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记: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笔记: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说明:1.本笔记仅就自己认为的难点,疑点,以及重点部分进行摘抄评述,主要是关于测量理论的部分,不涉及其他,其实测量学大部分内容都很清晰,稍微花点心思甚至可以猜测一些章节的题型;2.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详略得当,讲解清晰,对于理论部分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有利于理解学习。

3.由于测量学和统计学的关系密切,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在二者联系紧密的地方略加注解,稍加辨析,未为得当,尚祈见教。

第二章第一节测量的基本问题(按:这一章节的内容虽然很基础,就考试来言不是很重要,但是理解好了不仅有利于测量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实验心理学中心理物理法的理解也很重要,孟庆茂版实验心理学中也讲到了数的属性划分。

)一、测量的定义1.S.S.Stevens:“测量是按照法则指派数字”。

2.测量三要素:(1)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2)测量的规则或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3)测量的结果——描写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3.测量的对象的性质1:(1)具体型——气味(2)抽象型——智力(3)确定型——长度(4)随机型——记忆广度(5)模糊型——热情奔放与冷若冰霜4.测量的结果:数的属性划分2(1)同一性和区分性——类别\称名量表(2)等级性或序列性——等级量表(3)等距性——等距量表(4)可加性——等距量表、等比量表35.数量法则4的制定:所谓数量法则,即一种有序配对的集合,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为f={(X,Y);X=任何事物,Y=一个数字},也就是测量这个概念定义所表达的内容。

1以下的划分其实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具体性,一个是确定性。

前者包括(1)和(2),后者包括(3)(4)(5),正如作者所说,这其中并无绝对的区分界限。

2数的属性如何体现(表现为不同的量表),其实受制于所测量事物的属性和所应用的法则(即所使用的测量方法)3可加性就是可计算性,数学上加减为一级计算,乘除为一级计算,等距量表只具有可加减的特性,等比量表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因为它有绝对零点;这里进行的排列,并不意味着数的属性相对应的量表只具有该特征,排在下面的量表涵盖上面量表的特性。

4在心理学即所应用的测量理论二、测量的要素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包括两类,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这个是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区分的重要一点)2.单位——具有确定的意义;具有相等的价值三、四中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1量表scale:广义上讲,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和两的渐进系列都可以成为量表根据数的属性描述事物属性所达到的程度的不同:1.类别量表2.等级量表——心理测量学中大部分数据为这个水平,研究者利用正态分布将之等距化;3.等距量表4.等比量表四、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心理测量均属于间接测量五、测量的方法,广义上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在心理测量学中采取狭义的定义,专指测验法六、误差与精确程度受制于三个因素:(1)事物的性质;(2)测量工具;(3)实际工作中的要求;第二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二、可能性:桑代克: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麦柯尔:凡有数量之物皆可测量三、特点:1.间接性 2.相对性四、测量的水平:等级(可以使用正态分布将之转化为z分数,从而达成等距数据的转化)第三节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三要素:1.行为样组——心理特性2.标准化——测量的一致性3.客观性——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即测量方法可重复1这个知识点在测量学、统计学、实验心理学中都出现过,可见它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统计学中,无论描述统计还是推断统计都是围绕这四中测量水平展开方法的使用,描述统计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统计图的描绘所应用的数据类型不同,推断统计中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区分,所不同的是统计学中将这个知识点表述为数据的水平而不是量表;在实验心理学中,围绕这个量表展开阐述的是心理物理法,费希纳的方法为等距量表,史蒂文森的的方法为等比量表,此外还有将等级数据转化为等距数据的方法等等二、客观性指标信度 效度 难度和鉴别力(区分度)第五章 信度第一节 信度的理论1.误差的种类(1)抽样误差——即标准误,由于测量学的样本巨大,所以可以忽略,此外抽样误差与测量本身的误差并无联系(2)系统误差——与信度无关,与效度有关(3)测量误差(随机误差)——信度完全受其影响,与信度效度都有关系2.真分数理论数学表达式X=T+E真分数定义 :真值 操作定义:无数次测量的平均值三假设:(1)误差分数的平均数是零。

——测量误差的随机性。

1(2)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即相关为零。

(否则不称其为误差了)(3)两次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23.信度的基本定义: 222tt t t S S r r ∞∞== r tt 是信度,r t ∞信度指标,r t ∞2叫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能以自变量解释的比例部分。

3 即真分数所占测验分数总变异的比例。

4.注意:信度是一组测验(工具)之间的一致性,而非个人的分数的一致性。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测验本身 测验实施过程 被试本身第三节 估计信度的方法4一、重测信度(稳定系数)1.再测验测验一段时距−−−→−——重复测量 2.使用积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误差来源: 所测特性稳定 被试个体差异 偶发因素二、副本信度(等值系数) 1.B A 测验复份测验复份最短时距−−−→−——有副本1 这个假设保证了无数次测量平均值趋近真分数的可能。

2 保证每次测量的独立性,这点也是推断统计中首先要满足的假设之一。

3 这里可以联系到统计学中相关章节对于决定系数的解释,同时,这种方差的分解对于方差分析也是很关键的。

4 所谓估计信度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信度的操作定义,而信度意义本身应该从定义公式出发理解这个问题,而不是从计算方法出发进行解释。

2.使用积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误差来源: 两份测验是否等值 被试个体差异 偶发因素4.稳定——等值系数——副本加重复测量B A 测验复份测验复份一段时距−−−→− 三、内在一致性信度1.项目同质性2.分半法(1)斯皮尔曼——布朗公式:nnnn tt r r r +=12 (2)斯皮尔曼——布朗公式:ll ll nn r n nr r )1(1-+=这两个方法要求测验两半严格平行。

(3)费拉南根公式:)1(2222t b a tt S S S r +-=,其中,S a 2,S b 2分别是两个分半测验的方差,S t 2是整个测验的总分方差。

(4)卢龙公式:221td tt S S r -=,其中S d 2是两个分半测验分数之差的方差,S t 2是整个测验的总分方差。

这两个方法不要求两个分半测验分数的变异性相等。

13.基于项目协方差的方法利用每一道测题的方差或者协方差来计算信度。

(1)K —R20 要求(0,1)计分:))(1(22tt tt S pq S n n r ∑--= (2)K —R21 要求(0,1)计分:))(1(22t t tt S q p n S n n r ----= (3)克隆巴赫α系数:))(122ti t S V S n n ∑--(=α 4.基于方差分析的方法——霍伊特信度——与概化理论有关四、评分者信度两个评分者:积差/等级相关系数 多个:肯德尔W 系数1 也就是要求方差齐性。

第四节 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一、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11.分数分布范围越宽,信度系数越高2.克莱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分数分布范围如何影响信度的):220)1(1nnn S r S r ∞--= 二、测验长度的影响:斯皮尔曼-布朗通式三、测验难度分数分布测验难度影响−−→−2第五节 测量的标准误差一、间接估计的方法 1.计算公式:推导而来)由2t2e tt -1r (1S S r S S tt t e =-= 2.测量的标准误差与信度一样,反映的是一组被试的情况。

33.使用测量的标准误差估计真分数——使用的是统计学中区间估计的方法,唯标准误计算方法不同。

4.注意:(1)标准误估计的个体分数值是区间估计,而非确切的点(2)S e 越小,估计越精确(3)真分数并不等同于个体的真正的能力4二、直接估计的方法。

相当于卢龙公式中的异的标准差,而,是指两次测验分数差其中d e 2121,707.0S S S S S x x x x e --=第六章 效度第一节 概述一、测验效度的基本问题1.测验测量的是什么东西,测验测到了它要测的东西吗?2.测验对它所测量的东西测到了什么程度?1 其实是被试同质性与异质性问题,被试同质性越高,分数分布范围越窄,反之亦然。

同样的,这个问题对于统计学中相关和回归的计算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点可以由各种信度的计算公式得出。

2 可以归结到第一个原因中去,难度影响分数分布从而影响信度。

3 统计学中也是如此,各项指标都是反映一组被试的情况4 信度只表示测量的一致性,而不是测量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效度二、效度的含义1.定义(1)操作定义:一个测验对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测量到什么程度的估计(2)理论定义:总变差中由所测量的特性造成的变差所占的百分比2.效度的性质(1)效度针对测验结果(2)效度针对某种特定的测验目的(3)效度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全或无的差别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并非说在任何情况下,信度越高越好。

(这要看测验的具体要求)2.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第二节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一、内容效度1.含义:评估测题是否充分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2.验证提高的方法专家评定——双向细目表评分者信度也可以作为内容效度的一个指标克隆巴赫的量化方法(两个测验分数的相关法)3.表面效度对于最高行为测验有帮助,对于典型行为测验不合适。

二、结构效度1.含义: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用心理学上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

结构——指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或心理特质。

2.验证结构效度的方法1:(1)测验内方法:内容效度被试解答测题时的反应过程测验的同质性(2)测验间方法:相容效度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3)不同类型信度的特点(4)准则关联效度的研究(5)发展水平的变化:稳定系数(即信度资料)也可以作为效度的证据(6)实验操作第三节准则关联效度一、准则1.含义:就是效标。

即利用测验分数来推断准则的取值能有多准确。

2.准则的测量(1)准则应能代表理论上测验有效性的主要方面,跟所研究的问题真正相关。

(2)准则测量与准则要有较高的相关性。

(3)准则测量必须测量误差小,具有高效度二、准则关联效度的估计方法1信度和效度直接关系密切。

1.效度系数——测验分数和准则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1)积差相关系数——预测分和准则分都是连续变量时(2)二列相关系数——人为二分变量,连续变量2.组的分类(1)基本思想:根据准则行为进行分组,若这些组别在预测分数上也应该有显著性差异,那么就说这个预测效度的效度是较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