发生变化 的词语,如贬词褒用,大词小用等: 用法+情感
10、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 构两方面入手) (1) 句子结构上的作用要视其位置而定。 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奠定全 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③结尾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或揭示 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④除结尾外都可能是为后文作铺垫 (2)句子内容的作用。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作用也不尽相同。记叙文中 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7、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2、交代主要内容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4、交代描写对象 5、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 6、揭示或者暗示主旨 7、点明行文线索
8、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
容、结构两方面入手回答) 具体见 5’3第104页左下 角
9、赏析文中重要的句子 答题角度: (一)从语言特色上分析 A:找修辞: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B:找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解释他们的妙 处 C: 找特定的表达方式 (二)理解句子含义 D: 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见5’3第102
页10)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3)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条理清晰,节奏 鲜明。 (5)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6) 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 反语:讽刺揭露某一现象
这里主要谈谈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议论句、抒情句通常与文章的主旨由密切关
系,主旨句通常以抒情句、议论句形式出现, 它们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议论句、 抒情句的作用主要从主旨方面答题就行,如 表现(揭示)文章的主旨(突出文章的中 心),抒发某种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 染力等。
1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13、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5’3第105页四 (二)】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表现手法及作用【5‘3第102页】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抒发感 情。
⑵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 (3)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 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 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 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 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 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 案,或验证答案。
19、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所有的侧面 描写都是为正面描写服务的。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及答题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哪些?作用? 线索:⑴.核心人物 ⑵.核心事物 ⑶.核心事 件 ⑷.时间 ⑸.地点的变换 ⑹.作者的情感 或情感的变化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 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3、怎样概括一篇文章或片段的内容? 思考: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何人+何事+ 结果)例如:5.3桥在水上(85页)第一题
(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 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 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 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7)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 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8)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和情节的发展来 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 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2、描写的作用 A(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B: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C: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反映作品 主题 D: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作用: (5‘3第104页) 烘托人物的什么心情, 渲染某种气 氛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5、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 中心。
4、怎样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主题)?
多数情况下都概括为:内容+情感。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即: 谁?+怎么样?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 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5、为文章拟个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⑴.核心人物 ⑵.核心事物 ⑶.核心事件 ⑷.作者情感 6、品味文章题目的含义 A.内容上(双关) B.主题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C.修辞上 示例:(1)如象征性的文章题目,可以这样回 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 … , 突出主题。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 出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