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概要教学文案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概要教学文案
• Ⅱb:附着血凝块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 Ⅱc:黑色基底
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的Forrest分级
Forrest分级 1a 1b 2a 2b 2c 3
溃疡病变 喷射样出血 活动性渗血 血管显露 附有凝血块 黑色基底 基底洁净
再出血概率(%) 55 55 43 22 10 5
常见病因2:急性食管、胃粘膜病变
黑色基底; • Ⅲ级:基底洁净。无近期出血迹象。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 Ⅰa:喷射状出血(动脉性)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 Ⅰb:活动性渗血;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 Forrest分级Ⅱa:血管 显露;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2.全身性疾病 • 血管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管扩张、动脉粥样硬化,等 • 血液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DIC,等。 • 尿毒症 • 结缔组织病(血管炎):SLE、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 急性感染:出血热、钩体病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类
• 急性上消化道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 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 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 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 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
• 应激、理化因素 • 烧伤,创伤,外科手术,
休克,脑出血,酒精 • 渗血常见,20%较大量
出血
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
A级:黏膜破损长度≤5 mm,并且局限在一条 粘膜皱襞内;
反流性食管炎
• B级:至少有一处黏膜 破损长度>5 mm。并且 互相不融合
反流性食管炎
• C级:至少一处有两条 黏膜破损互相融合, 但非全周性 ;
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氮质血症 四、发热 五、血象
一、呕血、黑便
• 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
量及速度 •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
伴血凝块 • 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
• 3、若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 发症存在
血象
• 1、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 • 2、出血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 3、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如持续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概要
屈氏韧带
上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称急性大量出血 (acute massive bleeding) ,在短时间内 出血量达到1000mL或全身血容量的20%时称 大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 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 碍或休克,也有以体位改变引起低血压, 脉搏的变化(即病人由卧位改位坐位或直 立位时脉搏加快10-20次/min,收缩压下降 20mmHg)作为急性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是 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常见病因1: 消化性溃疡
• 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 原因,10%~25%以出血为 首发表现 疼痛-出血-疼痛缓解 出血量与侵蚀血管大小有
关
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征象Forrest分级
• Ⅰ活动性出血病灶 • Ⅰa:喷射状出血(动脉性); • Ⅰb:活动性渗血(静脉性或微小动脉性); • Ⅱ近期出血性病灶 • Ⅱa :血管显露;Ⅱb:附着血凝块;Ⅱc:
少见病因3: 异物损伤
• 累及大血管,可引起致 命性大出血
少见病因4: 寄生虫
• 比较少见,慢性失血
出血量的估计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
• 黑粪
50~100ml
• 呕血
250~300ml
• 出现全身症状 (心血管反应)400~500ml
• 周围循环衰竭
>1000ml
❖ 最有价值的标准: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 ❖ 动态观察血压和心率
别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 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 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 • 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
10.7KPa (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 • 4、老年人死亡率高
三,氮质血症
• 氮质血症 1.肠源性氮质血症 在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一般余 出血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3-4日 降至正常。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 上胃肠道
➢食管: 炎症、溃疡、肿瘤、损伤 ➢胃-十二指肠: 炎症、溃疡、肿瘤、胃粘膜病
变、异常血管、钩虫,等。 • 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溃疡 • 邻近病变 ➢纵隔: 肿瘤、脓肿 ➢胰腺-胆道:结石、炎症、肿瘤 ➢动脉瘤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食管静脉曲张
重度:血管直径大于6 mm,呈 串珠状、结节状隆起,阻塞部 分管腔,曲张静脉可达食管上 段。
常见病因4: 肿瘤
• 是常见原因,恶性 肿瘤比例高
• 表现 ✓急性出血 ✓慢性失血基础上 急性出血
常见病因5: 药物相关性胃肠病
• NSAIDs、激素等 • 炎症、溃疡
NSAIDs导致溃疡的机制
2.肾性氮质血症 在严重失水和血压降低的情况下, 由于缺血、缺氧和低
血容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排泄功能均降低,因 而产生氮质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发热
• 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 超过38℃,可持续3~5天;
• 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时基础代谢增高;
• Cox1 • • Cox2 • • • •
花生四烯酸 环氧合酶
前列腺素
抗炎 镇痛 胃肠道损害 肾毒性
维护肾及 血小板功能
保护胃、 十二指肠粘膜
炎症、疼痛
少见病因1:胃底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 先呕吐(如:妊娠反应) ,后出血
• 可以大量出血 • 需急诊胃镜检查
少见病因2: 血管异常
毛细血管扩张
反流性食管炎
• D级:融合为全周性的 黏膜破损。
常见病因3:门脉高压相关的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病 (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胃黏
膜的淤血,水肿、糜烂,呈马赛克 或蛇皮样改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 轻度:血管直径小于 3mm,直行或轻度迂曲 ,病变限于食管下段 ;
食管静脉曲张
中度:血管直径为3~6 mm,呈 蛇行迂曲,范围不超过食管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