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清D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清D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
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
分别为 92.5%和80.0%,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
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d二聚体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溶栓治疗是该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到达医院时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

本试验应用中药制剂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内
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6 h到1周,并经头
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排除合并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瓣膜病及心房颤动、动脉炎及周围血管疾
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手术或创伤者,同时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6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4岁。

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均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00709,h 31022558,121037)80 m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针0.6 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2组对合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伴发感染等给予相应处理。

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禁用降纤药、肝素等一些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的药物。

1.3 观察项目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

仪器为日本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判定标准用药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
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

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

组内及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

2.2 2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指标的变化(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皮疹反应,加用氯雷他定口服消失,不影响治疗。

对照组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发病6 h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溶栓,但相当多的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故及时使用其他有效药物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梗死面积是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文中,加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脑梗死发生的基础是血液与受损血管壁间相互作用形成血栓,而血栓的形成又激活纤溶系统,血液循环中出现大量的纤溶酶,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分子大小、结构不同的降解产物。

d二聚体就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d二聚体水平增高时,d二聚体微结晶容易析出,
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d二聚体还能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与体内纤溶活性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干扰纤溶系统使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导致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前状态,促进血栓形成[5]。

故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不仅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而且对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有重要意义[6],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判断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7]。

2组患者在第7天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上升,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亢进,加速血栓形成,但治疗组d二聚体含量上升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幅度明显减少,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减缓了血栓的形成。

本文中,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明显(p<0.05),故推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减轻后遗症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2.
[2] 宫景峰,安莲华.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死l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09,5(30):431432.
[3] 胡霞敏,周密妹,胡先敏,等.丹参酮ⅱa预防性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影响.中国药理通报,2006,22(4):436437.
[4] 承韶晖,陈晓蓉,侯冠峰,吴蕾.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19(5):287289.
[5] 李光平,巴晓红.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合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早期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山东医药,2012,52(9):4647.
[6] 赵鸿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9):527528.
[7] 熊军,熊勋波.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检验医学,2011,26(3): 198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