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总布置方案1.1 施工总布置特点(1)某电站已开工较长时间,前期设施完善,交通系统、生活营地、施工设施区场地、供料及吊物平台、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均已基本形成,施工布置的总体条件较好。
(2)坝肩开挖边坡陡峭,根据施工需要,坝肩、边坡及坝顶平台需布置部分生产设施,布置干扰较大。
施工场地狭窄,部分生产设施(如冷水站)需采用移动结构。
(3)部分施工设施区距施工现场较远,如布置在420沟中部和下游侧的钢衬加工厂和金结加工厂距大坝超过6km。
设施区较为分散,统一管理有一定难度。
1.2 施工布置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和左岸现有的场地条件,结合场内场外交通线路,分区规划,按紧凑实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布置。
(1)充分利用业主提供的场地及设施,结合自有条件和施工要求,本着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布置。
(2)施工布置做到能充分发挥施工工厂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高峰强度的要求。
(3)在满足施工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各生产辅助设施规模,减少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主要施工企业力求集中布置,设置排水系统,满足场内排水要求。
(5)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设施及消防设施,避免施工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并考虑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
1.3 施工场地规划根据招标文件,业主提供六个施工设施区,即左岸上游左-Ⅳ渣场公路附近、左岸上游回头弯、左-0号弃渣场顶部,左岸上游存渣场、420沟中部和420沟下游侧(靠近油库方向)。
该六块场地特性见表4-1,主要生产设施均集中布置在这六块场地内。
表4-1 发包人提供的施工设施区特性表另根据大坝施工需要,在左岸中线公路与坝肩下游结合处布置制浆站和供风站。
在左岸坝肩边坡布置前方值班室、浆液中转站及可移动的组装模块式冷水站等。
(1)左岸上游左-Ⅳ渣场公路附近施工设施工区位于左岸上游1470m高程,占地面积约7500m2。
布置综合仓库(含材料堆场)。
(2)左岸上游回头弯施工设施区位于左岸上游1470m 高程,占地面积约1000m2,布置油库及配套设施。
(3)左岸上游存渣场施工设施区位于左岸上游1380m 高程,占地面积约13900m2,布置机械修配厂、汽车修理厂和钢模维修、拼装场。
(4)左-0号弃渣场顶部施工设施区位于左岸上游1210m 高程,占地面积约26500m2,布置钢筋加工厂(含锚索加工厂)、木工加工厂、混凝土预制场和工地试验室。
(5)420沟中部施工设施区位于左岸下游1209m高程,占地面积约6900m2,布置金属结构加工厂(含拼装场)。
(6)420沟下游侧施工设施区位于左岸下游1225m高程,占地面积约8000m2,布置钢衬加工厂,后期两厂联合使用。
(7)混凝土初期及二期冷水站,采用可移动的组装模块式冷水站。
布设在坝肩槽下游岸坡马道上,分多层布置在缆机和塔机起吊范围内,根据施工情况自下而上逐层转移。
(8)制浆系统,拟在左岸中线公路与坝肩下游结合处布置1座集中制浆楼,包括拆包间、超细水泥仓库、水泥储存罐等。
(9)前方调度室,为满足生产协调要求,并考虑场地的限制,前方调度室拟采用移动式结构,由四个集装箱拼接而成,内设空调及办公用品,供现场协调指挥和小型会议使用。
左岸上游存渣场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图XW/C4-A(L)-04-01。
1.4 生活、办公营地根据招标文件,办公、生活用房由业主方无偿提供,位于大湾子承包商营地及扩展区,总建筑面积30000m2,其中住宅楼25000 m2,办公及其它设施5000 m2。
本标施工高峰期约3100人,业主提供的生活、办公用房能满足施工需要。
1.5 施工道路根据招标文件业主提供与本合同工程相关的场内主干施工道路共15条,其中左岸7条,右岸8条,均已具备通车条件,道路路面分别宽10m、9m和7m,左右岸交通利用下游永久大桥联系,道路特性详见表1-6。
由于交通条件完善,本标利用上述道路及桥梁可以到达各施工场区和营地。
本标施工除利用业主提供的已有施工道路外,需要修筑连接施工设施区和主干道的连接便道约100m;为满足坝前防渗体填筑和上游围堰拆除的需要,上游将R11(右岸上游出渣公路)从1040m高程处向下游延长,呈“之”字形修到大坝基坑;为满足下游围堰拆除的需要,下游从R4(左岸导流洞施工道路)和R5(右岸下线公路)1017m高程处分别修支线道路,呈“V”字形,道路随开挖面的下降跟着向下延伸到围堰水上998m高程,在背水面修临时道路到尾水渠,开挖区内再修临时便道到各作业面。
1.6 供料、吊物平台为满足大坝施工需要,本标计划使用的缆机供料点共6个,其中左岸高程1245m供料平台、高程1021m辅助供料平台、右岸高程1025m辅助供料平台、右岸高程1139吊物平台等4个由业主提供,施工初期在水垫塘基坑内设吊物平台,作为初期基坑临时管线、模板、钢筋及仓内设备吊点。
另为方便施工、减少运距,拟在左岸标设置1130m高程辅助吊物平台。
左岸1130m辅助吊物平台由本标设计、维护管理和后期拆除,并免费提供给其他标段使用。
各吊点使用规划及特性见表4-2。
表4-2 缆机吊点规划及特性表左岸1130m吊物平台设计见附图XW/C4-A(L)-04-02。
1.7 砂石骨料及混凝土生产系统本标混凝土为常温混凝土和预冷混凝土。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混凝土、砂浆由左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和右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统一供应,其它灌浆用砂(灰)浆由本标自行解决。
1.7.1 右岸砂石加工、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1)右岸砂石加工、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布置在坝基下游3km附近,为大坝混凝土浇筑的辅助系统,统一供应喷混凝土砂石骨料、常温混凝土、预冷混凝土和砂浆。
可供应出机口温度为7℃的预冷混凝土。
(2)右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供应高程1020m以下部分大坝和水0+088.6m桩号以前、23#坝段以左水垫塘混凝土约32.5万m3,月供应强度约2.5万m3。
1.7.2 左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1)左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布置于左岸坝肩高程1245m平台。
坝肩上下游各两座,距高程1245m供料平台运距不足100m,为大坝混凝土浇筑的主要系统。
除上述规定的由右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供应外,其余混凝土、砂浆由左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统一供应。
(2)左岸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为4座4×3m3自落式搅拌楼及配套设施和相应制冷系统,拌和楼采用微机全自动控制,并能实现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切换。
该系统按满足高峰月混凝土浇筑强度23.0万m3设计,计划2005年7月底投产(试生产),可供应出机口温度为7℃的预冷混凝土。
单座搅拌楼铭牌生产能力:常态混凝土240 m3/h(四级配)、预冷混凝土180m3/h(四级配)。
1.8 混凝土运输系统本标段混凝土浇筑主要由5台30t缆机承担,其中高缆2台,低缆3台。
XW/C4-B标负责缆机的运行和维护,本标段按批准的缆机使用计划合理有效的使用缆机。
缆机性能数见表4-3。
表4-3 缆机性能参数表混凝土水平运输主要由业主提供的14台混凝土侧卸运输车(与XW/C4-A(R)共用)承担。
另外考虑到预制厂及其它工作需要,配置3台6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1.9 一、二期冷却制冷水站布置1.9.1 系统规模根据招标文件,制冷水设施采用集装箱式冷水站或组装模块式冷水站。
为便于吊装、转运,模块组件最大重量不超过30t,并布置在缆机和塔机覆盖范围内。
左岸冷水车间制冷水能力1800m3/h,规模较大。
通过多方面比较和论证,此车间采用多站设计方案,由4个冷水站组成。
其中两个站专门生产5℃冷水,每站制冷水能力470m3/h,为避免冷水站搬迁时中断10℃冷水的生产,另外两个站,一半生产5℃冷水另一半生产10℃冷水。
4站共生产5℃冷水1645m3/h,10℃冷水200m3/h,以满足大坝高峰冷却水需水量的要求。
1.9.2 车间布置根据便利施工、节约能耗的原则,冷水设施在左岸大坝下游边坡马道上分台阶布置。
冷水车间设计成移动站方案,为方便向大坝提供制冷水,总的原则是:(1)冷水站布置在供水点最近的马道上;(2)沿各级马道移动布置。
第一台冷水站布置在1001m 高程,当该站供冷水能力不能保证大坝要求之前安装好第二台冷水站,并依次安装第三、四台冷水站。
然后随着大坝施工部位的上升,冷水站由低马道向高马道循环移动。
冷水泵输送高度控制在60m范围内,不另外布置多级回水泵站,以降低向大坝供冷水的费用。
1.9.3 冷水站布置每个冷水站由3个模块组成,分别命名为A、B、C模块,均为两层结构。
C模块置于A、B模块之下;A、B模块内分别安装有冷水机组及高压柜,并拼成一个整体。
为了减少模块的长度,将高压柜的后门拆除后靠墙布置,在墙外检修高压柜。
蒸发式冷凝器布置在冷水机组上方;循环水箱和回水箱装在C模块内,布置在冷水机组下方,做到管道连接最短,C模块底层布置冷水泵,置于冷水箱的下面,以满足工艺要求。
A、B模块均具备独立的使用功能,增加一套气压给水装置就可分别作为独立系统使用,布置上具备较大的灵活性。
1.10 制浆楼布置本标段帷幕灌浆约11.96万m,固结灌浆约21.36万m,接缝灌浆约18.034万m2,工程量大,高峰期耗浆量约350L/min,而坝址边坡陡峻,分散制浆布置困难,因此选择集中制浆方案。
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在左岸坝肩下游1130m高程控制楼下游侧,布置一座自动下料、电子称量和程序控制搅拌的集中制浆楼。
制浆楼按“两灌五库、三间”长条形布置,占地8.5×42m2。
站内设2个125t水泥储存灌、2个超细水泥库、1个硅粉库、1个外加剂库和一个化学灌浆材料库,两间为值班间和试验间。
在下游侧低洼部位布置1个60m3的沉淀池,沉淀池拟为砖结构。
制浆楼设计能力为:制备水灰比0.4∶1、0.5∶1的浆液,连续供浆能力为350L/min,输浆速度1.4~2.0m/s。
站内设8台NJ600型高速制浆机、8台1m3慢速搅拌储浆桶、6台BW450/50供浆泵(2台备用)。
布2道φ50mm输浆钢管,一道顺大坝下游侧边坡布设,满足固结灌浆、接缝灌浆施工的需要;一道布设于左岸各灌浆洞、坝基廊道内,供帷幕灌浆施工。
水泥库采用砖瓦结构,库地坪高于周边地坪面约20~30cm,并铺设防潮、隔潮材料,屋面选用优质防水材料。
大坝施工到1130m高程后,在左坝肩下游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布置制浆楼。
1.11 大坝施工交通布置为满足拱坝施工需要,大坝施工交通系统按如下方案进行布置。
(1)在大坝下游坡面,从基坑至坝顶,布置一条贴坡梯道,与现有施工道路和马道相通,分层连接马道、栈桥、下游坝址贴角混凝土及移动式栈桥,与混凝土施工仓位相通,使施工人员能够顺利地到达各施工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