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7.6.1加强传统利用方式
推广以沼气工程为核心的农业循环、以粪污发酵处理为核心的就地利用、以林牧结合为核心的林下养殖等先进技术。
要积极培育有机肥加工企业、排泄物收集中心,强化“三沼”利用,见图7.3-1。
要因地制宜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池塘”生态养殖模式、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水泡粪+固液分离”模式、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模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模式等生态环保治污模式,实现畜禽粪尿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采用种养结合模式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包括耕地与养殖场(户)就近配套、异地配套两种方式。
耕地就近配套的,需要在养殖场铺设地下管道和修建蓄粪池,建立地下管网将畜禽养殖场经过处理生成的液态有机肥输送到周边;异地配套的,在田头、地头建用肥调节池,配套沼液运输槽灌车。
在传统利用沼气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沼气生态模式,即将畜禽粪便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最大限度地回收能源,以能源开发(供热、发电)为核心,以沼渣、沼液的还田利用为纽带,以农业种植利用为依托,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消除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
图7.6-1沼气生态模式流程示意图
此模式占地少、能源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好,不产生环境污染;但前期投资较大,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适用于周边有农田、果林、鱼塘或水生植物的畜禽场。
7.6.2开发新型利用模式
(1)健康与能源综合利用型
该技术是一种按照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生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系统。
其原理是:某一生产环节的产出(如废水、牲畜粪便)可作为另一生产环节的投入(如圈舍的冲洗、能源等),使系统中的物质在生产
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和开发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弃污物等对环境的污染。
健康和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模式:将畜禽粪尿先进行厌氧发酵,形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成份,然后利用气体分离装置把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甲烷可以作为燃料照明,也可进行沼气发电,获得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可用于培养螺旋藻等经济藻类。
沼气池中的上层液体经过一系列的沼气能源加热管消毒处理后,可作为培养藻类的矿物质营养成份。
沼气池下层的泥浆与其他肥料混合后,作为有机肥料可改良土壤;用沼气发电产生的电能,可用来照明,还可带动藻类养殖池的搅拌设备,也可以给蓄电池充电。
过滤后的螺旋藻等藻体含有丰富、齐全的营养元素,即可以直接加入鱼池中喂鱼、拌入猪饲料中喂猪,也可以经烘干、灭菌后作为廉价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源,供人们食用,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稀有维生素等营养要素。
该系统的其他重要环节还包括一整套的净水系统和植树措施。
这一系统的实施、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猪场周围的卫生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和营养水平。
同时,养殖场还可以从混合肥料、沼气燃料、沼气发电、鱼虾和螺旋藻体中获得经济收入。
该系统的操作非常灵活,可随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而加以调整。
健康与能源综合系统型是对产生的新物资,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此技术投资大更适合于规模化养殖场。
(2)物质生态循环利用型
常用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
沼气工程三结合(俗称“三位一体”);养殖业-渔业-种植业三结合;养殖业-渔业-林业三结合等的生态工程类型。
其中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工程应用最为普遍,投资少效果也最好。
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结合循环利用型(三位一体)模式:养殖场排出的粪便污水进入沼气池,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民用炊事、照明、采暖(如温室大棚等)乃至发电。
沼液不仅作为优质饵料,用以喂鸡、喂猪、养鱼、养虾等,还可以用来浸种、浸根、浇花,并对作物、果蔬叶面、根部施肥;沼气渣可用作培养食用菌、蚯蚓,解决饲养畜禽蛋白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剩余的废渣还可以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
此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畜禽养殖为中心,沼气工程为纽带,集种、养、鱼、副、加工业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与传统养殖业不同的经营模式。
在这个系统中,生猪得到科学的饲养,物质和能量获得充分的利用,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资源利用率高,收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效果。
在耕地较多的地方,遵循生态学的原理,通过按土地规模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以土地消纳畜禽粪便,制定并实施科学规划,用畜禽粪便作为种植业有机肥料供应源,将畜禽粪便密闭存放腐熟后就地还田。
图7.6-2种养平衡模式工艺流程图采用图7.3-2模式投资少、无需专人管理;但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粪肥施于农田时要选择合适时机,且粪肥用量受到限制,可能污染地下水并对大气产生一定的污染。
适用于在远离城市、经济落后、有足够土地,常年种植施肥量大的作物(如蔬菜、瓜果等)。
(3)开发其他利用模式
鉴于台山市规模化猪场的废弃物处理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大部分猪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关键是处理工艺的改进和提高。
综合国内外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台山市生猪养殖污染物处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堆肥发酵技术
堆肥发酵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物代谢活动,对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获得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同时好氧反应释放的热量形成高温(>55℃)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实现畜禽粪便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过程。
堆肥发酵过程通常包括前处理、好氧发酵、后处理和贮存等环节。
发酵前需与发酵菌剂、秸秆混合,同时调节水分、碳氮比等指标,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翻堆,从而促使其腐熟。
堆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7.6-3。
二是进一步推广发酵床+V型刮粪板技术
利用高效复合微生物菌,按一定比例将菌种、锯末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将有机垫料填充到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
猪长期生活在有机垫料上,猪的排泄物能够与有机垫料充分混合,并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为有机肥料,见图7.6-4。
该技术能使猪粪尿在猪圈内充分降解,养殖过程无污染物排放,能够实现养殖过程清洁生产。
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水资源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养猪场。
发酵床技术由于有机垫料价格飞涨,使用该技术的成本较大,建议配套使用最新研发的“V型刮粪机”,V型刮粪机(漏粪板下面的地面设计采用两边高中间
低的“V”型,并在“V”型中间最低处设置隐形导液管,刮粪走向和导液管走向相反)可直接在刮粪过程实现固液分离,省去了单独进行固液分离的成本。
三是开发好氧发酵处理取代厌氧发酵处理
畜禽废弃物好氧发酵处理的优势在于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如机械化好气槽、筒仓式发酵仓堆肥工艺、达诺式堆肥工艺等。
目前好氧发酵处理废弃物的主要研究工作。
四是生物和自然生态处理技术取代单纯的物理方法
养殖场废弃物主要的特点是所含有机物浓度高,传统的物理处理方法如沉淀池囤积或单纯采用沼气池发酵,所产生的沼渣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这时就需要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去除无机物后采用好氧工艺去除氨氮等物质,但是运行成本较高。
近年来,以过滤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废弃物处理中。
图7.6-3堆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