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要求(省教保〔2018〕19号)和区关于印发《区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精神,为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校园欺凌事件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处置目的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根据通知精神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以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第一时间开展干预和处置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及时解决,尽可能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对涉事学生和家庭的不良影响。

通过制定松江区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增强基层学校处置能力,规范基层学校处置行为,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切实保护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处置原则
(一)果断及时原则:一旦发生欺凌事件,学校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欺凌性质情况,及时疏导、及时化解、及时平息。

(二)分类处理原则: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落实专人帮教,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对于被欺凌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加强自我防范教育。

(三)依法合规原则:所有处置的行为都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必须依法合规处置,学校校长应是处置欺凌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在处置过程中,既不能无原则的淡化处理,也不能上纲上线的强行处置,要做到事实清楚,处理得当,依法依规。

(四)预防为主原则:校园欺凌事件要在预防上下功夫,要对学生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要完善细化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的能力。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

学校要加大对班主任、教职员工、校园保安的培训,重视欺凌现象的排摸,建立一对一帮教制度,做到校园欺凌现象的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三、处置机构
学校要成立欺凌事件相关应急处置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职责,做到高效及时。

1、应急指挥组:(校长、德育副校长、)负责指挥和组织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工作,对突发欺凌事件作出部署,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保护疏散组:(总务主任)负责组织并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医院、青少年保护机构等部门)参与疏散师生,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

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维护秩序,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开展救助等工作。

3、善后处理组:(德育干部)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

做好对受伤学生家长的安抚、慰问和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及时向师生及家长通报事件经过,稳定情绪。

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4、通讯联络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和报告,准确收集事件信息,及时汇总事件相关材料,做好媒体的接待和采访工作。

5、后勤保障组:(总务主任)负责处置事件过程中学生及家长的接待、交通、后勤保障等工作。

各应急处置小组现场应急措施:
(1)保护人员: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应立即组织本组人员(不必等到人员来齐后)前往现场防止暴力,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力求不受任何伤害,但当歹徒强行施暴时,本组人员可实行正当防卫;与欺凌者周旋时,本组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欺凌者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欺凌者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2)通讯联络员: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迅速赶赴现场,负责联系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如有需要立即联系公安局或派出所(“110”)。

(3)疏散引导员: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迅速赶赴现场,当保护员与欺凌者周旋时,本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欺凌者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欺凌者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4)现场救护员: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在组长带领下,立即携带药品到事发现场了解伤员情况,对轻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护,送往医院治疗。

四、处置流程
(一)接报与通知:事件发生后,在场知情人员(包括行政、教职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情况向学校领导等相关部门报告。

接报后,学校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安全。

(二)处置与救助:欺凌事件发生后,如果学校教职工、学生或保安发现欺凌者正在对学生施暴,应立即上前阻止,或及时派人报告学校并由学校上报相关部门,必要时可直接拨打“110“。

学校应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召集校园保安和相关教师赶赴现场,阻止欺凌者施暴,对现场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

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

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保护现场,保存物证,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保护与维稳:学校应对事件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

维持秩序,疏散师生,监控案情,关注事态发展,作好安抚工作,稳定师生情绪。

学校保卫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维护校园秩序。

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四)报告与通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以及处理进度,并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

学校要严格按照松江区教育局应急突发事件报告要求,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告知受伤者和责任人的监护人,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

(五)配合与调查:学校和当事人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及处理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得隐瞒,详尽全面的调查事件
起因和经过,形成书面报告。

同时要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设施、制度、预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六)安抚与善后: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对受害学生实施救助措施,对于需要诊断治疗的,学校应当在第一时间内与受害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防止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损害后果加重。

对于受害学生因为治疗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学校可组织欺凌者和受害者双方家长进行协商。

欺凌者的家长拒绝支付费用的,学校在有财力的情况下可先行垫付费用,并及时通知承保校方责任险的保险机构。

学校及欺凌者和受害者双方家长对相关费用的承担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司法所或者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的,应当建议受害学生的家长通过诉讼寻求解决。

受害学生因为欺凌事件而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学校应通过合适的途径对受害者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恢复身心健康。

学校心理教师应当制定专门的计划,帮助受害者树立自信,自尊自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恢复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

班主任应当对受害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常地融入校园集体生活。

做好受伤学生和受惊吓学生的安抚工作,并及时与受伤害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受伤害学生家长的安抚解释工作。

五、责任追究
1、事件的调查处理必须实事求是,依法处置,任何人不得干涉隐瞒对事件的调查处理。

对不履行安全应急处置、发布假消息、不服从指挥的人员依法依纪进行追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学校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2、学校行政、保安和教职工,必须积极参加与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护,对学校出现的欺凌事件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对欺凌事件反应迟缓,故意推脱,懈怠而导致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扩大的,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将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3、相关责任人要通知家长到校配合处置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对受伤学生的赔偿要依据法律法规执行,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