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科学理论?理论:组成要素是公理、定理、定义;人们对现实通过建模、分析框架来阐明概念关系,解释因果规律的概括性陈述。
科学理论:是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
它是由一系列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命题)的严密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
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2、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四次论战?(1)第一次论战:1920—1950 理想主义(乌托邦自由主义)VS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构成的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产物. 第一次论战探讨了国际政治研究的取向问题,政治观点即均势与法律,国际组织的管理之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理想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尔逊与诺曼.安吉尔,理想主义把人性善的看法延伸到国际关系中,强调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来保证永久和平,认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秩序代表了全人类的真正利益;指出相互依存以促成国家间和平与合作。
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摩根索与卡尔,现实主义则把人性恶的悲观看法与存在于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政治相结合,指出国际关系是寻求权力与生存的斗争,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下的侵略与冲突的战争,还认为当存在稳定的均势时,主权国家就能维持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全,但是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体系也常常名存实亡.(2)第二次论战:1950—1960 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二次论战即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之争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论战的继续,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这次论战争论的实质是方法论之争,具体来说是寻求软理论还是硬理论,是解释还是理解,是规范还是实证,是模糊还是精确,是要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等。
科学行为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注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原理引入国际关系的饿研究领域;科学行为主义认为国家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参与者,应重视对非国家行为体的研究;科学行为主义提出在研究中应超越价值评估,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发展抽象的、普遍的理论;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对国际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吸取研究技术和理论概念;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进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传统主义学派则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注重于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传统主义坚持“利益”和“权力”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地位;传统主义认为国家即使不是唯一,但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主体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传统主义认为重要的政治问题必然要涉及道德和伦理,从哲学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应注重应用研究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传统主义强调必须保持国际关系学科的特点和完整性。
第二次论战中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主义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英美研究方法的比较。
这次争论的结果是科学派占了上风,这种结果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在于将国际关系学科的方法论逐渐统合起来,形成了比较硬的国际关系科学方法论;负面效应是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话语霸权,其他方法或多或少被边缘化了。
这次争论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和基欧汉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出现,它们既实现了理论的简约和相对科学化,同时又保持了在逻辑上的丰富思辩性。
(3)第三次论战:1970—1980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指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有关国际合作的争论,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主要形式,主要围绕美国霸权的衰退及其对国际秩序稳定的影响而展开。
新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兹,他们认可了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国家为中心,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同时认为国家是单一的理性的行为体,是独立的一元社会整体,将国家拟人化认为理性是将手段——目的关联起来进行权衡的能力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基欧汉、约瑟夫奈在经济全球化下,以制度与相互依赖为中心,倡导经济自由、贸易自由;认为相互依赖能够促使国家间建立国际制度来处理共同的问题,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又可以促进跨国界的合作。
第三次论战是国际关系学学科变得更加复杂,它把研究领域从政治和军事议题引向了经济和社会议题,还引出了第三世界国家特有的社会经济问题。
两者的见解都受到了新马克思主义的抨击,显然第三次论战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赢家。
(4)第四次论战:已经确立的理论传统与后实证主义(20世纪90年代至今)指的是后实证主义的新观点对已确立的传统的抨击,这次论战主要是后实证主义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理论的方法论问题,即如何研究一个议题,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实质性问题,即哪些问题应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对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科学主张持反对意见。
3、现实主义发展脉络及人物:现实主义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思想先驱以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为代表. 其后卡尔1939年出版的<<二十年危机>>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1948年汉斯.摩根索发表<<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全面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4、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假设,不同理论流派异义核心观点:无政府状态下的权力政治基本假设:国际体系为无政府状态,国家间为零和博弈;国家追求权力与安全;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是理性统一的行为体。
:A国家中心说B单一国家说C理性国家说不同理论流派的异义古典现实主义(卡尔、摩根索)新现实主义(沃尔兹、吉尔平)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异义:研究方法不同,新现实主义抛弃了人性恶前提,认为安全才是目的,而非权力(参考)现实主义主要观点: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权力,特别是军事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普世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国家本身的目的.2,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体.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三个假定是:A国家中心说B单一国家说C理性国家说.3,国际体系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4,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在国际问题的排序中,国家安全通常处于最高位置,军事和相关的政治问题支配着世界政治,而经济和社会问题是次要的.5,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6,人性本恶,人并不能通过教育和智慧来解决人性恶的问题.7,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冲突源于人追逐权力的本性,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和不可靠的.8,维护国家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均势。
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以权力界定利益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及发展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战以后,现实主义理论逐步成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论。
现实主义的崛起,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现实主义学派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现实主义最大的理论困境是,它只能通过背离自身的理论假定来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力量,忽视了国内因素的作用。
5、自由主义之新自由制度主义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分析起点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国家,主要方法论工具是理性选择理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制度在规范行为体的行动、汇聚其期望上的重要作用,相互依存论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核心。
背景:196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加与欧洲共同体的产生。
代表人物:[美国]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1984),与约瑟夫·奈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1977)。
主要内容与观点:(1)国家并不是国际关系中唯一行为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个人等都有一席之地。
(2)国际政治的议程日益复杂多样,不再有高低之分,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权力同等重要,其中经济福利是首要的目的。
(3)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军事的作用在减少,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仅改变着国际体系的性质,同时扩大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从而使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成为可能。
在合作中,国家追求的是绝对利益,即有利益所得就行,而不在乎多少。
也即国家的意图比国家实力更重要。
(4)国家是理性的,国际机制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无政府的混乱秩序中,国际规则及制度和组织等能实现国家间合作的目标。
评价:(1)新自由制度主义看到了国际合作的一面,但忽视国际冲突与战争的那面,所以它的解释力是有限的。
(2)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制度的观念与理想主义是一致的,故其仍然含有一定成分的应然情结,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主要精神。
(参考)自由主义基本观点是:1、在国际社会的状态问题上,该学派认为,它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国际社会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大大增强;认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体不存在很大的制约作用;2、在国际关系角色的看法上,新自由主义承认民族国家扮演着重要的同时,更加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3、在军事安全上,新自由主义认为随着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军事因素相对弱化,国际合作的范围明显扩大。
4、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新自由主义在重视国家安全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经济因素。
5、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的最重要特征。
新自由主义认为,体系结构固然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但进程与结构一样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特征。
6、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是因果关系,即在国际体现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国家仍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行为取向,导致这些行为和不同行为取向的是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程度。
7、国际制度促进合作。
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可以以绝对收益为基本考虑,国际制度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减弱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实质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