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摘要】目的:通过直接测压法记录动脉血压,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改变对家兔动脉血压调节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给家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15s,注射0.3mL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电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处理,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家兔动脉血压变化曲线。
结果:给家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15s,注射0.3mL去甲肾上腺素,家兔动脉血压升高;注射0.3mL乙酰胆碱,电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家兔动脉血压降低;电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家兔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
结论:家兔动脉血压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能广泛作用于缩血管效应的平滑肌受体,都能使血压升高;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刺激其完整时及中枢端,传入冲动增多,电刺激迷走神经,都能使家兔的血压下降。
【关键词】动脉血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减压神经;压力感受器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家兔(雌雄不限)。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微机化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RM6240系统),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注射器,电刺激装置,动脉夹,三通管,动脉插管,手术器械,手术盘,玻璃分针,绳子,棉线,家兔手术台等;肝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氨基甲酸乙酯。
1.2实验方法1.2.1实验装置准备和仪器参数设置1.2.1.1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其中一个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回旋开关关闭三通管。
1.2.1.2将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家兔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然后将换能器输出线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第1通道。
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的其中一个接头相连,三通管的另一个接头与动脉插管相连。
1.2.1.3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兔动脉血压调节”,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2kPa,扫描速度10.0s/div。
正电压刺激方式,刺激强度为8V(刺激减压神经)、1V(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波宽5ms,刺激频率25Hz。
1.2.2手术准备1.2.2.1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颈部气管和两侧血管神经鞘暴露,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各穿细线备用;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1.2.2.3在左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1.2.3实验观察1.2.3.1一切准备完毕后,启动记录按钮,移去动脉夹,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开始记录一段正常血压波动曲线。
1.2.3.2用动脉夹夹闭右颈总动脉15s,在这期间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15s过后除去动脉夹,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下一个实验。
1.2.3.3从耳缘静脉注射0.3ml去甲肾上腺素,在这期间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下一个实验。
1.2.3.4从耳缘静脉注射0.3ml乙酰胆碱,在这期间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下一个实验。
1.2.3.5以8V,频率25Hz,刺激时间为15s的正电压刺激来刺激家兔右侧完整的减压神经,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下一个实验。
1.2.3.6用备用的两根细线在靠近该神经中部两处结扎,然后在两结节间剪断减压神经,分别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下一个实验。
1.2.3.7将右侧迷走神经用备用的线结扎,在结扎点的远心端剪断迷走神经,以1V,频率25Hz,刺激时间为15s的正电压刺激来刺激家兔右侧迷走神经的外周端,观察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压变化[1]。
2实验结果实验名称: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实验日期:2016-05-03实验人员:张伊娜、谢来娣、陈扬扬、龚丽芬、龚青青图1-2 :不同因素对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注:本小组的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道1因在实验中出现故障,使得曲线变化不明显,故换了通道2实验,故最后结果显示不在同一张图上。
图3:夹闭右颈总动脉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图4:去甲肾上腺素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从图像中可看到,夹闭右颈总动脉的从图像中可看到,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15s期间,家兔动脉血压升高。
家兔动脉血压升高。
图5: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图6:刺激减压神经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从图像中可看到,注射乙酰胆碱后,家从图像中可看到,刺激减压神经后,家兔动脉血压降低。
兔动脉血压降低。
图7: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图8: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对血压的影响从图像中可看到,剪断减压神经,刺从图像中可看到,剪断减压神经,刺激激其中枢端后,家兔动脉血压降低。
其外周端后,家兔动脉血压无明显改变。
图9: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对血压的影响从图像中可看到,切断家兔右侧迷走神经后,刺激其外周端,家兔动脉血压下降。
3实验讨论[2]3.1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主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压强),通常是指主动脉压。
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是心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必要条件,此外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对减小血压的波动也有重要缓冲作用。
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的负担。
若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导致严重后果。
若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会过重,严重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3.2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在生理情况下,机体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维持其动脉血压的稳定。
压力感受器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它对快速性血压变化敏感,能在短时间内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与主动脉神经。
家兔的主动脉神经为独立的一条神经,也称为减压神经。
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
心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结合,引起心脏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脏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受体结合引起阻力血管的收缩。
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的收缩与舒张[1]。
3.3夹闭右颈总动脉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夹闭右颈总动脉的15s期间,家兔动脉血压升高。
这是由于颈动脉窦管壁的外膜下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压力感受器,它并不直接感受血压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所受到的机械牵张刺激。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
这个感受器位于兔颈总动脉的远心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交界处。
用动脉夹夹闭颈总动脉后,血流被阻断,远心端的颈动脉窦管壁扩张程度就下降,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便减少。
相应地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导致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上升。
3.4去甲肾上腺素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家兔动脉血压升高。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β2两种受体结合,而与α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强,引起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平滑肌收缩;与β2结合的能力较弱,引起β2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平滑肌舒张。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能使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动脉血压升高。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激动心肌β1受体,引起心脏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得心输出量增加,从而使动脉血压升高[3]。
3.5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注射乙酰胆碱后,家兔动脉血压降低。
乙酰胆碱主要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脏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得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没有Ach受体,Ach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3.6刺激减压神经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用电极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后,动脉血压下降。
这是因为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刺激减压神经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就增多,相应地压力感受性反射也增强,导致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迷走紧张加强,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
3.7剪断减压神经,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剪断减压神经,刺激其中枢端后,家兔动脉血压降低;刺激其外周端后,家兔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
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主要作用是将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使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因此,刺激其中枢端,冲动传入通路还是完整的,能够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但刺激其外周端,传入冲动无法上行至延髓心血管中枢,所以血压无明显变化。
3.7剪断迷走神经,刺激其外周端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发现能引起明显的减压反应。
迷走神经中含有从延髓下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纤维,支配心脏。
节前纤维末端释放Ach,节后纤维末端也释放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即具有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所以,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减压反应。
4实验结论家兔动脉血压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导致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血压上升;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能广泛作用于缩血管效应的平滑肌受体,能使血压升高;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刺激其完整时及中枢端,传入冲动增多,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血压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无明显改变;电刺激迷走神经,能引起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从而使家兔的血压下降。
5参考文献[1] 陆源, 孙霞, 饶芳. 机能学实验教程[M].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165-168.[2]朱大年.生理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36.[3] 刘红, 刘爱民, 刘行海等. 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影响的量效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3):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