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出口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
广东主要出口香港;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
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
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
一、目前出口状况: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全面回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个百分点。
其中,纺织品出口1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9.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19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26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分析,从出口市场来看,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为48.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47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额为7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6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是前两年日本经济恢复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放缓,此数据是日本地震前的出口统计数据。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1年3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报》显示:今年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迅速回升,达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58.7%。
其中纺织品出口78.98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环比增长96.2%;服装出口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环比增长35.2%。
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品出口201.7亿美元,增长32.7%;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
专家预测,在棉价高位运行、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市场状况与需求变化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
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
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1、日本市场中国和日本的纺织品贸易一直比较好,日本既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是纺织品的进口大国。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原料,加工后再返销到日本。
中国对日本的纺织品出口50%甚至更高是加工贸易。
日本在华投资也对中国纺织品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
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块市场,即第一市场。
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 专业分析机构认为,此次地震对出口将带来暂时性影响,但对全年出口影响有限。
中国纺织行业对日本出口额约占对全球出口份额的10%。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地震及海啸更多的影响体现在短期内因海路运输受阻影响订单交付及订单暂时性推迟的影响。
从中长期看,行业更多的利好是日本灾后对纺织及服装品购买需求的提升。
此外,出口日本收入占比较高的纺织服装企业短期会受到负面压力,但中长期需求将会恢复,未来有可能受到灾后重建刺激拉动消费。
2、美国市场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其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他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无瑕顾及,因而是一个纺织品进口大国。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服装,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纺织服装贸易办公室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但是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衫、化纤针织衫和内衣裤等产品,同比增长最高达两倍多。
3、欧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市场相当活跃,是世界上纺织品进口的第二大商,市场渗透率达50%摆布。
欧盟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主要是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比较少。
虽然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中国出口,但是中国仍是欧盟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国家。
尽管欧盟的纺织行业艰难、市场需求减少,但基本需求仍然存在。
目前,欧盟市场对棉布、棉针织服装、棉梭织服装以及近期有点受宠的化纤类服装的需求前景需求仍然良还。
三、利弊有利条件:1、一是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见表2、表3)。
劳动力成本在纺织产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低,该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价格竞争优势就越大。
丰富而又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通过低价竞争占领市场。
2、出口退税率的提高。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对我国纺织服装恢复国际竞争地位、稳定市场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今年为了抑制外汇储备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3月份财政部又制定过一个下调出口退税的方案,纺织品和服装也包含在内,调整幅度为2~3个百分点。
相关人士称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可能于6~7月推出。
3、国际环境非常有利。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打破了世界主要市场长期对我国歧视性贸易政策的束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加速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我国纵向、横向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增强后发优势。
二是发轫于上世纪中后期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世纪,我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创新能力提高最快,新型纤维材料、新型工艺和装备、产品功能和性能差异化进步最大,供应体系建设、产业组织结构升级、自主品牌发展最兴旺的时期。
不利条件:(1)原材料价格上涨棉花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各行业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较快,化纤原有的一些弊端逐步得到改良,吸湿、透气、抗静电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多种服装原料存在价格上涨的压力。
(2)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
目前我省纺织业的出口依存度在30%以上,人民币升值必将使企业本来就不大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我们可以计算出浙江企业因汇兑的原因,一年至少损失35.6亿美元,这对于原本薄利的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目。
(3)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
由于PFOS 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4)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
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
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四、未来出口趋势及政策建议“中国纺织业的创造力与出口的品质有了大的提高,扭转了以数量增长为主的出口局面。
但我国纺织业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日前召开的2010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
据介绍,2008年到2010年,我国服装出口的数量下降了万分之二,但是出口价值增长了25%。
整个“十一五”期间,出口数量对纺织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占到44.5%,价值增长的贡献率占55.5%。
出口环境更复杂、成本压力在加大,国际市场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市场的复杂性与竞争的激烈程度都在倍增。
传统发达市场的债务危机仍未消除,一些国家已开始转变负债消费的方式,市场复苏仍将是漫长过程。
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部分对日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被取消或推迟。
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动荡,使新兴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新兴经济体实力步入上升期,使纺织工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1、充分发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我国纺织企业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冲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将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所以,促使产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所设的技术壁垒。
3、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较多的停留在大宗低值品上,利润水平低下。
今后要增加中高档服装出口的比例,适当提高服装卖价,不断提高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4、要实行品牌战略。
努力用自己的品牌、自己有特色的产品来开拓与占领国际市场。
总之,针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走低成本与高效率结合的道路,同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促进企业利润水平、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三者的良性循环,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我国的纺织服装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