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案例分析

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案例分析

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及讨论1、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及是否可以处罚(1)第一例①事件发生经过:某食品卫生监督员于5月16日在日常巡回监督检查中,从某副食品商店货架上发现有一批全脂加糖奶粉颗粒较粗,另一份木耳有白霜并有甜味,当即取样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

奶粉检验结果:水分3%,脂肪25%,蔗糖为25%;酸度〈18T,溶解度(重量法)97%,杂质度16mg/kg,铅、铜、汞均未超过标准含量。

木耳用蒸馏水浸泡10分钟换水再浸泡,把3次浸泡水合并,按GB5009.8—85法测定其中蔗糖含量,木耳中蔗糖含量相当于木耳的10%。

②行政处理:该市卫生局于5月20日对该商店发了处罚决定书指出该商店出售的××牌加糖奶粉蔗糖含量超过GB5412-85的规定(应为≦20%),属于掺杂。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禁止生产经营掺杂、掺假、伪造而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的”规定,决定行政罚款800元。

在处罚决定书中未处罚用蔗糖掺进木耳中。

最后注明如对该罚款决定不服,可于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次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该商店以奶粉是××省××县乳品厂的产品,白糖不是我们加的,而且只摆上货架并未出售为由而认为处罚不当,于6月3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该商店于收到裁定书之次日即将罚款交到发出处罚决定书的区卫生监督机构。

③讨论:发现蔗糖含量为25%的奶粉该不该处罚?发现掺蔗糖的木耳该不该处罚,为什么?外地产型包装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时应该由谁负责,根据什么?为什么由该市卫生局作出处罚决定,而不是卫生监督机构?人民法院为什么不受理这起诉讼?该商店以只摆上货架而未出售为由,而不应该处罚是否合理合法?(2)第二例①事件发生经过:XX省XX市XX厂工会从XX副食品商店买进一批刀鱼,卖给职工。

当时是冬天,外气温平均为-5℃,食品卫生监督员发现这批冻刀鱼已经腐败变质,鱼骨有的已凸出鱼体表,但仍未解冻。

这时有一名卫生监督员未通过监督所所长给该厂工会发了一个通知,责令退货,否则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②讨论:根据现有资料这批冻刀鱼是否可以食用?还应该作哪些检验?该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该工厂工会发出通知有无问题?应该如何处理?③参考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汇编》。

2.污染食品的处理(l)第一例①事件发生经过:某葡萄酒厂收购葡萄后立即榨取葡萄汁,然后把大桶葡萄汁存放在地窖中。

某食品卫生监督员发现这桶已储存3个月的葡萄汁表层漂有一层约1毫米厚的菌膜。

该食品卫生监督员当即写一份现场监督记录,记录下来所见并由该酒厂陪同的人员签字。

第二天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来电话通知要求不许再用这桶葡萄汁生产葡萄酒,因已经变质。

该葡萄酒厂不服,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即于5天内把诉状副本送给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并要求该监督机构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提供证据。

②起诉书的要点:原告认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未能指出葡萄汁表层是什么菌,产生什么代谢物,有哪些有毒、有害的都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处罚是没有根据的,是一种不法行政行为,因此要求人民法院撤消该卫生监督构机关于销毁葡萄汁的决定。

③讨论:这批葡萄汁是否是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物品?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答辩状的要点应该怎么写?④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行政诉讼法》。

(2)第二例①事件发生经过:某粮库新运来二车皮散装粮食,一车(50吨)为散装脱粒玉米,另一车为散装小麦。

在粮库专用线卸车时发现车厢底贴底板处铺有一层苇席。

从席下扫出两筐白色有蒜臭味的白色粉末,查这一车皮前一次运输的登记薄,知道上一次该车皮运输过×%倍硫磷。

车皮未经洗消即铺上苇席装运粮食,现在粮食正封存中。

②检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按薄层层析法检查,这批玉米、小麦分别含与倍硫磷Rf值一致的化合物,按倍硫磷计算略超过了国外(某一国家)的限量。

③讨论:这批粮食是否违反食品卫生法,应该如何处理。

④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汇编》,(外国农药残留量有关规定)。

(3)第三例①事件发生经过:1997年6月20日,北城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称冰花加工部加工的炒冰加人大量绿色色素。

接到举报后,市卫生监督所所长提出要求与陕北区卫生监督所一并调查处理。

1997年6月22日北城市卫生监督所会同陕北区卫生监督所、北城电视台一起赴该加工部进行调查。

在调查现场发现,该加工部已领取卫生许可证,5名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炒冰中加人的食品添加剂为果绿(狮头牌DB31/526-93,上海市染料研究所出品;所使用的水源为钱井水,无过滤器水质未经检验所见到的炒冰颜色为绿色、黄色、粉色数量为60公斤其中绿色炒冰为15公斤口袋每袋50克)。

对所发现的问题均做了现场监督笔录和调查笔录。

②处理意见;在炒冰中加入果绿添加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依据本法的规定,给予下列行政处罚:①责令停止生产经营;②销毁加人果绿的炒冰15公斤,并通过北城电视台曝光;③罚款人民币1000元。

卫生监督所派卫生监督员将处罚决定书直接送达。

该加工部按规定自动履行行政处罚内容,于1997年7月4日结案。

③讨论:这批炒冰中加人果绿受卫生行政处罚,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哪一条哪一款?答辩状的要点应该怎么写?参考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卫生监督培训系列教材》(i商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3.食物中毒的诊断处理(1)第一例①事件发生经过:某大学于10月12日发生一起类似食物中毒的事件。

校医院在接待20名症状类似的急诊病人后,意识到可能是食物中毒,于当日向区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了食物中毒病情报告。

②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该食堂进餐人数320名中有112名发病。

经发病与进食食物调查发现发病的都是在食堂小卖部买油炸海杂鱼的。

在该食堂进餐而没买油炸海杂鱼的,一个也未发病。

患者112名,潜伏期为进餐炸鱼后1-3小时发病。

主要症状为口唇周围麻木感(98%),大部分颈项有发硬的感觉(70%)。

无胃肠炎症状,不发烧(体温在 36 .3℃-37 .0℃),少数患者有精神症状,忽而哭,忽而笑(30%)。

发病第二天大部分患者(97%)都恢复了。

③检验:对剩下的生海杂鱼进行了分类鉴定,没发现夹有河鲀鱼。

第一次刚接到报案后立即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样检查,利用快速检毒检测结果氰化物阴性,重金属阴性,生物碱(显色反应)阴性。

第二次检验在流行病学调查以后进行,重点查了炸鱼用的植物油(从该校农场收获后运来的大麻籽油)。

④讨论的问题:前一段的调查有何收获,有何线索,有何问题;应该继续作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这起事件是否是食物中毒;应该补充作哪些调查;是否应该行使行政处罚权。

⑤参考资料《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及其他有关食物中毒的规范性文件《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汇编》。

⑥本案例是否应该行使行政处罚权,如果需要处理,应该如何处理?(2)第二例①事件发生经过1999年9月26日18:00某市一宾馆举行婚宴,宴席于19:30许结束。

当晚该市第一医院连续接收10名急诊病人.病人均有腹痛、腹泻、呕吐、水样便、发热等症状,怀疑食物中毒,该院当即向该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

②调查处理经调查,所有病人均有共同的就餐史,均参加了26日晚举行的婚宴。

宴席共32桌,约320人参加,宴席每桌500元,16个菜。

对参加宴席的45名就餐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28人发病,最早一例于26日23:30发病,潜伏期4.0h,最晚一例27日19:00许发病,潜伏期23 .5 h,平均潜伏期11.5 h。

病人经对症、消炎治疗,29日均康复。

调查未发现病人有共同的可疑进餐食品。

在所调查的病人中,采集到病人呕吐物3份,腹泻排泄物5份,血样5份,并于一病人家中采集到婚宴剩余食物3份。

接到报告后对疑似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宾馆同时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检查未发现宴席剩余食物,该宾馆餐厅的卫生许可证有效,从业人员均有有效的健康证。

检查发现,该宾馆餐厅加工间内冰箱中食品生熟混放,凉菜间内菜墩背面发霉,案台下放有个人衣物。

卫生监督部门当即对该餐厅采取了控制措施,责令停业,封存了现场的食物,并采集了现场的食物、菜墩、抹布、案板等样品。

29日经该宾馆申请,卫生监督所对其餐厅进行了验收,该宾馆主动要求销毁餐厅内的所有原料和食物,并进行了全面的消毒处理,卫生监督所同意其重新开业。

③食物中毒事件的认定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食物中毒事件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在该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中,所有中毒病人均有共同的就餐史,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但在所采集到的各种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与食物中毒有关的致病菌。

鉴于上述情况,该市卫生局于10月11日邀请了该市食物中毒专家鉴定委员会的7名专家(均系教授或主任医师)对该事件进行鉴定。

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认为,虽然实验室检验未发现相关的致病菌,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认定该事件系一起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

④行政处罚根据该事件的性质和认定结果,该市卫生局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拟作如下行政处罚决定:①责令停止生产经营②没收违法所得16000元,处以违法所得二倍罚款32000元。

由于该处罚额度较大,该市卫生局于10月18日直接送达听证告知书,书面通知该宾馆该市卫生局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告知其有权要求市卫生局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如要求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应于接到听证告知书后3日内提出申请。

10月20日,该市卫生局接到该宾馆要求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的申请。

市卫生局经研究,将行政处罚听证会定于11月1日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并于10月22日直接送达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书面通知该宾馆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

听证会由该市卫生局法规处人员主持.该宾馆经理和法律顾问出席听证会。

该宾馆认为,市卫生局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不清,实验室检测并未检测到食物中毒致病菌,无法认定食物中毒;而对行政处罚程序和法律依据等问题并未提出疑义。

市卫生局所属卫生监督所的办案监督员,向其讲解了食物中毒事件诊断的技术标准、认定该事件的依据、过程,以及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听证会上市卫生局所属卫生监督所的办案监督员充分听取了该宾馆的陈述和申辩,对其所提撤消行政处罚的理由一一予以了驳回。

11月10日该市卫生局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正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实施如下行政处罚:①责令停止生产经营;②没收违法所得16000元,处以违法所得二倍罚款32000 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