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大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大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内容包括微波传输理论、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微波天线设计方法及微波技术在通信电视、加热和雷达、遥感遥测等方面的应用。

初步掌握一般微波设备的功能及其防护知识。

先修课程为通信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频电路的后继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巩固电磁场与电磁波和高频传输线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学习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要求重点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速调管、行波管、磁控管等三种典型电真空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体效应二极管、雪崩二极管、变容二极管、阶跃恢复二极管、PIN二极管、微波场效应二极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在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场合等方面的异同。

3、掌握微波固体器件的混频、振荡、放大、倍频、控制、测量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电路。

4、掌握微波天线的分类、特性、设计原理和应用方法。

5、熟悉实用的微波元件和仪器。

基本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

理解——是指运用已了解的基本原理说明、解释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掌握——是指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一些较复杂的功能电路进行解释,说明其工作过程,估计电路的有关参数。

学会——是指在利用电子仪表和工具完成对某些功能电路的设计、组装、参数测量,并根据理论知识计算相关参数,理论与实训作比较。

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一般情况下,共安排54课时,一学期完成。

课时安排如下:
(一)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

有时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1、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指导阅读等。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意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在多媒体课室上课。

借助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态的、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由多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五、教材选用
《微波技术与天线》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如教育部推荐教材,九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如:
1、《微波技术与天线》,毛均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7
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下册)》,李绪益、林志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考核分二部分:一是平时的作业与出勤,占30%;二是期末考核,占70%。

2.集中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3)题型比例
单选题20%;填空题20%;简答题20%;综合题40%
4)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有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Z C=100Ω,负载阻抗Z L=50Ω,则距终端为λ/8处的阻抗是:()
A、48-j36
B、50-j36
C、45-j30 C、50-j30
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ε=6的传输介质基片制作一个特性阻抗为Z C=50Ω的微带线,则例:欲在
r
W/n= 。

C.证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证明长度为λ/2的两段短路的无耗线,不论电源以哪一点接入均对电源频率呈现谐振。

D.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设计一矩形谐振腔,使得1及1.5G分别谐振于两个不同模式上。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相关主题