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品德与社会 案例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品德与社会 案例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两句话让我更明白了教师的义务,懂得了教师的责任之大。
李凯奇:我又没什么,还是朱佳诚有派头,他买了便条本,写上班级姓名、家里电话,说是自己的名片,见人就分呢。
这时,午自修的铃声响了;我抓住这时机,根据观点不同把全班分成两组,认为要节俭的为正方(人数很多),认为不用节俭的定为反方(很少几个,就俞凯他们)。
……
正方: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扬。
师: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千万的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过着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的生活。他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啬,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周灵莎(班委):连大富豪都那样节俭,我们普通百姓更应该勤俭节约了。
一个外地学生:我平时乱花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钱,实在是不应该!
反方:……
……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一些事理。下面再来听听报上的新闻。
班长潘玛丽(读报上的新闻):一桌15万元,吃掉了什么?……丽参炖血燕(每盅,下同)880元;佛跳墙2980元;鹿回头3980元。……
生(齐声):哇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个腐败官吃一桌能供多少贫困学生一年的学习费用?
2、学会平等宽容,敲开学生设防的“心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而孩子的心灵却受到了触动,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距离较近,但是实际上,学生对教师总是心有所防。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一改统领全率的局面,变“指令性”的单向强迫为师生“研究性”的双向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环境。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其实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要能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于是就构建起了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愉快氛围,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情绪放松,表现出了特有的沉着和冷静,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也随时迸发。
反方:……节俭是因为没钱,有钱就用不着节俭。
正方:如果不节俭,再多的钱也会被浪费光。
也一样,以少聚多。
反方:那不一定,有的人一下子中了500万,不是就发财了?
正方:那只是极少数,全中国没有几个。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靠积累财富。
正方:积累的时间也有长有短,长的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3、留足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生有更多的空间需要开发和利用。不要以为学生还小,没有判定是非的能力,其实,只要为学生提供心灵的自由空间,适当地进行引导,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处理集体中的一些矛盾。他们焕发出来的会是更多的激情,更多的灵感和创造。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还说:
1、转换教学方式,挖掘同伴间的教育资源。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武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刺骨寒风,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概念中的“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衣服,但方法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同样,在教育学生时,也应该如此。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案例描述】
地点:三年级教室时间:午自修之前
主要情节:吃完中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察看,只见教室里气氛很热闹,好象在争论着什么……
潘玛丽(班长):老师,俞凯把整碗饭和菜倒掉了。
师:怎么回事?
潘玛丽:他嫌饭菜不好吃,没吃都倒了。
师:俞凯,你为什么把饭菜全倒了?
俞凯:这菜不好吃,没有我爸饭店里烧得好;我在店里经常看到客人点了很多菜,然后吃不完的菜也就全部倒掉了。还有,李凯奇昨天在超市买了很多零食,因好多不合胃口,都扔了;老师,这叫大方。
“好” ……(大家拍手赞成)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我为你们有新的认识感到骄傲!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
(顿时,教室里一片掌声。)
【启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由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教育的难题。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我们教师,对孩子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朱佳城:我再也不做“经理”了,我要认真做学生,好好学习。
李凯奇: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不乱花零用钱,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
俞凯:老师,对不起。我现在想想,我刚才实在是不应该的,我回去还要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勤俭节约,因为,财富是靠积累的。
……
生:对,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们要制定“节俭公约”,来监督每一位同学。
生:“10个”“20个”“25个”……
师:是将近100个!同学们,你们知道全国有多少儿童因交不出钱而失学吗?
生:不知道
师:有2700万儿童失学!
生:那么多啊?!他们好可怜,没得上学。
师:同学们都听说过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录,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说:生活节俭并不是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有人说:教师的作用不能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教师应敞开心扉“倾听”“接纳”和“分享”。因此,我总结了已有的经验,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自己的同伴来评价这件事情,就更具有真实感。以学生同伴间的评价为动力,相对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因为学生对于冲突双方的感受有着深切的体会,因此,处理起来,就能更好地从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能够顺应民心,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