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食吸温曲线图
吸附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 利用粮食对水汽的吸附特性,可在出仓时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 择潮湿天气对其进行增水。一可提高其品质;二可减少水分减量
• 利用粮食的解吸特性,可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择干燥天气进行 通风降水,有利安全储存
返回上页
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变化
• 温度及其变化 • 湿度及其变化 • 水分及其变化 • 粮堆结露
储粮基础知识培训
2019年8月
目录
• 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 第二讲:小麦质量标准及储藏特性 • 第三讲:粮油储藏管理 • 第四讲:常见储粮问题及处理
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粮堆的组成 粮食的物理性质 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变化 粮食的生理特性
•粮堆的生物成分
是粮堆内有生命活动现象的物体, 又称为粮堆内的“活成分”,主要包 括:粮粒、微生物、储粮害虫、草籽 与其它类型的杂质。
返回上页
水分及其变化
• 粮食水分的类别与特性 • 安全水分 • 平衡水分 • 粮堆水分的变化
返回上页
粮食水分的类别与特性
1.自由水
•具有普通水的物理性质,保持一定的蒸汽压,在0 ℃ 时能结冰。 •可以作为溶剂,是粮食进行生化反应的介质 •在储藏过程中粮食水分的增减,主要是自由水分的变化
2.胶状结合水
•不具备普通水的一些物理性质,0 ℃时不能结冰 •不具备溶解其他物质的作用,性质稳定,不易散失 •但其本质仍是水分子结构的水
返回上页
安全水分
• 为保持粮食的稳定性,对水分含量有个限制,这个数值就是粮食 的相对安全水分
• 安全水分的高低与温度的关系很密切,温度越高,粮食的安全水 数值越低
• 谷物类粮食的安全水分数值,在温度0-30 ℃之间,一般是以 0 ℃为起点,水分以18%为基点,温度每升高5 ℃,安全水 分相应降低1%
杂质多少: 混入大量轻浮杂质的孔隙度大;混入大量
细小杂质的孔隙度小
储藏时间: 新入仓的粮仓孔隙度大;储藏时间久的粮
食孔隙度小
孔隙度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有利方面:
孔隙度大,利于气体在粮堆内流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 风降温、降水速度快;使用化学药剂熏蒸利于药剂渗透。
•不利方面:
孔隙度大,受外界温湿的影响也快;在自然缺氧储藏中, 同呼吸强度的粮食,降氧慢。
• 粮粒的形状与表面状态 • 水分 • 杂质
粮食静止、摩擦表
粮食的静止角度 粮食的摩擦角度
散落性与储藏的关系
• 安全粮食具有良好的散落性,粮食散落性的变化,是粮食储藏稳 定状态的一种反映
• 散落性是侧压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 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的概念 • 不同入库方法的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与储藏的关系
返回上页
粮食水分平衡表
粮堆水分的变化
粮堆水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粮食入库时原始水分不一致;二是大气 中湿度的影响;三是粮食和微生物生理活动产生的水。
表现形式有: • 粮堆内水分再分配
干湿粮食混存,由于吸湿平衡作用,高水分粮食中的水分转移到水分低的粮食
• 粮堆表层吸湿与解吸
表层粮食与大气湿度进行吸附和解吸作用
• 呼吸的概念 • 呼吸的类型 • 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 • 影响呼吸的因素 • 呼吸对储粮的影响
返回上页
呼吸的概念
• 粮食是活的有机体,其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是呼吸作用 • 粮食呼吸亦是粮食中糖类等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氧化还原
•粮堆中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是控制粮堆有害生物生长繁殖, 影响粮食本身新陈代谢作用快慢的 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有温度、湿度、 粮食水分、空气等
粮食的物理性质
• 散落性 • 自动分级 • 空隙度和密度 • 导热特性 • 吸附性
散落性
• 粮食散落性的概念 • 影响粮食散落性的因素 • 散落性与储藏的关系
粮食散落性的概念
储粮三温图
湿度及其变化
• 湿度的表示方法 • 湿度的变化 • 湿度的检查方法
返回上页
湿度的表示方法
1.饱和湿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最大值称为 饱和湿度
2.绝对湿度
表示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通常以克/立方米 表示
3.相对湿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即绝对湿度)与同一温 度下饱和水汽量(即饱和湿度)之百分比
在机械通风时,可根据孔隙度和通风量 来计算气体交换次数;使用充气储藏时, 需要根据孔隙度计算充气量
导热特性
• 粮堆的导热性是由粮粒本身和孔隙中的空气两部分物质导热性的 综合表现。通常用1小时内通过1立方米(长、宽、高均1米)体 积的粮食,使其表层与底层温度相差1℃所需的热量,即粮食的 导热系数来反映。
度越低
•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在一昼 夜中,早晨日出之前最高,午后二时左右最低。 日变振幅随天气与季节变化而不同
•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因地区气候情况不同而异
返回上页
湿度的检查法
• 目前粮库多使用静止式干湿计,电子式测湿仪或湿敏电阻为主, 一般只检查大气湿度和仓湿
• 干湿计应悬挂在通风处,在室外最好悬挂在百叶箱内 • 在仓内悬挂在离粮面1米高以上地方
10 ℃,所以当粮温由15 ℃降到10 ℃以下,便会出现结露
2. 应在量一达用定到空温 饱度 和气下 时饱, ,和空 便气 会湿的 结度饱 露和估湿算度露是个点常数,当空气中含有水汽
返回上页
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生理变 化:
• 粮食的呼吸 • 粮食的后熟 • 粮食的发芽 • 粮食的陈化
返回上页
粮食的呼吸
• 粮堆结露的预测是以测算粮堆内外的露点为依据,只有达到露点, 才能结露。
• 结露与储粮关系
粮堆结露后,能使局部水分增加,引起酶活动增强,呼吸 作用旺盛,储粮虫、霉大量生长发育,最终以其粮堆发热、 发芽、霉变、腐烂,失去使用价值
• 粮堆结露的预测 1.应例:用粮粮食堆温度露15点℃近,水似分值15检%,查查表表得知其露点温度近似值为
• 房式仓采用机械入粮,饱满的粮粒和沉重的杂质多汇集于机头落 下的粮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的粮食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较多 的轻浮杂质,形成带状杂质区
• 立筒仓、浅园仓入粮,粮食由高向下落,落差较大,自动分级明 显。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的杂质多集中于落 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分级表
发出去,这种现象叫做解吸作用 • 粮食的吸附现象可分为四种状态:
吸附——气体分子被吸着在粮食表面 吸收——气体分子由粮粒表面向内移动;扩 散到毛 细管内 毛细管凝结——气体分子扩散到毛细管内后气体浓 缩,达到饱和 凝结成液体 化学吸附——某些气体在吸附时与粮食起化学反应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 温度
在气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下降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量增加;温度上升有利于解吸的 进行,吸附量减小
容重 密度(%)=————X100%
比重
• 密度是指粮粒(包括其
容重
他固体物质)占粮堆总 孔隙度(%)=(1- ————)X100%
体积的百分比
比重
• 粮食的密度和孔隙度,
可以根据粮食的容重和 比重来推算
或孔隙度(%)=(100-密度)X100%
粮食孔隙度、比重、容重
影响空密度大小的因素
粮粒的大小: 粮粒大,表面粗糙的粮食孔隙度大;粮粒小,破 碎粒多,表面光滑的粮食孔隙度小
自动分级的概念
• 粮食在自然散落或外力作用而移动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 杂质自动的集中在一个部位。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的现 象称为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的发生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密切相 关。作业方式不同,自动分级状况也不同。
不同入库方法的自动分级
• 人工入粮,由于倒粮的部位多,自动分级不明显
• 仓内温度是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 • 仓温变化受气温影响大小,与仓房结构有关 • 仓温变化的日振幅与年变振幅通常较气温的变化振幅小 • 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
返回上页
粮温的变化
• 粮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粮堆温度是直接反映粮食安危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志。粮温的变化受两个方 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仓温(气温)变化的影响,二是粮堆生物体(粮食、微 生物、害虫)生命活动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粮堆温度的正常变化;第二种 因素是粮堆温度的非正常变化。
• 粮食由高处向下落时向四处散落,这种特性称为散落性,通常以 粮堆的静止角来表示。如图
• 散落性大小与静 止角大小成反比
• 表示粮食散落性的另一种方法,是粮食的自流角,即将粮食放在 物体平面上,提起物体一端,慢慢倾斜,粮食开始滑动时,此时 物体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称为粮食自流角 。
影响粮食散落的因素
• 粮堆的导热系数很小,约在0.117-0.234千卡/米·小时·℃,是 热的不良导体。
• 导热不良,有利保持粮堆低温,对储藏有利
返回上页
吸附性
• 吸附性的概念 •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 吸附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返回上页
吸附性的概念
• 粮食吸附各种气体、气味和蒸汽的性质,称为粮食吸附性。 • 被粮食吸附的气体、气味或蒸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部分或全部散
4. 由于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形成了以下 规律
a) 高温季节是上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底层
b)
当气温由高温向低温季节变化时期,粮堆上层温度随之逐渐由最高转为最低,下层 粮温由最低变为最高
c)
在气温由低温季节向高温季节变化时期,粮堆上层的温度又逐渐由最低变为最高, 下层粮温由最高变成最低。以此反复循环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X100%
饱和湿度
相对湿度通常用来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