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受众的特点

大学生受众的特点

大学生受众的特点
受众,即社会信息的传播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

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与媒介接触的动机与内容。

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时政、体育新闻、生活资讯)、学习知识、娱乐消遣。

有调查研究发现,有5 5.2 5 %的学生是为了“了解社会”,有5 4.7 5 % 的学生是了解生活资讯”,这反映出大学生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急速变化所带来的信息渴望。

还有一部分是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体现出较强的理性功利色彩。

总之,大学生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且与媒介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调节和控制。

接触媒介的途径。

大学生接触媒介的途径主要有手机、网络、杂志、报纸、电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纸和手机。

部分大学生依赖新兴媒介,直至网络成熟。

对媒介的认知和理解
1、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调查中发现65.6%的大学生具有
一定的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

但其在使用媒介过程中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或传播内容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对媒介的认知批判能力。

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受众认知水平的一
项重要指标。

既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知、理解、鉴别能
力,也包括受众关于传媒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深层次阔题
有足够的认识。

在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调查中,认为媒介干预不能
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学生占12.1%。

认为媒介干预不一定能解决现
实问题的大学生占6 1. 1%,两项相加为7 3. 2%
这表明,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媒介的干预
就能解决的,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认识已经趋向理性。

在对媒介暴
力影响的调查中,1 8. 1%的大学生认为暴力对自己“没影响”,
46.7%的人认为媒介暴力对自己“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近三分之
=,可见,大学生还是有着较高的鉴别力和抵制力。

与媒介接触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够成熟。

随着新兴媒介的发展,媒介对大
学生心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

表现为:
一是,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不再被动接受。

二是,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

他们的在认知方面更喜欢追寻事物的根源。


是,自我设计意识增强。

更加自觉、主动地确立自己的价值目
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
全定型。

2、求知欲望强,但网络辨别能力差。

在传统媒介的迅猛发展下,大
学生们能够更方便的接受信息,大量未知信息的涌来激发了他们
的好奇心,增加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但由于大学生心理的
成熟程度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不健康、垃圾信息的
精选文档
辨别能力,易被误导,沉迷其中。

严重甚至会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能力退化,心理抑郁等。

3、社会参与愿望迫切,但内心相对封闭。

随着大众媒介种类的日益繁
多,大学生受众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的热情。

但同时也带来很多弊端。

由于现实往往与他们所希望的理想状态存在差距,不能满足他们自由参与的欲望,隔断了人际直接交往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人伦关系,以至部分大学生内心较为封闭,不能很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新兴媒介的出现是吸引大学生受众并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加强对大学生受众媒介消费的引导,强化传统媒介舆论导向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规范新兴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渠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大学生着力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的媒介氛围社会环境。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